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6期1997年5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她要牽我手

歐偉仁

每逢看見「婦」這個字──一個女人拿著掃帚,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我媽。

如果有人問我對母親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位勤勞、節儉、熱心助人,而且信心堅定的婦人。這樣的媽媽在教會裡面沒什麼特別,可是從小到大,或在家,或出外,總是讓我一顆心繫在她身上;跟她聊天,聽見她的聲音,都會為我帶來滿足與安慰。

她原屬嘉義教會,45年前因外婆有很嚴重的心臟病,多方求醫,耗盡家產;偶然間到本會信徒開的中藥店買藥,經過介紹與慕道,在外公帶領下全家受洗歸主。她初中畢業後,因家境貧寒,沒有繼續升學,進公路局(今台汽客運)當車掌小姐,6年後考入內勤,直到79年申請退休為止。外婆在信主9年後安息天家,兄姐分別在外讀書工作,她便代替外婆照顧起年幼的弟弟妹妹,那年她才18歲。

媽媽總是早睡早起。從前我們還在讀書的時候,她都是早上五點半起床梳洗作早餐,讓孩子們吃得飽飽的,然後帶飯包上學,所以便當有時候可以不必蒸。

晚上作功課,她一定坐在身邊看報紙或讀書,要我們把學校碰到的事說給她聽,我們會把學校老師與同學種種的事,都說給她知道,她會了解我們在學校生活的情形,也告訴我們哪些行為應該學習,哪些事情絕對不能做。她常說自己教育程度較低,過了小學課程以後,沒辦法再指導我們,要我們好自為之,要我們用功讀書,珍惜受教育的機會,以後明辨事理,做有用的人。

媽媽總是閒不下來。每隔一陣子就會把房子整個打掃一遍,把我們亂丟的東西清理掉;要找東西,得到垃圾桶去翻了。她很喜歡把家裡的家具重新搬動,據她說這樣可以改變心情,也算是一種運動。退休之後做過一陣子遊覽車椅套清洗工作,正逢76年開始興起的股市熱,工人難尋;她每天清早會先打開機器,讓工人一來便有事可做,並且與工人一起做事,不但清楚掌握出貨狀況,更可以預防工人們漫天要求加薪。

碰到春節等大節日,更是主導全家將所有工作接手,從清洗到更換,決不影響出車。不管是清洗、整理、帳目,到報稅、送禮、防止惡性競標等等,她都用心經營,孜孜不倦。一般家庭主婦的武藝自不在話下,連小孩子的勞作、木架、紗門、油漆、到搬家,都能一個人完成,這才令人佩服。《箴言》裡記載一位才德的婦人,殷勤工作,覆庇全家,在我心中她就是這樣子的人。每逢看見「婦」這個字,一個女人拿著掃帚,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我媽。

媽媽很節儉,而且一再告誡我們要勤儉。不過她很喜歡幫助別人,不大會拒絕人家的請託,只要是出得上力的地方,她一定不吝惜。媽媽出身貧寒,又是嫁給未信主的爸爸,很能夠體會貧寒生活的辛酸,以及在教會中「非主流婚姻形式」的寂寞,所以她的說話與舉動,在在都表現出她對人的體貼與關懷。

賺錢不容易,不能夠有錢就花個精光,一定要準備些許留作不時之需;無論言行舉止或衣著,都要注意到教會裡仍舊有貧苦的弟兄姊妹,我們的喜悅或言行,不能讓他們覺得難過或寒酸;所以這錢不是不能花,而是為了不讓人難過,我們不能得意忘形。嫁娶未信者的弟兄姊妹婚禮,她一定去參加,因為她覺得他們一定有他們的苦衷,教會同靈能多一些人去,不但表示教會不放棄任何一隻小羊,也表示教會不斷的愛心與關懷,希望有一天能把另一半帶到主的面前,儘管我們並不贊同信徒嫁娶未信者。

以前還在台汽客運上班時,因為熱心助人,而且不懷嫉妒等惡念,贏得大家的尊敬。有一個老同事的先生在台北開了一家很有名的補習班,大學重考時她帶我去報名,幾十年不見,被老闆娘認出她來,於是學雜費全免,省了一大筆錢。

媽媽很喜歡做聖工。平常晚間三次聚會,她至少會參加兩次;星期四早上,跟著一群熱心的媽媽打掃會堂;教會安排醫院佈道,雖然口才不是很好,她也是每週都去。任何聖工,只要是教會安排的,她一定不推辭:接待、訪問、講習等等,都可以看見她的身影。她說教會聖工不能只挑會做的做,或者是喜歡的才做,只要對福音有益,就要去做;不然大家都那麼想,教會聖工叫誰做呢?

