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2期1999年7月)
宗教教育:[青年團契]快樂的新老年

葉溫美

年齡是文化的結晶


在一般的認知中,時間是一種無形的枷鎖,人很難掙脫它的束縛。因此年齡越大,越會感受到歲月的壓力。美國高齡學家Dr. H Selye曾說:「老化是壓力的總和。」

有許多文化界耆老,他們雖然大部份年逾七十,但跟他們在一起,卻能充分感受到那股風趣、樂觀、自在、圓熟的氣質,很明顯地,歲月的流逝並未損耗他們內在的生命,反而使其更臻完美,讓人深深體會到時間其實是生活的軌跡,年齡則是文化的結晶。人們沒辦法阻擋歲月的流逝,卻可以藉由時間的軌跡豐富我們生命的內涵。與其說年齡是生命的枷鎖,倒不如說年齡是自我實現的歷程。

高齡革命


「一個憎惡蒼老、恐怕老去的人,就等於拒絕自己的未來,甚至不自主地將自己推向緊張、焦慮的世界。」

「只要你拋開年齡的限制,改變時間的認知,人的生命是開放、無止盡的。」

按照霍金的理論,時間有三種不同的箭頭,其中,心理學的箭頭影響人們的生活至鉅,身體的生化反應其實是覺知的一種產物。如果心理察覺自己老了,時間不多,那麼一切的生理反應、行為模式、立即顯示老化現象,一旦認知改變,你對身體和周遭世界的感受、體驗也跟著改變。因此不必以社會習以為常的年齡角色束縛自己,需以開放的空間來發展生命。隨著歲月的轉動,我們想的不是被動的「應該怎麼做」,而是主動的「可以怎麼做」。

超越年齡


「五、六十歲在永恆時流中,
實在不具任何意義,
最重要的,是做真正的自己。」

西班牙畫家畢卡索,經常持續做畫三、四個鐘頭,旁觀者不明究理,畢卡索則解釋為自我挑戰,認為這種體能的鍛鍊,正是他長壽的祕訣。

「年齡並非影響記憶的主要因素,老人缺乏從事高智能的行為要求和經驗,才是影響老年智力衰退的主要原因。」

美國老年心理學家P. Baltes及其賓州大學的同僚共同進行十項「認知訓練」的研究。認為,人一進入老年,不可避免智力多少會衰退,然而,大多數的正常老人都有強大的儲存能力和學習成長的潛力,只要提供豐富的認知及不斷的練習,多數老人直到75歲都還會有傲人的成績,包括記憶之類的智能運作。

「老,並非殘廢,
而是生命的更臻於成熟。」

研究創造力的心理學家說,藝術家和作家在六、七十歲時所產生的創新構想,通常比20歲時來得多,更有趣的是:越晚開始從事創作者,其創作生命越可能持續到老年,這保有源源不斷的創作潛力,就是不老的象徵。

「在今日,老年是一個可以揮灑的空間。不論歲月如何催促,你自己的態度及表現,才是影響外在容貌的因素。」

「退休是生命中最長的自由時光,對飲食、衣服、娛樂和假期的安排,更富彈性,更開放,也能自我選擇。未來老人是一群有錢、會花錢、肯花錢的新新人類。」

老年人和青少年一樣,會面臨到「自我認同」的危機,我是誰?我要作什麼?我能作什麼?我該作什麼?

尋回生命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它的長度,
而在於它的深度和廣度。
最有效的長壽祕方
是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從中領悟出適合自己的生活理念。」

有一位老先生認為,爬一層樓梯可延長10秒的壽命,可是爬一層樓需花12秒,若要加10年的壽命就必須爬12年的樓梯,除非他願意將生命花在爬樓梯上,否則真是不划算。一位老人學家柯普瑞認為,最有效的長壽祕方是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在專家掛帥的現代社會裏,我們總是盲目相信權威,尤其是科學的權威,事實上,科學的發現或認知,只不過是某一階段的暫時性發展,並非是永恆的真理,所以他說,一個內心自由自在的感覺,以及滿足快樂的心境,才是活得健康活得老的關鍵。《雅各書》四章14節記載:「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在這短暫的生命中,如何靠主活得更有意義?

「老年人,要學習凡事放得下,
才會活得寬心。」
「老年人的生活是一種緩慢的美學,
老年,正是一個細嚼慢嚥的時候。」
「年歲不是衰老的主要原因,
人之衰老,是因為放棄理想。
歲月弄皺的祇是表皮,
拋棄理想,則是弄皺了內心。」

這是麥克阿瑟將軍在1945年發表的著名文告。即使老邁,人依然可以盡情的生活,老年若存有減號,亦必存有加號,加減之中,產生老年的生命意義。

「五十歲彷彿是生命的再生。
第一次出生,我們毫無選擇,
第二次出生,我們可事先計畫,
規畫一個嶄新的生活。」
「重塑老年的角色。」

心理學家Janet K. Belsky指出,老年人不一定要鬱鬱寡歡,有許多老年人還認為,這段時期是他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一個人如果能夠利用成長歲月中,神所給予我們累積的內在力量,追尋充實的人生經驗,在生命任何時刻,都會感到快樂。

