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9期1999年4月)
靈修小品:[聖靈月刊]但以理書第二章──但以理第一次為王解夢(下)

昀寧

2.但以理稱頌天上的神(19-23)

神將王的夢及夢的意思告訴但以理之後,更值得我們效法的是:問題解決之後,他如何處理這個得來不易的成功。換句話說,危機處理固然十分艱鉅,但面對成功及順境的時候,更是不容易。麥克阿瑟將軍的〈一個父親的祈禱〉中記載一句話:「神啊!求祢鍛鍊我的兒子,使他堅強……,在勝利之後,仍能保持溫文與謙恭的氣質。」當但以理曉知尼布甲尼撒的夢時,他對成功的處理亦是值得我們作為學習的典範。

(1)他誠心誠意地將榮耀歸給神(20)

在但以理的禱告辭中,他明白地指出神的本性:「從亙古到永遠」(20),神是永恆的神,只有將榮耀歸給祂,這個榮耀才有存在價值。將稱頌歸於人,充其量只能維持數十年,當人一離世,這些歌功頌德就沒有價值了,何苦去爭這種虛無的榮耀?把榮耀歸給神不是很好嗎?

(2)提醒自己,單靠自己是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智慧是祂所賜的(20-22)

但以理在這段禱告詞中指明智慧的來源,「因為智慧是屬於祂的」(20);賞賜智慧的主權也在於祂,祂要將智慧賞賜給誰,無人能夠阻擋抗拒。因此《箴言》的作者教導人「不要自以為有智慧」(箴三7),之後再告訴讀者有了智慧後的心態「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這就是面對神所賞賜的智慧該有的基本態度。

(3)由衷地感謝神、讚美神,並了解他只不過是神的工具(23)

神所賜的智慧不是「通通有獎」,而是神特別的恩典。但以理深深明白,原本他不知曉王的夢是如何,若不是出於神的憐憫,他憑什麼能知道這些夢的奧祕呢?因此他不但在禱告中向神發出由衷的感謝讚美,更於往後在眾人與王面前的日子,也適時地將一切的榮耀頌讚歸於耶和華,讓這些不識神的外邦之民,能夠明瞭神的偉大,這就是但以理聰明的地方。

三、但以理為王解夢(24-45)

1.但以理請求亞略向王引見(24-25)

但以理當明白夢的內容之後,他就去見護衛長亞略,在這短短的一段經文,道出亞略的行徑,正如現今一般人的作風:第一、「亞略就急忙將但以理領到王面前……」,按照前後文來看,之前但以理告訴亞略他會解夢的事,亞略並沒有事先告訴王,恐怕但以理能力不足,反讓他受虧損;之後聽到但以理知道夢的一切,他又馬上殷勤地拉攏他,而且馬上向王邀功,說是:「他遇見一人」,明明是但以理主動告訴他願意解夢的事,卻將功勞攬在自己身上,彷彿是亞略為了王的夢找尋哲士。

之後他又說:「他能將夢……」,只將一切榮耀歸給人,看不見真正賞賜智慧的是神,以為但以理能夠解夢是因為但以理有與眾不同的能力。人的眼光就是那樣短小,難怪人們容易自以為是,或是偶像崇拜。

再來他只看到了「他」──但以理,忽略了背後對此有貢獻的那三人。假若但以理的三個同伴不能大公無私地默默為他代禱,甚至計較為何只有但以理出面「領賞」,一切的風采及功勞都被但以理奪去,試問神會如此悅納他們的禱告,將為王解夢的重責大任交付但以理嗎?

2.但以理向王告知為何他能解夢(26-30)

然而,但以理真的堪得神所賜的大智慧!王問他:「你能將我所做的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嗎?」(26),以他之後聽完的態度比較起來(46),王此時所說的話帶有懷疑甚至有瞧不起他的心理,或許他內心正想:你不是那一個才剛受訓完的猶太小子嗎?那些智慧充足、經驗老到的哲士都無法解開,你能嗎?

