|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蔡恆翠整理
黃媽媽問:
我的孩子今年五歲,吃飯總是拖拖拉拉,用盡了各種方法,例如拿著棍子坐在旁邊,逼他吃完該吃的份量;或是威脅利誘──說:「吃完這些就可以玩」、「吃完了,我才喜歡你!」……然而都無效,所以每到吃飯的時候,總要耗上一、兩個小時,心裏不由得煩躁起來,唉!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
親愛的黃媽媽:
孩子吃飯拖拖拉拉這個問題,的確令人十分困擾,而您的擔心與無助,我也能夠了解與體會。現今物質不虞匱乏,非常容易使孩子養成浪費、不愛惜食物的壞習慣,再加上市面上販售各種吸引小孩的零食,因而,孩子不愛吃正餐、到了該吃飯時反而吃不下或吃飯拖泥帶水等情形也日益嚴重。
關於孩子吃飯拖拖拉拉,這裏有幾個方法,提供我們一同來學習與討論。
一、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有些孩子喜歡邊吃邊玩、或要求看電視才願意乖乖吃飯……,諸如此類的情形倘若已經嚴重影響到孩子進食的時間,那麼做父母的,就不得不注意孩子這方面的飲食態度,因為很多不好習慣的養成,就是父母親太過縱容的結果。在餐桌上,不要擺放容易使孩子分心的東西,如玩具、牙籤盒、調味罐……,幫助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在「吃飯」這件事情,培養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
二、找出孩子吃飯慢吞吞的問題癥結
是孩子飯前吃零食而吃不下正餐?是隨意亂跑影響吃飯速度?還是孩子本身就是屬於「慢郎中」的特質?……雖然都是吃飯拖拖拉拉的現象,然而每位小朋友引發這行為的原因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唯有先了解孩子問題根源,才能夠「對症下藥」,真正解決問題。
三、與孩子共同規定完成的時間
有些孩子吃飯可以吃到兩、三個小時還在吃,孩子本身不著急,卻急壞了在旁邊的大人。每個孩子完成吃飯的「能力」各不相同,我們千萬不可強迫孩子必須在大人所定的標準時間內完成,否則更易引起小孩的排斥及反抗。我們事先可詢問:「你覺得可以在多少時間內吃完飯?」即使他回答的時間滿久的,我們也要抱持肯定態度支持他。
「嗯!媽媽相信你一定辦得到!如果你沒在所說的時間內完成,那麼我就要將這些飯菜通通收起來,不能再繼續吃喔!」孩子同意此項約定後,父母就要嚴格執行「契約」,也許孩子一開始並未依規定時間內吃完,也要將飯菜全部收拾好,不准孩子再吃,同時也不要拿任何食物、零食填充孩子的飢餓。
如此,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必須接受吃飯拖拖拉拉的「懲罰」──只得自己忍受飢餓的不舒服感,同時也讓孩子學習到必須對自己所說的話負責。等孩子一步一步地遵守約定,再採漸進法慢慢縮減吃飯的時間。
四、多鼓勵、讚美孩子
當孩子大口地吃下一匙飯,不要忘了口頭的鼓勵。如「你好棒喔!」、「好厲害喔!」,增強孩子的行為,並給予催化、支持的力量,讓孩子在吃飯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及滿足感;如果孩子很有效率把飯吃完,我們這時可給予高度肯定:「媽媽相信你以後一定會跟今天一樣棒!」陪孩子一同找出吃飯的樂趣,使吃飯成為一種享受。
五、妥當安排孩子的座位
有些孩子吃飯時喜歡隨心所欲到處走動,一旁的大人總是跟在後頭跑東跑西。不恰當的座位擺置,的確會造成孩子分心、亂跑。小孩的座位最好安置在靠牆邊、不容易離開餐桌的角落,如此可削減孩子四處走動的誘因。當孩子欲起身時,大人須馬上面無表情、嚴聲斥責地說:「來!坐下!好好吃飯!」
將他的身子拉回椅面上。重覆幾次後,讓孩子學會吃飯時不應隨便離開餐桌的規矩;若孩子不從,可告訴他:「如果你離開就代表已經吃完,媽媽就要將飯菜收起來!」不輕易與孩子的壞習慣妥協,更不要害怕孩子的哭鬧,因為孩子一旦拿「哭」當作武器後,很多的教養方式就陷於泥淖,毫無作用、發揮的餘地。
六、多花點巧思於飯菜
可用些鮮豔的菜色來吸引孩子想吃的欲望;擺些可愛的圖形,如將菜餚擺成娃娃的臉譜;或取些好玩、有趣的名稱,如「卜派便當」、「海盜船套餐」、「企鵝飯盒」……。
七、飯前感恩禱告
飯前全家一同默禱感謝,以孩子的語氣向神祈求:「主啊!感謝您賜給我們美好的食物,求您幫助我好好吃完這頓飯,不慢吞吞、拖拖拉拉。」透過禱告,並加上有效的行為指導,相信您與孩子吃飯是件愉快的事,而餐桌也將不再成為戰場。
以上幾個方法,可作為黃媽媽的參考。拖拖拉拉的孩子的確很讓大人傷腦筋,一旦拖拖拉拉成習慣,要再養成「有效率」的飲食習慣並非易事。因此父母親要有恆心、耐心「陪」孩子成長,幫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壞習慣。獎賞、打罵的方式「逼」孩子吃飯,或許可收暫時效果,但會使孩子對飲食產生不愉快的感覺,甚至造成負面影響,像是孩子會為了得到獎品而吃飯。其實,吃飯拖拖拉拉看似微不足道,卻深深影響到孩子日後為人處事的態度。黃媽媽您如此看重孩子的問題,相信您會是一位好母親。
頌
以馬內利
(原[宗教教育]133期,1997年03月號)
|
|
|
|
作者: 北區專欄小組策劃.蔡恆翠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1997
| |
列印本頁 |
|
分享好友 |
|
意見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