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8期1999年3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聖餐上屬靈的奧秘性

吳永順

在古代教會稱為Sacrament,係由拉丁文Sacramentum轉來,意思是宣誓、神蹟、奧祕等。因為聖餐禮是神與人之間的屬靈契約,也是一種極其奧祕的事蹟。(引自謝順道長老 五大教義P46-47)

壹、主設立聖餐的用意及過程

主曾在迦百農的猶太會堂裏,向眾人表示:「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耶穌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證的。」(約六27)因為當時的眾人尋找耶穌是為了吃餅得飽。(約六1-26)

從人膚淺的見解中,主耶穌要給人更加深入的體會,甚至對他們而言是暫時不能明瞭的奧秘。主耶穌以舊約摩西時代所賜下的嗎哪,僅能使人暫時性免於挨餓,相對的是人子所要賜給人們的才是「天上來的真糧」因為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人子耶穌。(約六32-33)所以,主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人,永遠不渴。」(約六35)

主又接著預先提到,將來所要設立的聖餐;「人若吃這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約六51)。不但如此,不渴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裏面(約六53)。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裏面,我也常在他裏面。」(約六53-56)

猶太人從不喝血,更不吃人的肉。因此主的這番話使他們厭棄,主再強調:「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六63)。主的用意似乎是說:「你們必須完全接受我及我的道理。」就像以色列人的先祖在曠野吃嗎哪一樣。甚至也預告主將來要為眾人的罪流出寶血(太二十六28)。若不領受則自己的罪還在。

到了日期滿足,主將為世人成為代罪羔羊前,祂特別設立聖餐,再次的宣示「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太二十六26、28)

讓我們每逢舉辦聖餐時,都能謹記主的代死恩功(林前十一24-26)。表明主的死,又復活,將來必再來,使我們可藉著主耶穌得勝,死亡的權勢和毒金勾,也就是罪和律法(林前十五55-57),已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使我們不再怕死,而為奴僕(來二14-15),並且今生能因主活著(約六56),在末日復活,並得著永生。(約六54)

貳、從屬靈角度來談餅及葡萄汁

首先談餅,一般教會多數用發過酵的餅,通常用麵包或餅乾代替,本會則強調用無酵餅,因主是在逾越節設立聖餐,在逾越節裏,必須除酵,更何況酵表徵罪。保羅警告哥林多教會時,也以聖餐的角度來切入主題;要他們除惡務盡,勿留微酵而自誇;「豈不知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麼?你們即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又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林前五6-8)

當用誠實的心彼此相待,不懷陰毒,不嫉妒,不自誇,出言無邪,謙遜為懷,才是以愛相繫。無酵餅乃來自於:

一、磨碎的麥子

即表打破自己不求己益。(林前十24,32)

二、用水調和

表信徒當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3)

三、再置於熱鍋烤熟而成

表同為主名受苦,經歷火煉的試驗與基督一同受苦,反倒歡喜快樂。(彼前四12-14)

其次再談及葡萄汁(路二十二17-20),也同樣是必須經過壓榨方能流出葡萄汁,我們也當效法主為完成神的旨意,而願意被投入壓醡,方能流出從主而來的甘甜;這杯是主為救我們脫離敗壞的轄制並舊約律法的桎梏而設立的,如今我們又為了祂的國度到來,流了多少血汗?

參、讓信徒再一次認清聖餐禮的意義

聖餐禮的基本意義有二;首先記念主的死(林前十一24-25)。主耶穌為了成全救恩,祂必須為全人類背負罪擔,而被釘在十字架上,承受肉身的刑罰與靈魂的刑罰。在肉身上的刑罰,有受鞭打(參:太二十七26、30下),被侮辱(參:太二十七28-30、39-44),釘十字架(參:太二十七35);在靈魂的刑罰,是被神離棄(參:太二十七46),對於恆守神旨意的主耶穌為擔人類的罪,被神掩面不顧,親嚐地獄的死味(參:帖後一9,來二9)。

是主所難以忍受,但主為了愛我們祂情願甘心樂意付出代價。在領受聖餐時,你我可曾立志,願將對祂的記念,化行動為主而活,祂曾經為我們的過犯而被交給人釘十架,備受艱辛,祂曾為叫我們稱義,而從死裡復活。(羅四25)

其次是同領主的血和身體(林前十16)。同領koinonia,有相交、交通、團契、參與、共享之意。所以領受聖餐就是參與基督裏的團契,是我們與基督及同靈之間的團契,祝福的杯是同領基督的血,擘開的餅是同領基督的身體。每逢同領聖餐時,都要提醒自己,努力追求在基督裏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表明在基督裏一體的關係。

結語

我們若能常常像保羅一樣效法基督耶穌,體會耶穌基督的心腸,思及軟弱的同靈與主日遠,像迷失的羊流離失所,遠在荒山深谷徘徊,遠離良牧慈懷的照顧,不能前來同領聖餐及屬靈的團契,就當像保羅的心志;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為眾教會掛心的責任,當天天壓在我們的身上。(林後十一28-29)而不敢推辭不為主作工,必有許多迷羊被尋回歸主懷抱。

(原[青年團契]1999年03月號)


作者: 吳永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