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8期1997年7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東南區宗教教育之現況與展望

王明昌

東部是日出之地,金黃色的陽光灑在海面、原野、山頂,越過峻嶺才照到西部;早在西部尚在睡夢中的一兩分鐘,我們已先感受到太陽的照射與光熱,對神的恩典與賞賜,我們也當有更敏捷的領受與體驗。

在一聲「東部教會有愛心,聖工很發展,兒童天真無邪、歌聲嘹亮」的褒獎中,我們不該沉醉,也不必刻意扮烏鴉,但總該作一面反映事實的鏡子,更求恩主帶領,使東部宗教教育更長進,兒童及青年得到更大的造就。

概況


本區共有教會42處、祈禱所3處,係由阿美族、排灣族、平地人及極少數的布農族等聚集而成,目前環境變遷,大量信徒遷徙西部工作或就學,非但找不到教員,甚至有不少教會因沒有兒童或極少數兒童而將宗教教育停辦,是本區一大隱憂,今將宗教教育系師生人數概況統計,以供參考。

 班數學生數教員數備註
幼稚班18155531.因教員缺乏,故有一位教員同時擔任兩班以上之重複現象。

2.高級班目前以團契方式上課。

幼年班2522462
少年班2721461
初級班2224042
中級班713318
高級班135
合計100969206


困難與瓶頸


一、師資嚴重缺乏

自日據時代末期迄今,在社會文化變遷過程中,發生了空前的急速變遷,以經濟為例,由傳統自足的山田燒墾改變為水稻耕作,更進為商業化農業及到都市或工廠就業為生的生活方式;青年大量離開,影響宗教教育聖工甚鉅。宗教教育本身就是一種薪傳工作,但現在我們彷彿中間斷了一層:高中年齡以上的青年教員一部分外出就學,一部份外出謀職,留下來的僅有極少數,且暑假一到,又迫不及待跑出去打工。東部青年啊!

想想我們的黃金歲月能奉獻給主多少?想想我們接受宗教教育澆灌,養分是多麼稀薄!我們能期待暑假中來幾位西部輔導員,就能帶來脫胎換骨的改變嗎?不行的。只有我們自覺使命,願意改變一切嬉遊的機會,以餵養主羊來具體表現深愛我主,讓我們本身、我們弟妹,外出時是豐豐富富帶著主的道理,這才是防備跌倒之保證。

二、缺乏家庭之宗教教育

東部地區缺乏工作機會,一般18歲至50歲年齡階段層皆往西部求發展,或為養家餬口,因在心部並無固定之居所,無法將孩子一道帶去,只能留在家中由孩子的祖父母照顧,因年齡相距甚遠,語言溝通上的困難,加上年長者識字不多或不識字,在信仰的教育上幾乎無法勝任,家庭之宗教教育頓然失去功能。若只靠教會的宗教教育一星期二小時的課程,對孩子的信仰影響實在相當有限。

有些外出的家長也漸漸體會出此問題,故有一些家長也將孩子帶在自己身邊,一面工作,一面關心教導他們,使他們能在心志及信仰上得到長進。但這現象畢竟為數不多,使得目前在宗教教育上有些失衡,並深覺事倍功半。

三、教員教育程度不足

在青年大量外出的前提下,教會裏宗教教育教員的工作,幾乎全由國中生擔負起來,課堂內是師生,課堂外卻成了「打」成一片的玩伴了。雖有些年歲稍長的教員,但教育教養方式多偏向傳統、單向灌輸,加上接受社會新知的意願不高,往往使聖經的道理與實際生活不能配合,此雖非同靈之樂見,但礙於人力資源及教育程度之不足,也只能如此這般地來教育下一代的信仰。這個問題值得大家深思。

四、青少年、兒童人數少

基於觀念上的改變,不像以往「多子、多孫、多福氣」的想法,每個家庭頂多二個小孩,又因目前一些父母也極重視親子關係及為孩子前途考量,將自己的孩子帶到西部,使得原本青少年、兒童頗多的東部,現今卻成了「安老院」,有很多教會的兒童人數只有一、二個或三、五個,這大大降低了教會對宗教教育的重視,故有些教會因此停辦宗教教育,等於是荒廢了少數孩子的信仰,是教會隱憂也。或雖有意願想開辦,但孩子提不起興趣(因人太少了),教員也充滿無力感,在此情形之下,如何能辦好宗教教育呢?

