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9期1999年4月)
靈修小品:[青年團契]預言的解釋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疏耘整理

「就另有一匹馬出來,是紅的,有權柄給那騎馬的,可以從地上奪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殺,又有一把大刀賜給他。」(啟六3)

【甲】

這段講末世來臨的情況,騎馬的應該代表一個國家,為何強調是紅色的不清楚,奪去太平是以武力侵略別的國家的意思,一把大刀代表力量。

【乙】

啟示錄講的是當末世來臨時世界的情況,第六章到第八章講揭開七印,就是預言歷史的發展,所預言的事情都會一件件在歷史上發生,紅馬是揭開第一印以後出現的,我們從他的特徵「紅色」、「奪去太平」、「一把大刀」可知,應該是指共產國家。

【丙】

啟示錄講的異象我們不能從字義上來了解,啟示錄講的都是靈界的事情,所以我們讀啟示錄要找它的屬靈意義。紅馬並不是真的馬,也不是一般所說的國家,而是指世上邪惡的權勢,紅色代表邪惡,大刀代表力量,所以這段是說,越接近末世,邪惡的權勢會越囂張。

【經文解釋】


甲、乙都認為,這段是講歷史的某一階段,騎馬的是指國家,乙進一步認為,從約翰對馬的描述可知紅馬是指共產國家。丙則有比較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啟示錄的內容是屬靈的,所以啟示錄的預言並不特指某一歷史事件,而是描述隨著末世漸近,邪惡的勢力將會越形囂張。甲乙與丙的理解有兩種基本的歧異:一方認為這是講歷史的某個時段,另一方則認為是指屬靈的描寫;那麼,我們該怎麼理解這段經文呢?我們首先要思考:預言是什麼?

【什麼是預言】


我們還是從上一篇對文體的界說來開始討論,文體是一種表達方式,那麼,預言是怎樣的表達方式?簡單的說,預言是「對未來」的表達方式,換句話說,「預言」成為一種獨立的聖經文體,並不是因為文字運用上的特徵,而是因為它的內容涉及未來的事情。所謂「未來」是相對於現在的概念,只要所說的是關於現在以後發生的事情,不管時間距離多長,我們都說他是預言,比如耶穌預言彼得三次不認主,從預言到應驗,只有短短幾個鐘頭,又比如以賽亞預言耶穌降生,中間卻隔了幾百年的時間。

強調預言文體「對未來」的特性,主要是因為預言這種文體又往往運用不同的文體來表現,比如創世紀十五章十二節以下是用敘事體,先知書的預言多半用詩歌體,被擄之後的先知乃至於啟示錄則經常使用稱為「啟示文學」的特殊體裁。預言之所以能單獨成為一種文體,完全在於其內容的獨特性。


【預言的分類】


預言在聖經中隨處可見,曾有學者說:「聖經中每四節就有一節是預言。」面對數量繁多的預言,為了方便了解,可以依特徵把預言區分成幾類(分類是永遠是為了方便了解):

一、從預言內容來分:

1.彌賽亞預言

指舊約關於大衛後裔、救贖主及以色列王權的預言,比如以賽亞書五十三章。

2.末世預言

指內容關於世界末了、耶穌再來、及相關事件的預言,比如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5-17節。

3.單純事件的預言

單純的預言某件未來發生的事情,比如耶穌預言彼得三次不認主。(從內容來分還可以有許多其他分類,然而其他對了解有效的分類,都被包含在這三大類裡面,比如對世界局勢的預言就可以分別包含在彌賽亞預言或末世預言中。)

二、從應驗來分(關於應驗的問題下文再詳細討論):

1.已應驗的預言

如不知名神人的預言,在約西亞的改革的時候應驗。

2.未應驗的預言

比如有關耶穌再來的預言。

3.雙重應驗的預言

有些預言可能會應驗兩次,比如舊約關於大衛子孫掌權的預言,在耶穌降生時應驗了,到了末日耶穌再來又再一次應驗。

三、從表現方式來分,比較重要的有:

