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臧
每年9月開學時節,是宗教教育系最忙碌的時候,不但小朋友升班後要重新適應,一批批新任見習教員初來乍到,面對陌生的工作,必要的心理調整,對他們來說,也是刻不容緩的事。
由於本會青年教員流動率頗高,所以教員與學員之間差個5、6歲也是常有的事,對於這些曾經是自己學生的新進同工,對待他們態度,也需要有一些轉變。
當第一個曾教過的學生開始擔任教員且與自己同教一班時,一開始在交談之間,仍很自然地流露出「教導」的意味,且他們也畢恭畢敬地叫我「老師」;而且很多問題也不敢問,後來發現這樣下去不行,這些小牧人該知道沒問、該懂的也沒學會。
於是便換個方式和他們說話,雖然一時之間,他們可能會覺得:老師怎麼一本正經地和我討論課程?可是這樣一來他們便會對班務有一份參與感,並且我也要求他們直呼我的名字,而不要再尊稱我「老師」了,儘量讓他們有與我同工的感覺,這樣很多事才敢問、才肯說。另一方面,我又倍加留意他們,時時趨前關心、幫忙他們。
例如:在他們上課時,小朋友的秩序可能比較難控制,這時,就要在後面幫忙維持;而當他們看到從前的老師坐在下面看自己講課,很容易就手足無措、語無倫次起來。這時,我們可以假裝做別的事或低頭看書,而實際上仍不時注意他們的教學方式,以便日後提出較佳的方法來改善。這也算是一種默默的關心吧!
其實,方法有很多種,但最有效且最直接的方法還是禱告。我們會發現,他們正踏著我們走過的路,從前這些問題,我們也都經歷過,也許我們背後也有一隻隻代禱的手,助我們度過這段青澀歲月;正因如此,我們更該同心合意地為這批有心為宗教教育界盡一份力量的小牧人禱告,不是嗎?求主加添我們的力量,並帶領我們。
(原[宗教教育]139期,1997年09月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