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6期1999年1月)
藝文特區:[青年團契]回來吧!天父正等著你

小雅

是天父在招我回家嗎?是的。當浪子與父親相離還遠的時候,父親就看見了他,動了慈心,跑過去抱著他,連連與他親嘴(路十五20)。神將這動人的一幕,用寫實的故事,鼓勵著信仰陷在四面楚歌的信徒回家;更用雙溫暖的手,正巧托住那破碎不成形的心,藉著手的溫度再縫合使他成為完整。

是中秋的前夕,倍思親的夜晚,冒著風雨還是踏上醫院佈道的行列,不是因為熱心服事主,而是逃避著某種情感。

進了病房,見兩位兄弟照顧著重病臥床的父親,當我邀請他們聽福音時,弟弟(約30歲)不時地翻著雜誌,先是與哥哥互推著;爾後,哥哥對弟弟說:「要去就去嘛?」弟弟耐不住我再三的邀請,邊說去參加會使他發抖,邊將那顆不安的心顯明在那翻動雜誌的手。

起先我胡亂思索著:或許他曾參加過,或聽說過真耶穌教會的禱告方式;然而,心裏立即糾正自己,保守自己的心,勿論斷,只將神託付傳福音的使命以單純的心去傳揚。我告訴他聽福音有福氣,他似乎不在意我說些什麼,只是反覆著說:「我去會發抖。」不時地與哥哥交換眼神,手裏也不斷地翻著雜誌,心裏似乎在思索著令他不安又難以隱藏的真實。

我的耐心也快被他翻亂了,最後趁著耐心尚未全失前安靜地告訴他:「如果你不想參加,沒關係我要走了。」我們彼此安靜了幾秒鐘,我想他仍在考慮中。接著,我又重覆表示告辭之意;不料,他那似是發痠的腿站了起來跟我走。

走出病房,我問及他的信仰,他說:「父親、哥哥和我都是天主教徒,媽媽則是什麼教都信。」從小神給他許多恩典,但長大後,已經很久沒去敬拜神,心中覺得對不起神,虧欠神,虧欠的心叫他不敢面對神。我告訴他:「神是慈愛的神,祂是個靈,我們的心思意念祂都知道。」並說明我們教會有聖靈,唯有聖靈(神的靈)幫助方能成事,自己是有限的,鼓勵他要求聖靈。

他繼續回憶著以前聚會時常唱的一首詩,說著說著便唱了起來。是在讚美,也是在感謝神,那首詩我也很熟,歌詞是引自主禱文和《馬太福音》六章25至34節。他說:「我喜歡唱詩歌。」

講道後,接著是唱詩,我走到他身旁陪他唱,唱完第五十首,我指著第三節裏的「聖靈」兩個字,鼓勵他禱告時認真求聖靈。感謝主,他果真得著聖靈;是的,憂傷痛悔的心,神必不輕看。

會後送他和另外一位小慕道者回病房,我要他向小慕道者作見證,談得聖靈的體驗,他說:「禱告時一股暖流由上澆灌,舌頭捲動,覺得很舒服、很喜樂。」我提醒他要與家人分享,他似是信心十足願如此行。厚賜聖靈的神,真不輕棄迷途待歸者。

應姊妹邀請,收工後同姊妹回家,等待明天的另一項任務。猶豫的手還是拿起了電話撥回家,沒人接,是安心?是失落?神啊!祢比我更清楚。不管如何,願藉中秋,將基督的溫暖播散在那失溫的家。

中秋夜,隨著福音小組拜訪一位迷途方歸的姊妹,她獨自同兒子住,希望神的愛披覆這需要溫暖的家。感謝主,一進屋內,看到她兒子和爸爸親暱地玩著,一股溫馨湧上心頭;更沒想到這原本怕生的爸爸,為我們烤了一晚的肉。

她從小跟著媽媽一起信主,信仰建立在媽媽身上,待媽媽一過世,就不再上教會了。接著結婚、生子,離神越來越遠,然心中依稀記著不可拜偶像,獨一真神才是敬拜對象;所以任憑朋友慫恿,從未動搖,直到患難臨身,神巧妙安排,為她舖平回來的路。

再和教會接觸是在醫院病床上,當時她不敢表明身分,心中自問:是主嗎?是主招我回家嗎?膽怯的心盤算著:若選擇回教會,必無法隱藏身分;不回頭,未來更是充滿……,兩難時刻,還是暫時隱瞞身分,就從慕道者開始吧!以前是媽媽帶著走,現在是自己學步,與主親近。

在一番考驗與堅持下,真的親自摸到神,回想著這段煎熬的日子,同時也模擬出慕道者的心聲:對一樣在生命中從未見過的,怎能藉由想像,再去揣測?是的,除非神願將自己闡明,誰能認識神呢?就如神造夏娃前,亞當怎麼會知道自己孤單是因缺乏夏娃;自己寂寞是因需要夏娃,甚至被「孤單」和「寂寞」困住還不自知。藉著恩典,她摸到了神,是的,她願意回頭,加上她的信救了她。然其間掙扎的必要過程,更說明了神領人回頭時,仍保留自由意志給人。

經歷了這兩樁故事,還需要猶豫神是否還要迷途的自己嗎?拾起約拿在魚肚裏的信仰:「我說:我從祢眼前雖被驅逐,我仍要仰望祢的聖殿。」(拿二4)。

回來吧!回來吧!懼怕人?神告訴我們:人算什麼?只不過鼻孔裏尚有氣息罷了;懼怕神?當浪子已為你做了活見證,你還在猶豫什麼呢?

主啊!我要回來;在我不能,但在祢凡事都能。

(原[青年團契]1999年01月號)


作者: 小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