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1期1997年10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和睦相處、親情洋溢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外環道

瀕臨二十一世紀,隨著科技發展神速,工商企業普遍發達,人類生活日新月異,社會型態變遷急遽。往昔農業社會五代同堂,一家團圓,和樂融融,何其善美!於今工商社會生活多元化,由於各人工作性質迥異,作息時間不一,無法經常團聚以享受天倫之樂,誠然可惜!然而,生活於現代複雜忙亂社會裏,親人之間如何做到和睦相處,親情洋溢?

先從我家談起


四十六年前全家受洗歸主,當時家中有祖父母、父母、弟兄姊妹六人,全家十口三代同堂。於今,祖父母及母親不在了,老一輩的剩下八十歲的父親,六個弟兄姊妹皆已成家生子,大哥已有兩個孫子;雖然弟兄姊妹皆住在不遠的地方,最近的只步行三分鐘即可抵達,但各人皆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方式。

兩年前,母親蒙主召回樂園安息,剩下父親孤單一人,兄弟四人商議,今後安排父親在四個兒子家各住一年,輪流奉養,既能五代同堂,亦能得附近子女之關照。今年六月,輪到我家;但因房子小才二十一坪多,僅兩個房間不夠用,幸父親原來的房子(就在三弟、四弟的二樓)已向租戶要回來,可以自己住,因此解決了居住問題,父親既能來我家(僅隔一條巷子)用餐,又能得樓上兩個兒子的照顧,乃真神美好的安排。

原本父親因照顧病中一週洗腎三次的母親,八個月來因勞累消瘦了六公斤,身心受折磨,連精神記憶都退化了;我們兄弟怕他年輕時代的老毛病——氣喘,會因有時感冒而發作,遂不敢讓他獨自居住,怕突然發病無親人應急照料,是故,前兩年就住在大哥和三弟家;然而主恩夠用,經兩年來身體的調養,親人的關照,他的健康狀況相當好,正好能回到以前的居所,一個人悠閒自在地度日;一面聚會拜神,一面協助聖工,真是老來主賜福。

家庭轉型的差異


大家庭轉變為小家庭,老人家大多獨自居住,三代間之親情難免發生某些改變。大家庭裏,大大小小同住一個屋簷下,天天晤面相親,相見問安寒喧,一團和氣溫馨,有事彼此關懷,無事互相代禱,親情洋溢,真愛流露。

小家庭則各自生活,同一個家裡,父母子女有樂同享,有難同當,相依相助,自然充滿一家親情,且比大家庭時更能享受相親相愛之溫馨;然而,與弟兄姊妹之間,很可能因居所分開,相見不頻繁而顯出多少疏離,各家庭間之親情容易漸趨淡薄;除非彼此之間經常來來往往,如約伯的兒女們相親相愛,按著日子,各在自己家裏設擺筵宴,請弟兄姊妹一同來吃喝(伯一1-4);否則,將演變成所謂「一家一家親、一家一家代」(台語),各管各的,互不相干而感受不到絲毫親情。感謝主,在神的愛裏,信主的家人,常能在教會中會面相親。

讓孩子親近長輩


老人家一旦獨自居住,子女務必常去看望探視,問安聊天,關心父母健康狀況、生活起居,幫他們處理一些老人較不方便做的事,如買菜購物、打掃等等;如此可以提昇兩代之間的親情,並可減少因婆媳間同居之摩擦;再者,為父母者當引導子女去探望祖父母,就像約瑟聽見父親病了,就帶著兩個兒子瑪拿西和以法蓮一同去看雅各,並接受雅各的祝福(參:創四十八81);讓孩子們多多親近長輩,必能使老人家在晚年享受天倫之樂,並能讓子女多方領受前輩的金玉良言,在行事為人上獲益良多。

經上有云:若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提前五4)。過年團圓吃年夜飯、新年春節歡聚同樂、中秋佳節分享月餅、父親節、母親節、平時假日,都是老少兩代三代相處的好時機,藉著新衣新帽、壓歲錢、紅包、蛋糕、水果、月餅、粽子、小禮品、紀念品、孫輩自製自繪的賀卡圖片,都能營造相親相愛的溫馨氣氛,生活上相處的藝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親情的維繫亦可藉電話中的問好寒喧,例如孫輩經常向祖父母報告學校家庭的瑣事,皆能增進隔代之間的情感。又如,子女放學後,到祖父母家作功課,等候爸媽下班回來再回家,皆是聯絡親情的好方法。

當你與銀髮族同住


摩押女子路得敬愛長輩,因捨不得守寡的婆婆拿俄米一個人孤苦伶仃回故鄉,無依無靠無人奉養,晚景堪憐!遂堅定地決意跟在婆婆身旁服事她一生,其孝心可敬可佩,千古流傳(得一-四)。

現代子女中與年老父母同住者並不普遍,然而當你與銀髮族同住時,應該留意哪些事,有何相處的祕訣?

曾子云:「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可見孝親首重「尊敬」,故要凡事尊重老人家的意見,在老少意見相異時,取得老人家可接受而子孫輩亦能同意的共通點去行之,儘量以溫和的態度和理性的言語與老人家溝通,不要惹他們生氣;當然照經訓要「在主裏聽從父母」(弗六1),乃是在主的道理原則下順從父母的意願行之。一旦父母不順心時,可藉他喜好的事,喜愛的物、喜歡的人,來紓解其情緒,討其歡心。正如箴言:「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箴二十三25)。

「不辱父母」首須「子女行為清清白白、規規矩矩、誠誠實實」,不讓父母擔心;且如經云:「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箴二十三22)。無論說話、作事、吃飯、起居,都要敬重他們,以感恩的心和禮讓的態度謙卑服事,必能讓他們歡樂。

「奉養父母」是為人子者報答親恩最起碼的孝行,絕不可隨便敷衍,應儘量配合老人家的時間、習慣和需要,以適合老人身體狀況的食物侍奉之,使其消化順暢,營養均衡,得以維持健康,身心安泰。

孫輩們是長輩的開心果


牙齒和舌頭是好鄰居,有時牙齒也會咬到舌頭;同理,與銀髮族同住的子女,有時亦會因老人家個性固執、有舊脾氣而感覺難侍候,老人家也會因子女媳婦沒完全接受其意見,或某些地方看了不順眼而氣悶在心。

此時,孫子孫女就當扮演「潤滑劑」的角色,怎樣說話、怎樣動作、怎樣拉攏,令長輩們噗嗤一笑,心花怒放,不再生氣,不再冷戰;此橋樑工作,運作之妙乃奠基於平日親情深濃,瞭解每個人的性情脾氣,方能適時倚靠主所賜的聰明靈巧,藉禱告祈求,聖靈的帶領,以化解父母與祖父母間的嫌隙,而成為長輩間的開心果和潤滑劑。

結語


家庭裏生活上相處的藝術,不可或缺的是「神的愛」。每個人心中有神的道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必能化解不愉快的事,在基督的愛裏快樂平安度日。

(原[宗教教育]140期,1997年10月號)


作者: 外環道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