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區專欄小組策劃.林珠瑾整理
日期 | 課次 | 崇拜 | 共習 | 9/6 | 一 | 耶穌的腳縱 | 1.迎新會;2.耶穌腳縱 | 9/13 | 二 | 天國的信息 | 1.信心之旅;2.千里共嬋娟 | 9/20 | 三 | 山上寶訓(一)論八福 | 詩頌──八福頌(214首) | 9/27 | 四 | 山上寶訓(二)論處世 | 1.你夠朋友嗎?;2.走出孤獨;*3.耶穌教訓之我見 | 10/4 | 五 | 山上寶訓(三)論靈修 | 禱告會──在敬虔上操練自己 | 10/11 | 六 | 耶穌比喻綜覽 | *生活小故事的啟示 | 10/18 | 七 | 天國的比喻 | *淺談攝影 | 10/25 | 靈恩會 | 11/1 | 八 | 末日審判的比喻 | *優點轟炸 | 11/8 | 九 | 耶穌所行的神蹟(一) | 不能解之謎─神蹟?人蹟?魔蹟 | 11/15 | 十 | 耶穌所行的神蹟(二) | *錄音見證 | 11/22 | 十一 | 其他要訓(一)法利賽人之禍 | *話劇──假冒為善者 | 11/29 | 十二 | 其他要訓(二)十架七言 | 腳跡的追尋 |
活動名稱:耶穌教訓之我見
人的思想、感覺、慾望從心而發,主耶穌論天國子民的道德標準,即從心而始。保守一顆清潔無偽的心,是萬善之源。本課共習活動,在幫助學員更瞭解耶穌教訓的精義,願意努力去遵守,也知道行道無力時,隨時隨地在神面前,坦述心念,得到立時的潔淨和力量。
一、課前準備
1.針對崇拜內容,設計數道題目。或請學員聽課時隨手記下課程內容的疑點,以無記名方式,投入疑難問題信箱。 2.事先邀請傳道、全體教員參與。 3.準備茶點,安排討論會的地點。
二、活動方式
主領教員說明本活動的目的,再逐一提出問題來討論每一問題,先由學員們各陳己見,傳道或教員稍做綜合整理後,予以解釋、反問與勉勵。口氣要溫婉,在輕鬆且不失敬虔的氣氛下進行,讓大家暢所欲言。重要的是,指導學員在行道無力時,要讀經禱告,以心靈和誠實尋求神隨時的幫助。
三、教學資源
討論題目:
1.為什麼門徒要自我犧牲?做「地上鹽、世上光」,獨善其身不也是善行嗎? 2.若自己行得正,還遭人妒恨,有必要主動向對方求和嗎? 3.情慾是生之大慾,即令有持守的心,卻不能斷念,該怎麼辦? 4.在這個欺善怕惡的世代,凡事順惡人(仇敵)所求,不是更姑息養奸? 5.要如何避免自己的善心,被不肖之士利用?
