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3期1997年12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週休二日,樂享安息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牧為

在世界潮流導引之下,政府考量了台灣的社會型態與接受程度,自明年元月份起實施週休二日制度,初步措施為每月第二、第四星期實施。此一政策的執行,勢必牽動吾人日常生活的安排,尤其是文化、經濟層面的影響,而教會活動大都安排在週六、週日,尤其是宗教教育;所以面對此一新時局,我們在課程的規劃、時間的運用、人力的調配上,也應該有所因應,自屬必然。

但各教會狀況,資源有別(包括聚會場所、活動空間、教員、學員人數是否足夠……),也許很難有一體適用的標準制式,求主賞賜各教會的職務人員及宗教教育系同工有充足的智慧,能針對自己的教會實際情形作較妥善、可行的規劃。在此僅能提出一些共通性的問題作思考方向:

一、時間上的調整

宗教教育崇拜課程在週六舉行,是目前大部份的教會所採行,全家一起上教堂守安息,分班上課受教育,有其優點及方便之處,但因匆匆剛從學校、工作場所趕來,心境較為浮燥,少了一份平靜安穩的氣氛,是事實。現在有了大週末,可以全天守安息,時間不再急迫,這是一大收穫,讓我們可以樂享安息。

當初,普遍由週日改到週六,可能也有「私我」的考慮,總認為所有活動都在週六辦完,那麼週日的假期就完全屬我。倒不是說,週日就一定優於週六,但既要規劃週休二日的課,我們不妨先摒棄自我優先的立場;若是教會場所不足,學員上課容易分心受影響(尤以在餐廳、會客室、走廊……為然),能改回週日聚會,場地會更合適或出席率更好,我們要有以整體為優先的考慮。

週休二日,雖只比往常多出半天時間,但週六卻是十分完整的一天,中間沒有被截斷,對課程安排能有更大彈性;而且若是兩週五晚間算起,更是一段相當充裕的時間,用來舉行密集式的講習、靈修課程,以造就不同年齡階層對象的同靈,將是十分方便。

因為不是每週皆休,故短期之內也許變動不大,避免上課時間每週不同,有所困擾。課程安排可能是幾種模式:一為以不變應萬變,一切照往昔,沒有任何變動。一為沿用舊制,正式崇拜課程仍以原來時間為主,但週六上午安排補助性活動,維持秩序。一為配合新制,小週半日制,大週全日制。

二、課程上的規劃

沿用舊制者,週六上午可酌情規劃一些聯誼性活動,如團體遊戲、球類或靜態活動(觀賞教育影片);也可安排一些教育性共習活動,如詩頌、查經、課業輔導等。但若沒有適當場所或帶領人員,要鼓勵孩子進到會堂與成人一起聚會,培養安靜聽道、充實靈智,可以的話,教員與他們同座,是一個好的機會教育。

願意嘗試配合大小週次排課的,在大週全日休時,增加上課節數,運用現有教材,作較深入的學習。或作雙向溝通,分享心得,因材施教,或酌增新教材。

詩頌時間可略增加,提昇效果。

葡萄園或其他類似團契的跟進工作,則可規劃系統課程,在校園內,時間受限,且內容較屬一般性生活輔導、聯誼活動等,現在若能邀請至教會,則可具體地介紹信仰,播撒福音種子。一方面,訓練青聚組學員作帶領、接待的工作。

事工人員訓練:造就信徒,除了讓他們有所領受、獲得之外,也不可忽略付出、奉獻、體會「施比受更有福」;如安排炊事、清掃、整理環境、整理資料、服侍年老者,這些工作利用安息日上下空檔時可以來做。其他進修課程另作安排。

教員進修:教員要不斷自我充實,教會也要協助他們規劃進修、靈修課程,以提昇教學品質。而教員本身要重視聚會,不但可具體吸收靈糧,更是作群羊榜樣。

現代生活:基督徒家庭也要有自己的休閒計劃,增進親子情誼,享受天倫,教會也可適時舉辦全家福活動,如健行踏青、聯誼互訪、家庭關懷、甚至總會規劃全省旅遊點與教會結合的路線、消費指南、主動輔導、協助信徒在信仰與生活上取得平衡。

週休二日的制度,現在尚未真正開始運作,所以一時還不能確定如何因應,最為妥善、可行。以上所提,並非針對某一特定教會作規劃,而是可能的作法為參考。同時,我們也要有心理準備,因著週休二日,假期增多,坊間一些安親班、補習班、旅遊行業等,他們積極迅速的商業手法,反而使教會活動更受影響。

求主帶領,不管在任何環境之下,總能以信仰為第一,大家樂意追求與主的親密。而地方到總會,大家把面臨的問題,或解決問題的心得提出共享或彼此分擔,讓我們能確實掌握社會脈動,造就教會。

(原[宗教教育]142期,1997年12月號)


作者: 牧為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