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6期1999年1月)
專題報導:[青年團契]回首來時路,捫心問何往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但以理

本會自1927年傳入台灣,唱詩便成為教會事奉的一部份, 1960年代起,詩班開始在教會中擔任宣道的助手,一直到1980 年代各地教會逐一推動詩班訓練及詩歌佈道。筆者在此願從聖經記載並教會歷史諸軌跡中,來檢視教會音樂事工推動的狀況及問題,並提出教會未來音樂的走向芻議,期與大家共享共勉!

聖經中的音樂與詩班


1.聖經中的音樂

聖經中音樂記載豐富,一脈相傳。早從《創世記》的音樂祖師猶八(創四21)到《詩篇》的讚美,進入新約基督降生的天使唱詩 (路二13)、耶穌和門徒在最後晚餐中的唱詩(太二十六30)、保羅的教導唱詩原則(林前十四15;弗五19;西三16),西拉、保羅監獄中的唱詩,直到《啟示錄》記載錫安山上的頌讚(啟十四、十五、十九章)。

2.生活中的音樂

聖經中的音樂是生活性的,選民生活無所不用音樂,有家庭宴會(創三十一27;路十五25)、輓歌、哀歌(撒下一17;代下三十五25;太九23)、驅鬼(撒上十六23)及豫言 (王下三15-19)、戰爭 代下二十20-22)、勝利凱歌(出十五1-18,士5:1-21),宗教活動(代上十五27-28,代下三十21)、農作豐收(賽十六10,二十七2),膏立君王(王上一39-40;王下九13)等,無處不與音樂有關。

3.詩班的設立

大衛王是設立詩班獻祭的創始者(參:代上十五、十六、二十三、二十五章),他設立利未詩班,派利末族長亞薩、希幔、耶杜頓三人教導其子孫樂器、歌唱,並有組織地在殿裡供職。詩班人數龐大,有288人的歌唱詩班(代上二十五7)及四千人的樂器詩班(代上二十三5),另外有以斯拉的200名男女詩班(拉二65)和尼希米的245名領俸的男女詩班 (尼七67,十一23)。

4.會堂崇拜與音樂的使用

猶太會堂的建立當於主前586年之後,猶太人為巴比倫所擄之時建立,用來禮拜、聚會、教導摩西五經和先知書信(徒十五21),唱歌追念亡國之痛,並向神悔罪(詩一三七1-4)。王國時期在聖殿崇拜時,百姓要吟誦詩篇、讀經,並用絲弦樂器、鈸、號筒伴奏,唱詩篇時,唱完一段要聽號筒聲行禮;而流亡時期在會堂崇拜唱詩篇時,則不再有樂器伴奏(註一),這種亡國以來會堂崇拜的簡單唱詩方式,一直延續到新約聖經中羅馬統治時期的教會生活。

教會若對這兩種迥然不同的詩頌環境和不同的樂器使用現象不察,常會引發許多唱詩形式和樂器使用之爭。另外今天教會使用的詩歌是十六到二十世紀的詩歌,在歷史演變上,歷經希臘聖詩、羅馬教會的拉丁聖詩等一千多年的影響,一直到宗教改革之後,宗教的革命也帶動了聖詩的革命,才有今天我們所唱的這些聖詩。而宗教(聖詩)改革以來,路德教會一再以創作詩歌來協助宣教,傳遞新教的神學訊息,由此我們看到聖詩是以體現神學思想為主要內容,以推動宣教工作為追求目標。

詩班與詩歌佈道的濫觴


1.細說往事

約於1960年,虎尾教會在簡益真長老主持下,舉辦室外佈道會,街道上一個小講桌旁擺著風琴,婦嬬老幼信徒靠攏來唱詩,一旁參加的蔡廷英弟兄(今蔡守道長老)心中別有一番感受,回到嘉義教會向林悟真長老建議組織一群年輕人,加以訓練,著整齊服裝到鄉下協助室外佈道。接著由當時神學院派到嘉義實習的簡東豪傳道帶領,一連28天到嘉義附近的鄉下做室外佈道,會前會後由詩班獻詩,中間配合悟性禱告及講道。接著又設計燈光,帳篷逢印上聖經字句,每年一連好幾天,佈道足跡遍及嘉義縣各鄉鎮。當時外地傳道還有人特地來參觀,將詩班及詩歌佈道的做法,帶回各教會(註二)。