活動名稱:生活小故事的啟示
我們在生活中,常會遇到發人深省的小故事,可能是一則新聞、一件善行或一句無心話,卻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示與幫助;若能實行於日常生活中,更可以豐富我們的生命。本活動即讓學員從周遭的點點滴滴取材,發表個人的感想或從中得到的啟示。活動進行方式請參考本季共習活動教材活動十「小故事大啟示」。對於有造就性的啟示,可私下鼓勵學員投稿《青年團契》、《聖靈月刊》或《宗教教育》。
教學資源:
1.<你總是要回到原點>,作者:魚尾,《聖靈月刊》232期,42-43頁。 2.<願做的心>,作者:雨涵,《宗教教育》131期,39-40頁。 3.<憂慮解藥>,作者:雅恩,《青年團契》1997年5月號,57頁。
活動名稱:錄音見證
一、活動目標
老師與學員藉著錄音的方式,將心中對即將畢業學員的期許與祝福,送給他們,做為彼此成長歷程中的共勉。
二、課前準備
1.錄音機三台(其中有一台需是雙卡式,可以對錄為宜),錄音帶數捲。 2.請每位任課老師均於事前說一段勉勵祝福的話,錄在同一捲錄音帶裏(時間以3-5分鐘為原則)。 3.請學員們事前先想好要說的話。
三、活動方式
1.將學員分成三組,每組人數相同。 2.每組一部錄音機及一捲錄音帶,利用3-5分鐘的時間將自己想向畢業同學說的話錄起來。 3.各組找一不互相干擾錄音的場所進行,時間以不超過15分鐘為原則。 4.集合老師及學員們所錄的錄音帶,播放出來讓大家欣賞,並重新錄成一捲完整的錄音帶,送給即將畢業的學員。 5.包裝上可以大家一起共同創作一下,感覺會不一樣。
活動名稱:優點轟炸
一、活動目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但這些長處自己也許不知道,就必須以「思考」的方式細心地認識別人,進而認識自己了。
二、活動方式
1.學員每個人輪流當主席,接受大家轟炸。 2.學員輪番在2-3分鐘內轟炸優點。 3.學員可輪番上陣,如有較木訥者可排中間,起頭與結尾安排較有口才的學員,可使活動達到高潮。 4.在旁老師可記錄學員的優點內容單,並交給該學員。 5.若發現學員的思想偏激或扯不相干的話,請老師以幽默的口吻加以糾正或指導。
活動名稱:淺談攝影
攝影機,原理都是一樣,不同的只是製作精細抑或構造簡複而已。根據自己的要求選擇,攝影機分四類型:
1.單窗式攝影機——經濟實用,適合家庭生活照片。 2.單鏡反光機——較流行,輕巧、方便,可作各式各樣的鏡頭。 3.雙鏡頭反光機——方便取景,如風景、建築物、靜物、特寫、人像等。 4.座地式攝影機——宜作為專業用途。
攝影機的調節系統中,最重要的是對焦的裝置,要想拍攝好的照片,首要從看到清晰的畫面開始。如果畫像模糊不清的話,那麼,就要移動調節系統,直到清晰,焦距便算準確了。
通常所說的調節系統有兩個,一是快門,二是光圈。
快門,根據開啟時間的長短調節光量,由1秒、1/2秒、1/8秒……,循序縮短,甚至到1/2000秒。快門的刻度環,大約每隔半分的距離,順序排列下去。
光圈具有與眼睛中的瞳孔一樣的作用,適應光的必要量,把孔張大或縮小。光圈大小,是以「f」作標準值顯示,它是攝影機中所含的光量的尺度。
以上所提僅是皮毛,應請有專業知識的同靈以實物(單、雙眼照相機),並以對焦準不準的照片、快門與光圈合作出不同效果的組合照片,對照其中的巧妙。
譬如說,到郊外拍一張照片留念,若屬有紀念意義的,就要人物與景物都清晰,那就要縮小光圈(即f點數字愈大);如果只求突出人物,那就盡可能將光圈放大(即f點數字愈小)。
活動名稱:話劇——假冒為善者
本季課程範圍乃四福音書,所編話劇內容,係將耶穌所行、所言的意義,以口語化陳述,上課的老師可依時間長短,自行擷取片段。