1.啟示文體的預言

啟示文體是被擄時期開始的猶太人常常使用的寫作方式,通常描寫獸、異象、異夢、天使等超自然的現象,著名的例子是但以理、以西結、撒加利亞等書。

2.詩歌體的預言

先知書大部分的預言都是詩歌體。

3.以象徵性行動表現的預言

是以某種個人的行動來作為預言的方法,比如耶利米以買一塊田預言將來被擄之民必然回歸(耶三十二)。

不同的表現方式,代表不同的解讀發法,比如詩歌體要用一般解釋詩歌的方法解讀,所以我們必須仔細區別所使用的表現方式。

【哪些是預言】


講了這麼多,回過頭來思考:這麼大一本聖經,究竟哪些是預言?我如何判斷這段話是不是預言?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預表」也是預言嗎?

簡單的說,要被稱為「預言」,這句話必須「肯定未來必然將會發生某事」,預言不只是說未來有哪件事情會發生,並且包含對這件事會發生的肯定,如果只是一種假設,比如沙得拉等三人被丟進火爐前說:「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即或不然,你當知道我們絕不事奉你的神。」(但三16-18)這段話就不能算是預言,因為裡面有很濃厚的假設成分。進一步分析:

1.描述律法咒組與祝福的的話

如<申命記>,雖然帶有條件,也是預言,因為它是針對未來的事,也肯定在某種條件(遵命會悖命)下,某事(蒙福或咒詛)必然會發生。

2.「向前看」的性質

預表和預言不一樣,為預表缺乏「肯定」此一要素,而且預表具有「回頭看」的性質(比如我們從耶穌基督回頭看大祭司,就更能了解大祭司服事,也更能了解耶穌基督救贖),與預言「向前看」的性質不同。

3.肯定未來必然發生某事

預言有的極為抽象,有的極為具體,但其基本要素並未改變,比如但以理預言說「那時,保佑你本國之民的天使長米迦勒必站起來,並且有大艱難。」(但十二1)。這段話連但以理自己都不懂,可是卻具備作為預言的要素:肯定未來必然發生某事。(雖然到底是什麼事、何時發生都不曉得)

【預言應驗了嗎?】


摩西說:「先知託耶和華的名說話,所說的若不成就,也無效驗,這就是耶和華所未曾吩咐的,是那先知擅自說的。」(申十八22)。這段話把「預言應驗與否」作為判別真假先知的基準,所以我們知道應驗對預言的重要性。問題是,什麼叫做應驗並不是「不證自明」的(許多宗教狂熱分子的特徵就是認為末日預言已在今時應驗)。

簡單來說,應驗是「照原來所說的發生」的意思。所以我們必須先思考「預言說了什麼」以及「什麼事情發生了」;然後進一步才是「發生的是不是所說的」的問題。如前文所述,預言有許多表現方式,所以到底預言說了些什麼並不容易明白,而且縱然我們明白了,歷史事件是如此的複雜,我如何才能說預言應驗了呢?我們從下面幾點來思考:

1.預言分類

從預言分類的觀點來說,有的預言已經明確講出將發生的事情(如耶利米預言七十年後回歸),或事件中的人名、地名等,我們就比較容易知道預言的應驗,相反的,如果預言並未出現明確的指示,那麼,回答何時以及如何應驗的問題就必須特別謹慎。

2.區別特徵

預言的內容是一種「區別特徵」,所以可以針對這些特徵來把所預言的事情從其他的事件中區別出來。比如路加福音二十一章裡耶穌講一連串的末日預言後說:「你們看見這些事漸漸地成就,也該曉得神的國近了。」(路二十一31)。這裡所講的「這些事」(包含戰爭、疾病、異象神蹟、及自然界的大災難),就是所預言的神國來臨這一事件的區別特徵,但是仍要注意,人世間很多事情看起來都差不多,因此靠有限的區別特徵無法精確定義,所以要避免替預言「對號入座」。

3.時差

先知所講的預言往往「時差」甚大,從今時到末日都是預言應驗的時間,所以學習區別究竟是不是某段預言究竟是不是「末世預言」就顯得重要。

4.應驗兩次

有些預言可能會應驗兩次,特別是舊約關於彌賽亞的預言。(請思考:約拿的預言沒有應驗,為何約拿不是假先知?)