景美教會為每位前來景美附近讀書的青年安排輔導家庭,我家認養了兩個「乾兒子」,是以前就讀學校的學弟;媽媽常常叫我打電話給他們,邀他們吃飯,注意他們參加聚會的情形,還要我在學業生活上多給他們指導與正面的鼓勵。

據她說,這些青年離鄉背井到這裡來讀書,我們當地信徒要關心他們,招呼他們,讓他們享受主內一家的感覺,來這裡讀書的幾年中,信仰能隨著年齡與學問的增長愈形堅固。

對任何人來說,母親的教育都是一輩子的。如果說媽媽對我們最重要的教育是什麼,我想那就是用恆心帶我們敬拜神。主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祂那裡享受安息,我們小孩子是媽媽的重擔,她卻把我們帶到祂面前。我生長在斗六,媽媽在我可以聽得懂話的時候,就常常抱我去大林教會聚會。

我們剛搬來台北時,在台北教會後面的齊東街租房子,媽媽只要不輪值,幾乎天天去聚會。後來搬到新店,在67年景美教會成立前,總是帶著我轉兩趟車去聚會,不但安息日必到,連晚間聚會也常常帶著我去,回到家已經接近11點,那時候的我真是恨透了去教會。景美教會成立後,我們開始接受宗教教育,少年班的老師告訴我們每天要為主耶穌多念30分鐘的書,這樣子就可以常常參加聚會,而且不會影響功課。

所以中學時代雖然功課很多,母親還是很奉行教會老師所說的話,邀我們去聚會,灌輸我們多聚會才能知道我們信的究竟是誰這樣的觀念。等我們大一點,她會跟我們討論剛才的講道內容,教我們台灣俗語的意義與翻譯,再不然就跟她一起練四部合唱,因為她參加成人詩班老是抓不住音調。

孩子們有陣子懶得上教會,媽媽從來不縱容,我永遠記得25歲那一年被媽媽狠狠地打了一頓棍子,這的確是個大笑話,但是這代表的是她對她的小孩子最深切的關注。媽媽緊緊拉住我們走在這條正路上,她的手滑膩而溫暖。

母親另外一個重要的教訓,就是忍耐到底,絕不因一時的患難或挫折埋怨神。她說最令她難忘的講道,就是有一次聽見蔡守道長老所說:「主耶穌為了拯救人類,釘十字架的痛苦都忍過了,我們有什麼苦能與祂相比?」世人碰見困難,拜偶像的心更加熱切,而且絕對不因為不靈驗而埋怨他們的神。兩年前內人出車禍,主治醫師表示不樂觀,她在家裡面陪我流淚,徹夜未眠照顧不斷抽搐的兒媳婦,更為我們禁食禱告,那時的困境,彷彿走到死巷的盡頭;感謝主耶穌的慈愛,讓內人完全康復,為我們家開了一條路,讓心裡的仇恨可以撫平,遺憾可以被填滿。

小時候雖然物質生活並不充裕,而且覺得媽媽很囉唆,老是用很嚴格的標準管教我們;現在卻深深感謝母親辛苦的持家,嚴格的管教,讓我們順利長大,認識神,並且聽她的話。一般來說兒子跟媽媽之間比較不敢暢所欲言,我和媽媽卻像母女一般的貼心,我們不會把話藏在心裡彼此猜疑,她很清楚我在做什麼,我也很喜歡讓她進入我的世界。她跟我血肉相連,心也緊緊相繫。

媽媽已經步入中年,背痛的毛病時好時壞,膽固醇指數也是上上下下,歲月的痕跡終究是沒辦法抵擋。外婆剛過世的時候,外公還沒下班,她也不敢回家,因為回家會想外婆,想著想著就哭了;看人家讀書上學,為自己的命運暗自落淚;孩子小時候常在半夜發燒,半夜抱著去敲診所的門;牽起每一雙稚嫩的手,教他們寫名字與ㄅㄆㄇㄈ,然後介紹給主耶穌認識;擔心小孩子學壞,擔心不用功,擔心長不大……;過程雖然辛苦,回憶卻是甜美。孩子們心中最大的期望,就是求主賜給她健康的身體,享受子女的孝順,過著滿足、喜樂的生活。

「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賽三十20)

(原[宗教教育]135期,1997年05月號)


作者: 歐偉仁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