五、不良資訊充斥

第四台的成軍及政府無法作好品管的工作,使得節目內容良莠不齊,到處可見暴力、色情等節目;加上東部是台灣裝設第四台比例最高的地區(約90%,因三台無線電視訊號不良),信徒家家戶戶皆是第四台的忠實客戶,孩子在無父母陪同及管制之下(因父母大多不在東部),隨處隨時可看到這些影響身心發展、造成不正或偏激思想的影片。這對往後孩子在信仰上造成莫大的衝擊;如何教育、如何輔導,將成為宗教教育一項重大的難題。而在師資嚴重缺乏、家庭宗教教育不足的情形之下,此問題更顯得無奈與可怕。

因應對策


一、宗教教育系聯合聚會

原本應該是每一間教會都有宗教教育系,來培養良好信仰的下一代,但因時代變遷,人才外流,礙於教員及孩童皆欠缺的情形下,為了使宗教教育更能發揮其功能,故採取小區性宗教教育聯合聚會,而聯合的範圍是以一位傳道所駐牧的教會為宜,可在固定或固定之地點聚會,由各教會派員接送孩童,此聯合聚會可彌補教員之不足,且使孩童數增多,營造出更富學習興趣之氣氛。

二、舉開教員進修會

為提升教員素質,取得共識,並激勵其使用感及責任心,如果時間及資源沒問題,進修會通常是全區一年一次,而小區也一年一次,共有二次(各教會亦有舉開教員靈修會)。進修會的內容設計,是蒐集教員之意見及需求而擬定,包括詩頌、禱告、工作檢討、問題討論、經驗分享及禱告會等,藉此機會教員團契溝通,除了增進彼此更深的認識外,工作之默契、熱忱、經驗及對神之信心,在無形中慢慢成長。

三、設立國中團契

為彌補各教會初級班教員之不足,因為有的教會有國中學生但沒有教員,而國中生又是兒教組之教員,故教區每季分三小區舉辦國中團契聚會一次,團契聚會內容包括詩頌、禱告、靈修、專題及問題之探討與分享,每次以一天為宜,使學生在信仰、課業及生活上得到造就,建立信心。

四、設立高中生靈修會

目前高中生分佈在台東、成功及關山三處,雖每處都有設立高中團契,每週有固定的時間團契聚會,但仍有不少因通車或住校的學生,在信仰生活上得不到造就;因通車生在各教會找不到教員,住校生沒有適當地點及時間聚會,故教區以學生中心為主,每年舉辦二兩的高中生靈修會,每次兩天。每次靈修會定一主題,邀請有恩賜的弟兄姊妹或傳道人來上課。其目的有三:一為造就信仰;二為事工訓練;三為聯誼交通。靈修會之內容包括禱告會、詩歌、靈修時間、專題分享、分組討論、聯誼交通等。

展望


健全的宗教教育,是由傳道、負責人、系負責、教員、家長及學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因此需互為幫補、體恤、包容,方能將神交託的小羊教導得合乎主用,而宗教教育的工作要能落實,應從四方面著手:

一、教會應從「關心」到「投入」

宗教教育的工作,人人都當關心,身為教會的傳道人、長執、負責人,對於宗教教育之工作,不僅是關心而已,更應投入工作行列,因為關心是聽、投入是看;關心是偶而抽空、投入是常常撥空;關心是發現問題、投入是解決問題;關心是說、投入是做。在社會變遷急遽的影響下,急功好利是目前的通病,然宗教教育不是速食文化,一蹴可成。而是需要細心呵護、灌溉、施肥、照顧,有朝一日它將會開花結果,令人感到欣慰(參:約參4)。在「關心」宗教教育之外,教會的傳道、長執、負責人是否也該「投入」宗教教育工作的行列呢?

二、系負責應從「規劃」到「執行」

系負責的工作攸關兒童與青少年信仰的札根與成長,工作至為重要,故在推動宗教教育的事工上,應有詳細且有進度的規劃(參:箴二十七23),但從規劃到執行,往往會遇到不少的問題與困難,有時因此而使規劃落空,故系負責應有責任將所規劃的事工排除萬難地執行出來,使得宗教教育真能落實在學員身上,信仰才真得造就(參:林前九26)

三、教員應從「經師」到「人師」

教員在教育系裏面講課,把課程講得生動、活潑、有趣,讓聽的人得到造就,是每位教員的期盼。然而這僅做到「經師」的角色。宗教教育的工作,是要進步到扮演「人師」的角色,不但課要講得好,更又成為學生效法的榜樣。所以在處理事情的技巧上、待人接物的態度上,都應是一部活的教材,讓每位與教員接觸的學生,都能春風化雨般地受到造就。

四、家長應從「關心」到「配合」

宗教教育的工作要能落實,除了教員用心經營外,家長的關心及配合,更能見事半功倍之效。有時覺得家長只是「關心」,但「配合」度稍嫌不夠,故使得教員有心不從力之感。家長若能瞭解宗教教育之重要,與教員有良性的溝通互動,確實從「關心」到「配合」宗教教育,必能使其發揮最大的功能。

後記


知名的趨勢研究所專家約翰奈斯比曾說:「我們正在受資訊所淹沒,可是卻渴求知識。」此話除了說明現代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對知識獲取的徬徨與無助外,相對的,也凸顯出宗教教育對現代基督徒的重要性。正如聖經所云:「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何四6),在眾多思潮及資訊迷失的環境中,信徒惟有透過教會宗教教育健全的運作,深切地認識真神與真智慧的關聯性,才能鞏固自身及下一代純正的信仰。而正因如此,教會之牧者如何靠神的帶領,扮演舵手的角色,妥善規劃及推動宗教教育的事工,可說是刻不容緩的事。

(原[宗教教育]137期,1997年07月號)


作者: 王明昌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