1976年,中南區為推動真教會在台傳道五十周年的紀念,辦大型佈道活動,乃成立全區詩班,由各小區分別(或數個教會合辦)舉辦聯合佈道會。一年的佈道活動結束,在信徒代表會中開會檢討。會中認為這種大型詩班佈道獻詩有以下缺點:

(1)詩班成員(多數為學生)浪費太多時間(一年佈道36場,影響唸書)。

(2)經費太高(每場佈道均租四十人座大巴士,加上集訓的伙食費用以及佈道當天的便當,便佔掉全年度一半以上的經費)。

(3)室外佈道詩班均得靠喇叭音響,而大詩班的聲音一經麥克風傳送出去,詩班聲音效果大減,而且信徒聽不懂歌詞,慕道者也聽不懂詩歌信息,則獻詩的意義何在?

所以建議中南區成立八人以內的小詩班,一輛教會用九人座廂型車便可解決租車費用;此外又可用許多的麥克風,人手一支,才能充份傳送詩班成員的聲音;加上獨唱,才能清楚聽到歌詞內容。於是中南區便率先走出小詩班的佈道足跡,並於1984年為大專班學生靈恩會首次舉辦詩歌佈道。

2.最早的兩張唱片

約於1960年起,台灣總會委由林壬彥、楊姿端老師,先後二次自台南、嘉義、台中、台北教會詩班中挑選三十多位青年,分別於台中、台南教會集訓,並在南門教會蔡雨霖長老的亞洲唱片廠錄製了本會最早的二張唱片,以電子琴伴奏。透過這些唱片也將詩班四部合唱的模式介紹到全台灣的各處教會。嗣後楊姿端認為讚美詩合唱錄音中合唱語焉不詳的困難,若能改為獨唱必能獲得改善。至1976年以後,總會新錄製的聖詩錄音帶加強獨唱及各種樂器伴奏,這些錄音帶也為本會各地詩班帶來相當程度的影響。

3.開元教會開始的詩班觀摩演唱會

約於1975年起,開元教會首開風氣,多次邀請中南區暨南區各處教會詩班聯合舉辦詩班觀摩演唱會,內容包括合唱、獨唱、各種樂器演奏等。1980年代起台總青聯會開辦全省詩班觀摩獻詩,之後,原住民教區及各區也風起雲湧努力跟進。

4.傳道指揮、傳道詩班的加入

馬丁路德在改革運動中,藉詩歌來傳遞改教信息,並堅持傳道人必須受音樂訓練,一批批傳道人先後加入用詩歌協助改教的行伍中。1970年代起,本會傳道人在東台灣組訓詩班,帶動東部詩歌佈道及當時教會復興的基礎。神學院在林永基院長的鼓勵下,在1980年代起,一年一年的神學生詩班,利用寒暑假,用詩歌佈道,分別在各教區的都市、鄉間、山上、海邊,走出14-21天的旅行詩歌佈道。早上靈修,下午外出逐家佈道、分發傳單,晚上在教堂、學校活動中心、馬路旁等不同地方詩歌佈道,各地教會詩班、負責人及信徒也配搭工作,而這種型態的佈道除了帶動全省各區的詩歌佈道,更進而積極培養具備詩歌佈道能力的音樂傳道。

