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4期1999年9月)
時勢評論:[青年團契]從前和如今

明枝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長存;基督信仰之道,也要代代傳承下去,這是神賦予每一個人的責任(詩一二七3;瑪二15)。為人父母的基督徒,在教養義務之中,最重要且神聖的課題,就是「你兒女圍繞你的桌子,好像橄欖栽子。」而成為神和人都喜愛的人(詩一二八3)。

約在主前450年前後,文士以斯拉以君王、祭司之「家譜編撰」和「聖殿服事」為主軸,譜出信仰重建回憶錄──《歷代志》。其中有關利未人職分的記載,指出從前是看守王門(586 BC之前),如今仍在所羅巴伯聖殿守門(516 BC之後),職任更是追溯自摩西、撒母耳、大衛時代(代上十九17-22)。因此「從前和如今」強調了一個永不改變的精神,和持守到底的信仰。如此信仰傳承的特殊記錄,深值思考和學習。

一、代代牢記,服事職分

利未人是代替所有以色列民,神特別揀選的族系;他們是以聖殿服事和教導律法為本分,預表著基督徒的服事職分(彼前二9)。因此屬於神的利未人,在歷經不同文化和土地的異邦環境,並未淡忘自己的身分,依然牢記著服事的工作和方法。

代代牢記服事職分,在於口口相傳和叮嚀;亞薩訓誨詩也就成了信仰傳承和激勵的指南了。台灣政府日漸重視文化工作,一再推動各族群的傳統,口傳文化再度受人肯定和重視;今宗教教育的機制,重心仍然在於家長口傳,才能發揮長遠的效果(參:創二十五27-34;出二7-10)。

二、血脈相傳,家庭經營

昔日猶太人被擄,在異鄉仍是以家庭為中心,遂有猶太人社區的特色,如此地血脈相傳、家庭經營,使得利未人不被同化,現今猶太人生存至今,亦復如此。

台灣社會的基督徒,若以本會近五萬信徒而言,是相當的少;生活的情景,好比猶太人身處異鄉一樣。然而猶太人家庭的經營和親近會堂培養信仰,未見退縮或老化,這是應當學習之處。

三、從今以後,信守不渝

以斯拉筆下的利未家譜和工作,是以回顧和展望的方式撰寫,其目的在於信仰的激勵,以恢復昔日光輝之念。故當時重建聖殿,立下根基之時,百姓的激昂和立志,可想當時對神許下的宏願如何?(參:拉三10-13)

在邁向二十一世紀,面對所謂新新人類的另類思考時,信仰的教導是一切學業和事業的基礎。當勤於述說祂的公義救恩,信守不渝,從今時直到永遠(詩七十一14-18)。

(原[青年團契]1999年09月號)


作者: 明枝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