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1期1999年6月)
海外來鴻:[聖靈月刊]歐陸聖工小組《代禱》期刊卷頭語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Marc Burban原著/泊譯修

使徒保羅常寄書信給他所不能親身巡牧的教會,以表達他對地處遠方,但卻永駐在他心中的教會之關心。書信的開頭常常是:「願主耶穌基督和父神的恩惠、平安常與你們同在。」

從這些字句,我們可以琢磨出保羅是多麼重視教會內部的平安和恩典。因為教會若不能和睦相處,神就不可能住在其中;教會若沒有了恩典,我們的得救盼望就有了問題。切望這樣的祝福也能將我們這些身雖遠離的同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因為事實告訴我們,身處在我們立即周圍的人和我們親密的程度,不見得比那些和我們同飲於一靈的遠方肢體來得親密。

「教會」的屬靈意義遠比那物質的建築物還要深刻。無論在何處,只要神的話語能夠被顯明,那兒就是教會了。教會是無邊界的,她唯一的邊界就是幽暗的分明。選民的責任在於讓神的恩光能穿透幽暗的世界。為要達到此一目標,我們必須超越地理環境的阻隔,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合一」來自於我們在同一靈裏的交通,尤其在愛中的同甘共苦。這是每個人都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的道理,如今再重述它,並不是想要創造新意,而是因為人有健忘的本性,一件事,縱使被重述了十幾次,最終還是會被忘記的。所以愈是顯而易明的道理,有時愈需要更費心地去留意並且不斷地叮嚀。

既然「我們所知道的不足,我們所傳講的也不足。」(林前十三9),我們就不可能完全美好。所以,愛,首先就是要能相互「體諒」。每個人都有他相當執意的信念,總的來說,這樣的一個自信是值得安慰的,因為它給了我們面對任何環境都能立足的勇氣。

的確,一個人的生活習性和做事方式,經歷生命的千錘百鍊,有它放諸四海皆可用的道理,但這卻不表示我們可以拿它來當作永恆的準則,因為個人所知的終究有限,唯有神的話語與作為才有可能完全的美好。自以為認識神的人,就將神侷限了。我們常以世上的有限來侷限神的無窮。

認識新的事物有時比對多年來圍繞在我們周圍環境的認識來得容易。這說明了我們常被「就是這樣」和「過度的執著」所蒙蔽。這兩種心態使得我們不再能以寬闊的眼光來看待日常所見的人和事。然而藉著「體諒」,人能夠打破彼此之間的隔閡,邁出真摯心靈交通的第一步。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就是「體諒」最好的註解(林前十三4)。

在「體諒」中再一次嘗試去發掘多年來圍繞在身邊的人,再一次將他們當作生命中初遇的新人,試著去了解原來過去的時間是個祝福,因為在過去時間中,我們相遇了,並且如今同奔在天國路上。我們的在一起遠勝過我們的相離,因為「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傳四9)。這對奔跑天路有相當大的幫助。

要達到互相「體諒」就必須要能彼此對話。彼此對話,而不是急於肯定自己意見的各說各話。在教會中,我們彼此的力量是相互交織的,而不是層層疊上。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一個身體的行動不是來自於不同肢體之間各自力量的堆疊,而是互相配合。有了「體諒的心」,我們就能夠去發掘這樣一個相互配合的潛力,若缺少了此一因素,不要說身體無法行動,就連生存都可能成了問題。

神的話語將我們帶向一個與過去之我隔絕的未來,我們不能將未來建立在過去之我的延續線上。為了要完成這樣一個工作,人人當堅守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無分大小的不同角色之恩賜,在彼此的服事中,不斷地發揮相互體諒的潛能,超越今日自以為是的滿足,將幽暗逐出我們當中。

《代禱》期刊的目的在於讓大家能夠認識歐洲大陸教會的聖工,透過《代禱》我們更能體諒、了解散住在各地同靈的景況。體諒愈深就愈能代禱,在代禱中,就愈能將不得已的四散轉換為神言能力的擴張。

不要讓《代禱》成了只是一個期刊的名字而已,就讓我們來為歐陸巴黎教會最近蒙神恩召、為主工作的Stephane弟兄禱告吧!祈求恩主在各樣的聖工上與他同工。阿們!

附註:

歐陸聖工小組《代禱》期刊是歐陸聖工小組出版的期刊,報導內容大致是歐陸消息與歐陸聖工須代禱事項。


作者: Marc Burban原著/泊譯修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