5.校園佈道的推動

北區自1980年代起成立北區詩班,長期以來有多位學音樂的同靈挹注心力,細心帶領,也為北區各教會詩班培育一批批人才。90年代起,又分別成立多支校園佈道小詩班,為校園福音加把勁。與此同時,中部校園詩歌佈道則走出一種「主題式」詩歌佈道,試圖擺脫往昔將現成詩歌串連起來,先有詩歌再有信息的詩歌佈道模式。「主題式」詩歌佈道著重在詩歌信息的傳遞,先有主題,再找詩歌(或創作詩歌)。教會中的音樂事工,除了聖靈的帶領外,我們看到很多的模仿和相互影響;我們也看到大家對音樂宣道的努力和肯定,教會音樂傳道的訓練與加入的重要性,還有詩歌中信息的傳遞,具本會福音、神學思想的詩歌創作之迫切需求。

國外教區詩歌佈道的狀況


1.東南亞詩頌發展沿革

早於1976年,沙巴教會神學生來台訪問,見中南區舉辦台灣五十年詩歌佈道,回去後開始成立詩班,翌年是沙巴傳教50周年,亞庇詩班配合蔡牧夫執事到沙巴洲各地教會舉行紀念佈道活動,於會前會後獻詩。1978年沙巴宗教教育訪問團共30人來台訪問,特別要求台總為他們在嘉義舉行三天的聖樂講習會。

1982年台總應沙巴總會要求,派音樂老師赴沙巴為全州舉辦一個星期聖樂講習會,會後又安排赴新加坡訪問,並舉行三天的聖樂講習。1987年是沙巴傳教六十周年,特別借亞庇的沙巴州基金局舉辦沙巴州最大的聖詩音樂會,各界貴賓,主內同靈齊聚一堂,高舉主名之餘也藉機宣揚福音,教會也在當地廣為人知。1989年沙巴邀台灣總會音樂老師至亞庇、西埔架、斗湖三處教會舉辦聖樂講習及詩歌佈道,隨後又安排前訪西馬的鵝麥、檳城教會舉辦講習會。翌年又應馬新總會及印尼總會之邀,台總派員到新加坡、檳城、鵝麥及雅加達教會舉辦講習,並加強詩歌佈道之實踐,西馬除了租借華人會堂舉辦大型詩歌佈道外,更成立詩班,巡迴協助全國各教會詩歌佈道及宗教教育的詩頌教學;在印尼則引起多處教會及原住民傳道(對詩歌特別有恩賜)對舉辦詩歌佈道的熱烈回應,講習會之後還繼續舉辦各型詩歌佈道會,期間也受其他教派影響引進爵士鼓,進而引起樂器使用問題之爭論。

1991年沙巴、西馬又繼續舉辦聖樂詩歌佈道講習,沙巴總會提出有系統長期舉辦講習課程之需求,之後曾因不同老師主張310首讚美詩之外的詩歌不准使用,引起各地詩班之爭執,因此沙巴教會主動邀請台灣聖樂老師前往舉辦各型聖樂詩歌佈道講習之計劃至此暫停。

1995-1996年間,雅加達教會以地方教會名份邀請台灣的老師前往舉辦合唱講習、宗教教育聖樂講習。1997年沙巴、馬新總會再次邀台灣老師以聯總義工身份前往協助聖樂及詩歌佈道講習;沙巴各地詩班也分別舉開三、四十場傳教七十周年紀念的詩歌佈道。

1998年八月香港教會首次邀請台總派員協助聖樂講習,講員們隨後赴大陸訪問沿海教會,並與當地詩班舉辦聖樂講習,舉行詩歌崇拜,對內造就詩班及信徒,引起多處教會對教會音樂事奉的重視。

2.美、加、英國教會詩歌佈道的由來

台灣教會因神特別的賜福帶領,除了成為全球真耶穌教會福音廣傳的推動者,也在詩班設立及詩歌佈道上,有著建立推動與帶領的角色,不少的台灣的同靈因移民美加地區,使音樂恩賜也能帶往當地教會,協助推動教會音樂各項工作,也有同靈因留學負笈歐州,將詩歌佈道的做法介紹到英國朴茲茅斯及倫敦教會。

教會本身缺乏聖樂體制及主張,必定會引起或多或少的爭執。詩班訓練純粹是音樂技巧性問題,若進一步討論宣教及聖詩中的神學關念,則需有音樂及聖經雙重知識的教會音樂領袖,來思考、解決這些問題。但是這種人才又如何產生呢?若沒有這種聖樂領袖,一但教會音樂事工出現問題,我們又將如何處理?用什麼標準來討論解決這些問題?

