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2期1999年7月)
靈修小品:[聖靈月刊]從《希伯來書》談「信心的強化」(下)

朱成明

除此之外,《希伯來書》的作者更為我們指出信心成長中另一種特殊的訓練課程──為義受苦,以增強信心的韌度,通過不同的考驗,使我們得臻聖潔。這是一條通往各各他之路,耶穌在世時曾親自為我們走過,祂因所受的苦難得以完全(來二10),更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來五8),為了使我們成聖,祂甘願忍受頂撞,輕看羞辱(來十二2),最後甚至在城門外受苦犧牲(來十三12),這不僅顯明耶穌基督的大愛,也為我們留下了榜樣,叫我們跟隨祂的腳蹤行(彼前二21)。

出到營外,就了他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來十三13),原來這也是神所喜愛的,或許是另一種粗糙的恩典,開始時讓我們暫覺難堪愁苦,但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十二11)。

在信仰歷程中,有時神會將我們放在百般試煉當中,我們不要以為奇怪(彼前四12),其實,萬事互相效力,神自有其美意,為要叫我們的信心被試驗後比那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一7)。我們深信義人必因信得生(來十38),現在與基督一同受苦,將來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羅八17;彼前四13、14)。

在這崎嶇坎坷的天路上,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寶座前,尋求隨時的幫助,並存著勇敢的心,毫不退縮,向前邁進,忍耐行完神的旨意(來四16,十35-39),必能通過死蔭的幽谷,迎向光明的未來。因此我們在生活環境舒適安歇的今天,千萬不可忘記以受苦的心志為兵器,當有欣然接受各樣考驗的心理準備,捨棄只貪求世上暫時福樂的偏安心態,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信心在患難中堅定不移且日益茁壯,使我們在任何情況下均能立於不敗之地。

從成長到蛻變──成熟的信心


當「信心」經過了道理的扎根與患難的考驗後,必定漸趨「成熟」,這是很自然的現象,為大家所共認。它代表著信心成長的最後階段,或可說是信心高峰的特殊表現,此表現,簡言之,就是「蛻變」。其實,綜觀整個信仰的歷程,都在「蛻變」當中,不是改變信心,而是因著信心,在生活各方面循著追求方向有所調整,從如何改變,以致於漸漸蛻變,一直到完全,最後,藉此「改變」將一個人帶往預期的目標,滿足其至終的願望。

《希伯來書》的作者為了讓我們更明白此道理,在「信心之章」(來十一章)一開始就精闢簡鍊地一語道出「信心」的定義──「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十一1)。他不僅告訴我們信心的本質──要有一顆能肯定、有把握、很執著、不動搖的心志,這是信心的操練(前已詳論,不再贅述);同時也意味著信心的目標──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等不及,尚未到的盼望。

而且此「盼望」本身對人的信仰來說,不啻是一項很大的考驗,信心的成功或失敗,它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難怪聖經自始至終一直強調此盼望的重要性。保羅有此體認,所以在他的書信裏說道:「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羅八24-25)。又說:「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十五19)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故當視肉體所受的苦楚為至暫至輕的,為要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7-18),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八18)。

「盼望」通過「成熟信心」一番的價值澄清,改變了保羅的人生觀,也改變了保羅整個生活形態。世界與耶穌,成了糞土與至寶的強烈對比(腓三8、9),一生所誇口的只有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使自己和世界勢不兩立,互不相容(加六14)。試想,一個人要承受這麼大的改變,若不是藉著「成熟的信心」,透視到「永恆的盼望」並靠著聖靈的幫助,實殊難達成。

尤其,人總是軟弱的,因有肉體的限制,對其所盼望的價值判斷通常只憑眼見,不憑信心,以致於造成概念模糊或觀念錯誤的矛盾取向,而不知何取何捨,何去何從,這種矛盾,若不趕緊妥善紓解,久而久之,將使人信心受挫,半途而廢,甚至信心瓦解,全盤崩潰,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教會中會有許多不冷不熱(啟三15、16)、名存實亡(啟三1、2)的信徒出現的重要原因。

《希伯來書》的作者有鑑於此,特別在「信心之章」中列舉古代信心偉人的佳形典範,提供我們信心行為的優良楷模,成為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繞(來十二1),給我們再一次的提醒,進一步的激勵。

雖然他們在各自的信仰歷程中各有其非凡突出的特質,但是卻不約而同地指出一個得救的基本模式──因著信(成熟的信心),就……(行為的改變),並且朝向同一個明確的盼望──更美的家鄉(來十一16),更美的復活(來十一35),天上的總會(來十二22-24),不能震動的國(來十二28)勇往邁進。

今天,末世真教會的信徒處在真理不明,正義不彰,善惡不分,是非顛倒,價值混淆,道德淪喪的變態功利社會中,所面臨環境之惡劣實不亞於當年使徒時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了不使我們在洶湧澎湃的人生瀚海中迷失自己,我們必須從「忙」、「盲」、「茫」的漩渦中跳出,冷靜思考,用心分析,再一次尋回「失落的信心」,重新評估「盼望的價值」,接受「活在世界卻不屬世界」的事實(約十七14-16),承認自己在世「似寄居如客旅」的身分(來十一13),糾正人生的觀念,扭轉追求的目標,矯正偏差的行為,調整生活的腳步,對這世界的思潮,斷然拒絕同化;甚至逆向奔跑,從屬肉到屬靈,從地上到天上,從今生到永生,從看得見到看不見,從會朽壞到不朽壞,為了耶穌,為了得救,寧願成為世界的邊緣(來十一38)也在所不惜。

我們確信:只有現在蛻變,才能保證將來必定改變(林前十五52)。因為信心的果效,就是靈魂的救恩(彼前一9)。

結語


俗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信心的強化」也不例外。感謝神,藉著《希伯來書》的作者深入淺出與清楚地描繪了整個信心成長的過程,預留在聖經裏,為的是要提醒我們這末世的人,作為鑑戒(林前十11),並且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羅十五4)。當然信心要達到完全,並非一步登天或一蹴可成的,它必須經過長期的磨練和諸般患難的考驗,同時也需要聖靈的幫助,還有弟兄姊妹間彼此的關懷,互相的擔當,時刻的勸勉,尤其需要一顆反省自責的良心。

耶穌為了我們,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來十二2),古聖徒因著信,成了世界不配有的人(來十一38),而我們呢?……與罪惡相爭,有抵擋到流血的地步嗎?(來十二4)……也許該是奮興的時候了!

主啊!我知道,當我的心全然歸屬祢,「信心」便成了生命自然的流露……。

(全文完)


作者: 朱成明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