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2期1997年11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家裏沒大人?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時代進步的腳步讓人在不自覺中被拖著走,傳統農業社會主要的家庭結構——大家庭,早已被一個一個分散獨立的小家庭所取代。記得在讀書的時候,公民課本提到家庭結構時,有大家庭、核心家庭、小家庭之區分,其中又以核心家庭為主。但是曾幾何時,核心家庭也漸漸減少,轉而以小家庭為主流。

在社會潮流衝擊青少年的省思當中,我們不可忽略家庭結構改變對青少年所產生的影響。現代社會以小家庭為主流,其中又以雙薪家庭最為常見。因為時代潮流的變遷,使得家庭內的分工不再完全是「男主外女主內」,所以父母平日都忙於各自的工作,結果「鑰匙兒童」成為十分普遍的現象。

現代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經常可見的情形是這樣:從學校放學後,如果有補習或才藝班,就直接到那邊上課後再回家,這樣也可避免掉回家後家裏沒大人的情況;然而當沒有補習或才藝班時,孩子放學回到家裏,往往只有孤單一個人,在家裏沒大人的情況下,孩子只好自己想辦法打發時間。

所以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內心是相當孤寂的,當他們遇到困難時,身旁沒有大人幫忙,只得自己摸索;當他們情緒憂悶時,也缺少可傾吐的對象。縱使父母在回家後百般呵護關懷,但那已不是最需要的時候了,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就像是這樣。

孩子在孤獨的背景下成長,學校的同儕便成為他們精神上很重要的寄託對象,所以校園裏一旦流行某種事物,孩子便會一窩蜂地跟進,深怕與同儕有所隔閡。

因此,社會風氣及校園文化的影響力,在現今青少年的身上十分明顯。這也就表示現代家庭的影響力對青少年已經大大減低了。

究其原因,恐怕就是因為「家裏沒大人」了。

聖經告訴我們,子女是神所賜的產業,身為父母的除了養之外,還必須善盡教育的職責。但是倘若孩子從小就不得不獨處,只因父母忙於工作,無暇陪伴,那麼他們會有如何的成長呢?實在難以預料。

一、缺少學習的對象

孩子在成長階段缺少一個學習的對象,對於他們人格的發展相當不利,也可以說是父母的一種冒險。當他們遇到問題時,接觸到什麼人事物或觸發什麼想法,都會在他們心中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往後他們遇到類似問題時,就會以相同的模式處理。如果孩子的觸發是對的,那還不打緊,若他們的處理方式錯誤,則父母不免要大費周章才能糾正其觀念。

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確實在以往的家庭裏,父母有時間陪伴孩子,在日常生活相處中,很自然地父母的行為舉止一點一滴地影響著孩子,也讓孩子從中學習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道理。但是現今父母的忙碌,使得親子間少了這樣的互動,也使得孩子缺少一個學習的對象,長久累積下來的結果,恐怕是父母花再多心力都難以挽回的。

二、缺少孝敬的對象

總是一個人獨處的孩子,反正只要把自己照料好就可以了,所以生活中也建立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

以前的孩子回到家裏,除了父母之外,還有祖父母、叔叔、伯伯、姑姑,與那麼多人一起生活起居,當然容易養成為別人設想的習慣。尤其家裏都是長輩,也從小懂得孝敬之道。

現在的孩子沒有這樣的環境,父母回家後也因為缺少陪伴的歉疚感、怕孩子課業壓力大等等因素,很少讓孩子參與家事,所以現代的孝子孝女反而是父母孝順兒子孝順女兒了。而且難得在放假時回老家探望祖父母,那種感覺就像是作客,爺爺奶奶盼孫子盼了許久,哪捨得讓他們做什麼工作,還不是「有事爺爺奶奶服其勞」。這樣讓孩子如何培養孝敬長上的心呢?

三、缺少相處的對象

以前的孩子從大家庭中獲得與各種輩分各種年齡的人相處的機會,大家庭像是社會的縮影,種種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或許讓人討厭,但不容否認地,那是每個人必須學習的。現在的孩子成長在小家庭之中,人際關係單純,難免在長大後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也很少考慮到別人的需求,這也衍生出青少年許多問題。

「家裏沒大人」雖然不全然只有缺點,但不可否認的,孩子在成長時因為這樣的背景,會有與往昔孩子截然不同的差異,在家庭倫理中也有負面多於正面的影響。解決之道可以從多與子女相處做起,並且要讓孩子學習作家事,參與家裏的工作。雖然小家庭不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偶爾也可邀請父母到家裏小住,讓孩子有與長輩相處的機會。

或許社會潮流的變化對個體對家庭造成影響,但是人類的天性、家庭的倫理都是無法改變的,在健全的家庭結構中成長的孩子,才能培養健全的人格。我們在感嘆現在的青少年怪異難以相處時,也應先問問我們的家裏是否有大人,是否讓青少年在家庭中感受到溫暖。

記得!盡量讓家裏有大人,對孩子的成長絕對是有幫助的。

(原[宗教教育]141期,1997年11月號)


作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