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6期1999年1月)
靈修小品:[聖靈月刊]上行之詩導論

《詩篇》自120篇至134篇每篇的題註都有「上行之詩」四個字,一般認為這是以色列人每年前往耶路撒冷朝聖時所唱的詩歌。耶路撒冷位於海拔七百多公尺的山頂上,所以要到耶路撒冷朝聖都是說「上耶路撒冷去」,他們是步步登高往上走,直到耶路撒冷,因此稱為「上行之詩」。

這15篇詩中,多數反映被擄歸回初期百姓的心情和客觀的情況,詩中充滿企望故國的情緒。他們上耶路撒冷朝聖守節,在旅途上唱這些詩,詩中所用代名詞常有更換(同一首詩,有時用「我」或「我的」,有時用「你」或「你的」。有時用「我」,有時用「我們」。),表明是旅客輪流唱和的。

例如:121篇之第1-2節用「我」或「我的」,第3-8節就換用「你」或「你的」。第122篇之第1、8、9節用「我」和「我們」,第2節換用「我們」,第6節則用「你們」。第123篇第1節用「我」,第2-4換用「我們」。

有人更清楚指出,以色列人上耶路撒冷朝聖,他們出門上路時唱120篇,遙見聖城山頭時唱121篇,122-128篇是進入聖城,129-131篇為聖城和聖殿失陷與復興時之憶舊,132篇已抵達聖殿,133篇在聖殿的院子裏,134篇係在聖殿內所唱。以上的說法是多少有點根據的推測,至於事實真相是否如此,則不得而知。

15篇詩中有幾篇詩很難與這種朝聖的精神相合(如120、130、131篇)。有些則可能適合西拿基立圍困耶路撒冷,和蒙神拯救解圍之後的背景(參考:王下十八-二十;代下三十二;賽三十六-三十八)。因此有學者主張這15篇詩是慶祝神加添希西家年的壽命。他們認為希伯來文「上行」或作「度」,希西家王求神使日影在日晷上往後退10度,他在蒙恩後作詩向神感恩(賽三十八20)。根據標題,作者除大衛4篇,所羅門1篇外,其餘10篇未列作者之名,這10篇可能是希西家所作。

另有人解釋「上行之詩」也稱為「登階之詩」(思高譯本作:登聖殿歌)。前來朝聖的百姓進入聖殿廣場後,立在聖殿前的半圓形石階下,整隊預備登階進入聖殿時所唱的詩歌。這個石階共有15級,朝聖的人每上一級唱一篇詩,上完15台階之後,正好登階歌也唱完了。

雖然有這麼多種的解釋,但是沒有一種令人滿意。不過我們從這些詩的內容可以看出寄居受壓生活的痛苦,倍增流亡者對於祖國的懷念。他們巴不得早日回到聖城,他們對錫安的渴慕歸思,在字行間流露無遺。今日基督徒在世上同為寄居的客旅,我們是羨慕那「更美的家鄉」,今天我們以寄居客旅的立場來讀這組詩篇,就不難了解當時以色列人在旅途中所燃起的那種心情。因此,也有人稱這一組詩篇為「旅人詩集」。

本集詩篇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在詩的結構上,前後常用重複的字句。這是希伯來詩特殊的一種體裁,也為了方便記憶,或為互相唱和之用。例如「眼睛怎樣望……眼睛怎樣望……眼睛也照樣望。」(一百二十三2);「若不是耶和華幫助我們,若不是耶和華幫助我們……。」(一百二十四1-2);「若不是耶和華……若不是耶和華……。」(一百二十七1);「從我幼年以來,敵人屢次苦害我,從我幼年以來,敵人屢次苦害我……。」(一百二十九1-2)

全部詩集似乎可以分為五組,而其中一篇的作者是具名的;這具名的一篇放在每組中的地位也顯然是有計畫的。每組第一篇性質是憂愁苦難的,第二篇是以倚靠耶和華為題,第三篇則以在錫安平安享福為主旨。茲列出下表,以資說明:

組別
篇次120 121 122123 124 125126 127 128129 130 131132 133 134
性質△   □   ○△   □   ○△   □   ○△   □   ○△   □   ○
作者大衛大衛所羅門大衛大衛

備註:△以色列的痛苦   □耶和華的幫助   ○錫安平安享福



作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