「生命的奉獻。」

哲學家黎格爾說過,人除非參與一種概含社會意義又合個人志趣,既為眾人所認可,又為主觀所推許的工作,否則絕無法擺脫自戀癖的焦慮。所以老年積極地用志工方式參與社會,奉獻自己,就會感覺自己很幸福,更覺感恩。

「老人,也可以舞出生命的樂章。」

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一劇中,告訴我們:「全世界是一個舞台,在這舞台上不分男女,每個人都只是個演員,每個人都有出場,也有退場,然而,在我們沒有完全退場的時候,能不能過足戲癮,唯有靠自己用心的演出。

「老,是需要學的。」

老年是一個神祕浩瀚有待開採的國度,除非事先暸解計劃,並做妥善安排,否則無法享受這一趟必經的自助旅程。從出生開始,我們就踏上這條不歸路,我們須要認真的去面對它。如何學習老的課程?

1.要開放自己

假如一個人,只發展狹隘的心胸與興趣,可以預見自己的老年,必定也是狹窄和乏味的。

2.常保好奇

對世界保持高度的好奇心,更是成功老化的條件,亨利米勒八十歲感言:「我雖然失去了一些視覺能力,但卻未減少好奇心,……不管未來的世界變得如何,我不能想像我能活著而無好奇之心……。」

3.不熄的愛

心中存有一股熱烈的愛,是讓自己生命永不熄止的火苗。哲學家羅素,79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說:「有三種單純的愛,支配了我的一生……,第二種是知識的追求,第三種是對受苦受難的人類所懷抱的同情,發現人生是值得活的。」

4.學會獨處

如何面對孤獨?如何在孤獨中怡然自得,才是生命自在之道。孤獨是晚年必須面對的時光,如何身處孤獨而心裏不寂寞,甚至能享受孤獨,這真的須靠神賜給我們的智慧和能力。否則人生總是淒涼寂寥。有人認為如何擁抱孤獨,不讓寂寞吞噬我們的心裏,應該可以學習的。

5.親近神

祂引領我們,照亮我們,讓生命充滿著智慧與感恩。

讓我們親近神所創造的大自然,聽聽風的聲音,鳥的輕鳴,看看樹葉的舞姿,聞聞花草的氣息。也讓我們親近藝術,能美化孤獨身影,無論創作或欣賞,都會讓生命充滿光彩。

6.透過書本

可以獲得許多生活的方針,別人的學習心得,生活精華及對我們有幫助的智慧。尤其《聖經》的研讀,讓我們知道宇宙的奧妙,真神的大能,末世的罪惡滔天,死後的審判以及神豐富的恩典。如讓我們學習到《聖經》中書念婦人正面的思考,她所看到的不是自己的不足,而是處處都是神的恩典,所以她能擺脫灰暗的日子。而我們處在不足或灰暗的環境中,是否也能靠神有信心的迎向光明的明天?

7.定時運動

蘇俄南方遍遠山區,有個名叫阿布卡夏的小鎮,這是唯一有人活到「曾曾曾祖父母」年紀的地方,勞動是他們的祕訣,他們熱衷於戶外活動,縱使罹患冠狀動脈或心肌梗塞,仍不放棄最起碼的步行和爬坡運動。

8.支配自由

每個人都喜歡自由,但自由真的來臨時,又顯得手足無措,在就業生涯裏,多出來的時間,總是拿來充電,以便恢復體力或執行一些平常無法完成的事情,久而久之,人們逐漸失去支配自由的能力。所以「老」以前必須學習「如何掌握自由的時間。」

有人認為幸福老人的生活世界,具有六個要素:

老健:身體健康。
老體:足量金錢。
老伴:扶持照顧,分享快樂。
老友:志趣相投,談天說地。
老趣:興趣嗜好,消除無聊。
老傻:不計較,多體諒。

一個幸福老人,在生活世界裏,須先與神時常同在,再追求六個要素。

親愛的同靈,你是否也有相同的感受?時代不斷在改變,家庭生活制度也隨著不同,在主內能擁有三代同堂和樂氣氛,彼此發揮高度的基督愛,那才是大恩典。「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一二一2)。與其強其所難不斷地爭取,不如心平氣和地順其自然求神安排,改變對以前老年人依賴性的看法,用積極的「高齡革命」、「超越年齡」的新觀念,尋回老年的生命。感謝神讓我們還活在世間,同時擁有不錯的體力、腦力,可以慢慢計劃未來想做的事,聖經中說:「所做交託耶和華,所謀就必成就。」透過事先的規劃,以及生活中不斷的禱告,相信在神的大能之下,必能活出嶄新的老年生涯。

(原[青年團契]1999年07月號)


作者: 葉溫美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