夏天,我負笈初到府城(左右張望),「教會不知在哪裏?」有一個淺褐色皮膚、明亮大眼睛的小女孩,站在鳳凰樹下,我走過去問她:「請問這附近的真耶穌教會在哪裏?」小女孩的臉上有著明燦的笑容說:「喔!彎過去就到了。那些人唱歌、禱告,好大聲哦!」
沿著路走去,轉彎的時候,回頭看看那小女孩,她仍然站在蓋滿紅豔花朵的鳳凰木下。
多年後,常在意念中的名字--晶晶,出現在大學聯考榜單上了。昔日我所問道的人,今日卻問道於我。
月台上,等待著,思緒中,千萬個似是而非的她……
「哇!大學生了耶!」
晶晶:「真姊,真感謝妳這麼熱心,願意做我的嚮導。」
喜真:「不要這麼客氣,慢慢來,台北有時候也挺可愛的。」
坐上車子,窗外景物一幕幕閃過。
「晶晶,妳看!那是我們的教會。」
喜真轉過頭來,對著晶晶說:「等一切就緒,我帶妳去認識一些朋友。還有,一位至聖者。」
晶晶微笑著。
讚美詩歌響著,會前領詩已開始。(喜真望眼欲穿,慢慢綻開驚喜的笑容。)「我以為妳會被什麼事情耽擱。」
「來,(喜真拉著晶晶的手),快點!」
接著來了幾位弟兄姊妹。
「介紹一下,他們是恩郁、念典、理奧、子瑩、依盡……。」
「我是晶晶,請多指教!」
聚會開始了,大家紛紛坐定。
主領者:「哈利路亞!大家平安。本季所討論的,乃主耶穌在世三十多年,關乎世界眾人成就的事功,針對祂所行所言,我們今天做個總結性的探討與發表。」
子瑩:「耶穌出生在猶太山地,耶路撒冷附近的伯利恆。當時的社會,百姓生活清苦,宗教領袖紛爭結黨,猶太人被羅馬人統治。主耶穌的降生,帶給世人極大的盼望。」
念典:「我最喜愛《馬太福音》第章到第章,主耶穌在山上所說的珍貴集錦,稱為『山上寶訓」。其中提到八種福氣,分別是「虛心有福、哀慟有福、溫柔有福、飢渴慕義有福、憐恤人有福、清心有福、使人和睦有福、為義受逼迫有福。』」
恩郁:「念典論八福,我來補充論處世。主耶穌以簡潔有力的言詞,要我們做世上的鹽和光,並論仇恨、論姦淫、論起誓、論靈修。這個世界只罰『去做壞事的人』,而不罰『去想壞事的人』,耶穌基督給我們的是一個新標準。有一次,祂站在山頭上說:『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殺人。我告訴你們,凡恨人的就是殺人。』何等有震憾性的教訓!在聖經裏,犯罪是另有審判標準的。」
理奧:「天國的奧祕,共七個比喻,把創世以來隱藏的事都闡明出來。只是心眼被矇蔽的人,雖有眼睛卻看不到。主耶穌愛世人,盼望人人都能得救,行神蹟是為幫助軟弱的人,藉神蹟使人認識神。如今,我們已認識神,不可以『神蹟』為滿足,要追求靈魂的得救。」
依盡:「『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法利賽人之禍因,提醒我們勿重蹈覆轍。在新約聖經中,有一位哲學家風範的使徒——保羅,描述自己內在的寶貴經驗:『在我心中並無良善,我能夠立志為善,但卻做不出來。事實上,我沒有去行我所渴望的善,我所行的惡,是我所不願意的惡。這樣看來,既然我所做的不是我願意的,那麼,就不是我做的……,我是一個怎樣可憐的人啊!誰能把我從這充滿死亡氣息的身體中救出來呢?』緊接著,筆調一轉,變成愉悅的歡呼,『哦!願感謝都歸於神,因為那解脫,藉著耶穌基督完成了!』」
主領者:「今天的發言踴躍,甚感欣慰,本季結論中的『十架七言』,是主耶穌要我們背起十字架跟從祂。我們當紀念主的大愛,為主道受苦,是當有的覺悟,也是紀念主死最好的回報。」
關懷小組:「各位同靈,有好消息報告。今天,喜真姊帶了一位好可愛的學妹來跟我們一起分享主豐富的恩典。大家鼓掌歡迎,聚會後可要藉機好好『團喫』一下。」
(原[宗教教育]138期,1997年08月號)
|
|
|
|
作者: 南區專欄小組策劃.林珠瑾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8/01/1997
| |
列印本頁 |
|
分享好友 |
|
意見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