詩班暨詩歌佈道的未來走向


1.更進一步前瞻工作

詩班的組訓、事奉,以及詩歌佈道的實施與走向,是實踐神學的一部份,所以我們應該在教會中成立一個聖樂部門來管理這些工作,並且在神訓課程中加入這些聖樂理論課程。本會的聖樂現況妾身未明,究竟屬宗教教育或青聯會?體制不清當然難有具體規畫。從聖經看來,摩西、大衛、所羅門、歷代諸王、以斯拉、尼斯米、耶穌、保羅等,沒有一人不重視唱詩,舊約中還設立詩班領俸祿、專職事奉並設立先知學校訓練唱詩(撒上十5)。而基督教歷史中,更有要求傳道人要受聖樂訓練之主張。

所以,在教會中成立一個聖樂部及神學院設立教會音樂系,負責訓練教會音樂人才,規劃詩班的組訓、詩歌佈道的推動與方向、聖樂工作範圍、聖詩編選與創作等工作,實在有其必要。

本會雖有聖樂發展委員會,但所能涵蓋事工實在有限,筆者過去忝為委員會的一員,發現這委員會很難擔當教會音樂宣教、聖樂走向和教會音樂人才陪訓等重責大任!目前所能做的傾向於聖詩教材、創作新詩、讚美詩的編選,不定期舉辦區域性的各型聖樂講習及詩班講習等;如果大家能滿足於這種小格局的組織架構,臨渴掘井式的應景工作,則本會的詩班問題、音樂宣道和聖樂走向也就難有一番新的景象或是進一步的努力目標了!

2.真正的聖樂領袖

本會過去一直將聖樂工作的計畫、執行交由學音樂的同靈負責。從聖經來看,大衛設立詩班是交由利未人的族長從事訓練、計畫、事奉等工作,因這些屬靈領袖精通聖樂(代上十五16-22,二十五2-5)。反觀我們只看重音樂條件而忽略了屬靈的條件,以台灣教育制度來看,學音樂的孩子要承擔學習音樂和學業的雙重壓力,一般說來,教會中唸音樂的青年對屬靈的追求不太重視,而教會詩班及聖樂工作交在他們手中,實在令人擔心。若是只求訓練合唱,或許還說得過去,真的要用音樂來宣道、建立信仰,關心聖樂中的神學理念,則似乎有必要另外訓練(找出)一群具備聖經及音樂雙重知識的教會聖樂領袖來接棒。

3.聖樂中的思想比技巧重要

依目前狀況來看,要獲得教會(總會、教區、地方教會)共識,成立聖樂部,並在神學院設立教會音樂系是不太可能的,我們目前是只見技巧性問題,尚未深究理論性依據及內在的思想性問題。現行詩班的成立與詩歌佈道的計畫、實踐,都是一些音樂演唱的技巧和包裝問題,至於內在的思想及聖經依據則一付闕如。

唯有加強聖樂道理的教導,在神學院正規傳道養成課程及各型神學訓練班中加入聖樂理論課程(包括聖經中的音樂、基督教音樂史、教會音樂事工、詩班的走向、聖樂與神學等),才能在教會中凝聚共識,聖樂部及教會音樂系的成立才指日可待,教會中才能培育真正的音樂領袖,也才有可能進一步探討教會聖樂走向,詩班和詩歌佈道等實踐神學才會有大格局的展望和落實!

(原[青年團契]1999年01月號)


作者: 但以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