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這是第九篇「上行之詩」。這是一篇智慧的詩篇,承續上篇結尾的思想,上篇論兒女是耶和華的賞賜,本篇則論敬畏耶和華所得的賞賜。兩篇均論勤勞,上篇論憑一己之力,盡屬徒然,本篇則論敬畏神的人,要吃勞碌得來的,要享福,事情順利。上篇論兒女使父母在外得到光榮,本篇則論父母在家中得安樂,並且得見兒女的兒女。

本篇是描寫天倫之樂的詩歌,「福」字用了四次(有福,享福,蒙福,賜福),兩次提到敬畏耶和華的人,便為有福,這是一幅「幸福家庭」的圖畫,說明敬畏神遵行祂道的人,必然蒙福。

由於妻子的賢慧和子女的繁衍,家庭享受安樂和愉快的生活,且延及子孫,這是當時選民心目中最大的恩福。古時尚不知有來世永生的報賞,因此所盼望的福只是福、祿、壽、禧(多子多孫)。這一幅「全家福」的圖畫,對那些歸國重建家園的以色列民,每逢佳節唱這首詩篇,就更覺親切有味。

本篇詩也是《創世記》第二章的註釋。《創世記》第二章記載三件事:1.耶和華神設立安息聖日,並賜福給這個日子(1-3)。神設立安息日,是要訓勉人敬畏神謹守祂的命令。2.祂規定世人要勞碌做工。「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15),「修理」和「看守」就是勞碌做工,不是閒懶不動。3.神為人設立婚姻和家庭。祂為亞當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在神面前結為夫婦(18-24)。

這三件事就是神所設立的三種制度,「敬畏神的制度」「勞碌工作的制度」「婚姻家庭的制度」。本篇詩正好說明在這三件事做得好的人,就是有福的人,個人和全家都蒙福無量。

作者


作者是誰,已無從查考。不過從其內容含有智慧書的成份來看,學者們皆認為是被擄後的作品。

分段和註解


一、蒙福的條件(1)

「敬畏耶和華」就是以神為中心,常常倚靠祂。「遵行祂的道」就是承認和實踐主的吩咐,高舉聖經的權威。「凡敬畏耶和華、遵行祂道的人便為有福!」是全詩的主題。敬畏耶和華,遵行祂的道,是蒙福的原則和秘訣,不但個人,也包括全家(詩一一五13),甚至整個國家(詩三十三12)。因為:

1.敬畏神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十二13)。

2.耶和華是福氣的源頭(雅一17)。

3.敬畏耶和華是幸福家庭的根源(箴十五16-17)。

二、蒙福的內容(2-6)

1.個人之福(2)

「你要吃勞碌得來的;你要享福,事情順利。」工作是人的本分,所以「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帖後三10)。能勞碌工作(身體健康),又能夠吃到自己賺取或勞力得來的,這就是福(傳五18-20)。因為有人雖然勤勞,卻不得安居樂業(傳六2)。

2.家庭之福(3-4)

本段是一個幸福快樂家庭的寫照。家庭是人類的搖籃,也是社會與文明的基礎。在此我們可以發現幸福家庭的特點:

(1)一夫一妻

「妻子」原文是單數。神所定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創二18-24;可十6-9)。一個多妻的家庭,必無幸福可言。

(2)妻子是丈夫的賢內助

「葡萄樹」象徵結實豐富。妻子細心照料家庭,生兒育女,使家庭成為安樂之處,如葡萄樹的枝子長滿成蔭,枝葉茂盛,結實纍纍。

(3)兒女乖巧可愛

「橄欖栽子」,現代中文譯作「小橄欖樹」。橄欖樹為長青樹木,結果甚多,用途甚廣。比喻兒女乖巧可愛,有美好的靈性,個個前途無可限量。

3.社會國家之福(5-6)

中國人素來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美滿的家庭,近之影響個人的生活與德性,遠之影響社會國家的興衰。所以,幸福的家庭是社會安定和國家興隆的保障。因此詩人提出四個願望:

(1)願耶和華從錫安賜福給你。

(2)願你一生一世,看見耶路撒冷的好處。

(3)願你看見你兒女的兒女。

(4)願平安歸於以色列。

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政治的中心,更是聖殿的所在,宗教的中心。若是政治安定,人人都熱心敬畏神,到錫安朝聖,則家庭蒙福,社會安定,國家興隆。詩人深願神賜他長壽,可以看見兒女的兒女,也能看到神賜給以色列民的平安與富足。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7/01/1999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