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0期1997年9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化壓力為成長的動力

德宏

前言


升學的窄門擠得青澀學子們傷痕累累,也造成許多家庭的衝突或遺憾,這些難以彌補的缺陋,對於基督徒而言,正好提供了省思的空間以及再面對的助力,一同陪孩子們走過慘淡經營的感恩歲月。

青少年的考驗


「小學是天堂,國中變囚牢,高中成苦窯」,或許正可代表求學階段的不同心境,當然也透露出教學方向的沉重無力感。

學習本來是件愉快的事,經由介紹、了解、吸收,以及師生、同儕的互動,豐富了整個求知的過程;惟受中國傳統觀念「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並「一試定終身」的遺毒影響,處在國、高中的青少年,泰半走入胡同,一關接一關地承受現實分數的裁決:向下放牛,向上晉升,似乎模糊地帶的範圍減少了,不過來自升學的壓力或是自我放逐的趨力卻增加不少,於是兩極化的行為模式赤裸裸地攤在日、月光輝下……

鎮日埋首書堆、作業、實驗、考卷裏,是否真的認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漫無標的流連休憩場所,浪擲分秒、金錢,是否可以達成自我肯定的需求?加以青春年少,身體邁向成熟,心智不全然跟進,璞玉待琢的韶光,為抒發少年維特煩惱,會訴諸於虛渺荒蕪的星象、浪漫有餘理性不足的「亂愛」(台語:戀愛),發洩體力追求刺激的新鮮活動、抑鬱寡歡低頭飲泣將生命終結、還有潛伏於心難以啟齒、連自己都不明白的未知角落,太多太多的困惑圍繞青少年,出路在哪兒?

家長們的難題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光耀門楣的期許是眾多父母的企盼,任誰都不願見著自己的子女受人唾棄、鄙視,不甘輸在起跑點上的心理,比比皆是。

小學階段開始加諸的各類型才藝啟發,孩子被動接觸的居多,除了少數鳳毛鱗角優異者外,多半樂趣大過成就是不爭的事實;「小時候胖不是胖」,進入國中,重頭戲才正式登場,各校暗地裏能力編班,父母擠破頭想讓子女到明星學校就讀,上完八堂課外加名師指導「進補」,昏天暗地的生活在只問成績,不問過程,只有進步,休談倒退的弔詭中,看著孩子削瘦的臉龐、加深的近視、沉重的步伐、午夜的囈語,正值青春期的他們,父母固然心疼,但礙於鄰居、同事、親朋的巨大比較量尺無時無刻逡巡丈度,再不捨再不願也要撐下去,睜眼說瞎話,自吹自擂,面子呀面子,值得嗎?

被動學習在升學主義掛帥中引領風騷,所有辛勞僅為進入窄門,一窺另一個象牙塔全貌,家長的夢想寄託在子女身上,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等待破繭而出,羽化成蝶,綻放傲人的彩翅,翩翩起舞,孰料,事與願違者不少,因而產生恨鐵不成鋼,「了錢做白工」(台語)的無助心情,高度落差的期望值是家長胸口的一記悶棍,隱隱作痛!

解鈴還需繫鈴人


有學者在研究壓力與事件的關係時,發現面對可控制的事件時,不一定會降低壓力感受,也不一定會有較正向的結果出現:面對不可控制的事件時,不一定會增加壓力感受,也不一定會有負向的結果出現;在壓力與造成結果之間,有一個重要的中介變項──因應行為(copying behavior)。

什麼是因應?意指個體為降低或容忍由壓力情境所造成的內在或外在的要求,所採用之認知或行為的努力,排除不自覺的身心動力反應,及非處理性的,只是單純對情境所起之簡單反應。它的作用可分為情緒取向和問題取向,以處理兩者間不同的困擾和煩惱。良好的因應可以降低壓力對健康的傷害,反之卻會憑添困擾,成為次級壓力源,加重個體的負擔。

學者研究發現一般因應行為可分為八種類型:

1.轉移注意力(distraction):藉著想或做其他事情,將注意力從問題上轉移開來。

2.對情境重新定義(situation redefinition):從不同角度看事情,使其更容易接受。

3.直接行動(direct action):實際做一些事情以解決問題。

4.淨化昇華(catharsis):表達情感反應,以降低緊張與焦慮。

5.接受事實(acceptance):勇於承受無法改變的事實。

6.尋求社會支持(seeking social support):從他人處,尋求感情支持。

7.放鬆(relaxation):做一些放鬆緊張的活動。

8.宗教信仰(religion):尋求心靈的安慰與支持。

註:受試者,在面對問題時,大多會使用兩種以上的類型因應。由此看來,面對升學壓力的因應之道,看似呼之欲出囉!

有個故事這麼說:「只要在沿路上挑出一個最大的石子,就讓你享有等值的優渥待遇。」多少次,人們在路上遇著這顆最大的石子,心裏仍舊想:說不定下個路口會逮著比這顆更大的!其實,最終的收尾常是搖頭嘆息的。人好像總是在懊悔中渡過,錯失的機會、未把握的坦途,埋藏了也淹沒了無數曾經意氣風發的年華,但是,身為神愛子的我們,卻要反思:「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祢,我就默然不語。」

「十指定論」告訴世人,每個個體皆有其長處、特質,是無可取代,獨一僅存的,青少年在經歷生理、認知、社會等功能的成熟過程,升學自然成為生活上躲不過的壓力,方才提及八種因應行為類型,相信在您的腦海稍加咀嚼,或許已有數種配對套餐出現。回首以往求學經歷,似乎是拉住神往前走下去的,惟有神知道我們的需要、軟弱,在最恰適的時機賜給我們無虞,擔了我們的憂慮,也分享了努力後的歡欣淚水。

想說的是,「既然上了賊船,何不勇敢地當一名稱職的海盜。」在文憑主義盛行的台灣,無可避免地犧牲了一大群「除了讀書,我們還有其他可發揮、受肯定、有貢獻力量」的孩子們,不過,別灰心,凡事盡本分擔當,瓦器、銀杯、金盤各有各的能力分配,書貴在領悟通達,而不是考試機器的供應商,路仍漫漫,帶著聖經同行,伴隨家人的祝禱,走向神要我們經歷的成長之道吧!

參考書目:《諮商與輔導月刊》131期,<青少年壓力因應之探討>,31頁-32頁。

(原[宗教教育]139期,1997年09月號)


作者: 德宏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