【預言的解釋】


預言要怎麼解釋?特別在面對以啟示文體表現的預言,許多人就束手無策,或是採取所謂的「靈義解經」來解釋難解之言。在進行「預言解釋」的思考以前,應該先建立一個正確的態度。摩西說:「隱密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唯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申二十九29)以賽亞說:「救主以色列的神啊,實在是自隱的神。」(賽四十五15)。保羅說:「深哉,神豐富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做過祂的謀士?」(羅十一33、32)。以上三位屬靈的偉人都做了同樣的表白:以人有限的智慧、能力,實在無法測度神無限豐富的知識與榮耀。我們面對預言,所面對的正是神對宇宙的權柄,對萬物的謀劃,更應該學習這種謙卑的態度。

預言的解釋,其基本步驟跟一般語言的解釋一樣的,然後再根據預言文體的特色,尋求特別的理解方式,以下簡略說明:

1.要根據解經的一般原則來了解預言的文字意義

預言也是語言的一種,所以我們不能說因為這是預言,所以不必按照一般的方式來了解他的意義。無論對預言的解釋採取哪一種態度,文義的理解都是最重要的基礎,比如「紅馬」,我們當然要先按一般的理解來把他解釋為「紅色的馬」,進一步的解釋才是可能的。

2.要考慮預言所使用的特殊修辭手法

預言也會使用一些修辭的技巧,這些修辭技巧在別的地方怎麼解釋,在預言裡就要怎麼解釋,固然有些預言涉及所謂的「象徵」語彙,因而必須採取比較特殊的理解型態,但是除非在聖經裡已經明示這一段「別有涵義」,否則應儘量避免做過度的延伸。

3.必須區別預言的解釋以及預言的應用

任何預言無疑都有其倫理教訓上的應用空間,然而預言的主要目的是藉著揭示歷史事件來彰顯神的主權,所以其重點在事件的揭示,倫理教訓是其附帶結果,所以這種倫理教訓的應用是經文意義的引申,而且往往深具主觀性,同樣的,所謂的「靈義解經」也往往摻雜過多的想像,所以應謹慎為之。

4.模糊不清的預言,要跟較清楚的未來事件相互參照

聖經沒有矛盾,所以模糊不清的預言不可能跟聖經清晰的教訓相反。

【預言的功能】


預言這種特殊的文體有其特殊的功能,略敘如下:

1.說明將來的事

2.彰顯神的主權

以賽亞說:「誰從古時指明?誰從上古述說?不是我耶和華嗎?除了我以外,再沒有神。」(賽四十五21)。這段話把預言當作真神的記號,歷史本就是神所預定,所以只有神才能預知未來,才能賜下說預言的靈。

3.安慰人

保羅講完末日預言後說:「所以,你們當用這些話彼此安慰。」(帖前四18)。因為一切預言都有一個最終目標,就是彰顯神恩慈與憐憫的作為,使我們明白,雖然現今的世代邪惡,神的應許並不落空。

4.改變人

藉著預言知道主隨時會再來,所以要過著得神喜悅的生活,約翰說:「凡向祂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約壹三2、3)

【紅馬與大刀】


對預言作了以上簡略的分析以後,回過頭來看上面的經文,我們比較能確定的是,紅馬要「奪去地上的太平,使人彼此相殺。」換句話說,所預言的這段時期,其特徵就是動盪不平,而大刀則是呼應相殺,所以可以指紅馬有殘暴的力量,至於什麼是紅馬?是指國家(哪一國)?某種權勢?還是真的一匹紅馬?紅是不是代表邪惡?這就不是目前所能解決的困境。

【憑信心遙望--結語】


《希伯來書》十一章一節說:「信就是所望知識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思考聖經中的預言,彷彿被投入未知的時空,其實,預言雖然述說神對未來的計畫,仍然必須靠信心來領受,我們是因著信心才能來到主面前。換句話說,我們對生命有多少盼望,並不在於是否預見未來,而是在於是否全心信靠那滿有恩典的主。

(原[青年團契]1999年04月號)


作者: 疏耘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