但是但以理向王所回答的話,不卑不亢,恰到好處,一點都不為王言所動,清楚地告訴尼布甲尼撒王:

(1)真正的神只有一位(28)。

(2)夢是由祂而出的(28)。

(3)夢的主旨是要告訴王未來世界的局勢(28-29)。

(4)不是我但以理的智慧能解夢,而是神本意就是要王知道夢的內容,我只不過是祂的工具(29-30)。

3.大像的夢及其講解(31-45)

關於本段的內容,可分成兩個部份:

(1)夢的敘述(31-35)。

(2)夢的解釋(36-45)。

有關大像之夢,到底代表歷史中哪一個國家的說法,眾說紛紜,在此列表提出四種最常見的觀點,供讀者參考。(詳見表一)

解釋派別金頭銀胸及膀臂銅腰鐵腿半鐵泥之腳半鐵泥之趾石頭
傳統派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羅馬羅馬羅馬基督第一次降臨
時代主義派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羅馬羅馬十個君王基督第二次降臨
希臘派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南北分列之希臘基督第一次降臨
本會傳統主張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羅馬末世之列國末世之列國基督第二次降臨


之所以各派對於這夢的解釋有如此大的差異,最大的關鍵在於那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34、44)的解釋不一。傳統派與希臘派的著眼點在於:當耶穌道成肉身降臨在世就是神國的開始的觀點,並且根據作者原先所設定的讀者──猶太人,告知彌賽亞的降臨將要建立祂的王國,以當時《但以理書》的背景來說,這比基督再臨審判萬民,新天新地的到來似乎更來得貼切。

時代主義及本會之所以會將那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解釋成基督再臨,乃在於耶穌降生的時候,地上的王國不但尚未毀滅,反而發展得更活躍;另外希臘派的學者認定《但以理書》是主前二世紀的作品,只是作者將尼布甲尼撒王借喻道當時的暴君──安提阿哥.以皮法尼的情境,這對一般所認知主前六世紀的但以理,有太大的差距。

就筆者的觀點而言,這兩者的觀點都有可採信之處,因為本會傳統對這段異象觀點解釋可說十分合理,但對於以希臘派為主的觀點,若我們撇棄「《但以理書》是主前二世紀的作品」的觀念,也不影響那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是基督第二次降臨的合理性,因此關於這一段的討論,筆者將留到第七章時與四獸合併討論會比較完整。

無論是哪一派的解釋,總論就是:神藉這個異象,特別告訴尼布甲尼撒王別以為攻破耶路撒冷就形同戰勝耶和華,人的智慧、權位都是祂所賜的,而且在位者要清楚知道,世界的局勢、人類歷史的演變,都在祂掌握之下。時候一到,該由誰稱霸天下,再龐大的國家也會付之一炬,消失得無影無蹤,誰能抗拒神的作為?

四、王獎賞但以理(46-49)

1.王願臣服於神(46-47)

尼布甲尼撒王此時願意俯伏在神的面前,因為在這事上他已經看到神的作為,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神的主權,包括可以隨時致人於死地的巴比倫王,所以他以多神觀的觀念形容耶和華為「萬神之神、萬王之主」(47)。一個掌控極大權力的獨裁者,都能因為一場異夢,誠然地敬畏神,何況是身為至高神兒女的我們,豈不更該由衷的敬畏祂嗎?

2.王賞賜提拔但以理及他三友(48-49)

另外王因著但以理解了夢而實現他的諾言,不但賞賜他許多物質,也提升他在國中的地位。但以理真是一個充滿屬靈智慧及靈性充足的模範者,他沒有拒絕這些賞賜,但他一方面不將功勞只攬在自己身上,趕緊將這些賞賜分享給幕後支持他的三友,不讓自己獨享這些好處而患得患失;二方面他也不將權力及責任集中在自己身上,將管理巴比倫省的工作分享給他們,自己只留在朝中侍立,以免陷入「工作及權力的虛榮心」中而失去「原來的但以理」。

這種「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六10)」的施與捨哲學,與目前社會主流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思想邏輯是截然不同的,但這卻是最實在、也是神最喜悅的理念,您說是嗎?

(第二章全文完)


作者: 昀寧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