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
這是第十三篇「上行之詩」。是一篇記念大衛將約櫃迎回耶路撒冷的詩。從內容和辭句語氣轉變,明顯可以看出全詩分為兩段,「百姓的祈禱」(1-10)和「耶和華的應許」(11-18)。兩段之間思想上是密切平行,第一段開頭求神記念大衛所受的一切苦難(1),第二段求神堅定與大衛所立的約(11-12),賜福錫安,使其中的糧食豐滿,窮人飽足。
前段祈求「願祢的祭司披上公義!願祢的聖民歡呼!求祢因祢僕人大衛的緣故,不要厭棄祢的受膏者!」(9-10)。後段呼應「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聖民大聲歡呼!我要叫大衛的角在那裏發生;我為我的受膏者預備明燈。」(16-17)
本篇詩在「上行之詩」集中是最獨特的一首,不但篇幅最長,而且它的結構和內容,與其餘的「上行之詩」有別,是以啟應的方式來表達,採用對話的方式,有時耶和華發言,有時作者自言自語,有時又是百姓的發言。詩中又有許多重複辭語,也是罕見的作風。例如:「耶和華向大衛起誓」(2、11),「雅各的大能者」(2、5),「安息之所」(8、14),「祭司」(9、16),「聖民歡呼」(9、16)。另外如:「披上」公義(9),「披上」救恩(16),「披上」羞恥(18)等。
本篇詩也是描述彌賽亞的詩。自從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攻滅猶大以後,以色列的君王寶座已不再存留了。主後三十七年,聖殿被羅馬軍隊徹底破壞,如今耶路撒冷也不再存有聖殿。哈該先知預言:「這殿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該二9),這預言會落空嗎?本篇詩作者所祈求的,全部落空了嗎?耶和華是信實的,祂的應許必不落空。所謂「他們的子孫,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王位永遠堅立,乃指耶穌基督永遠為王(路一31-33、69-79)。
作者
這篇詩雖然多次提到大衛,但絕不是大衛所作。因為行文的語氣,只是詩人論及大衛而已。關於作者是誰,有多種說法,但都沒有充分的理由來證實。
1.根據8-10節與「代下六41-42」所羅門王獻殿的禱詞相同,認為本篇為所羅門所作。
2.有人認為本篇是希西家王所作。他重開聖殿,恢復崇拜,效法大衛設立詩班。
希西家吩咐在壇上獻燔祭,唱讚美耶和華的歌,並用大衛的樂器相和(代下二十九25-28)。希西家王病重流淚禱告,神添加他十五年的壽命,他蒙恩後作詩感謝神(賽三十八20)。上行之詩是他所編集的。
3.本篇詩是被擄後的作品。以色列民從被擄之地歸來重建家園,動用了不少財力、物力、人力和時間,好不容易將毀壞的聖殿重建完成,一滴滴血汗,一塊塊石頭,堆起了他們的希望,他們知道聖殿的重建就是恢復大衛王朝的保障,所以求神眷顧他的聖所。詩中特別提到神對大衛的應許,乃提醒百姓不可忘記,因為慈愛的神沒有棄他的百姓於不顧。
「上行之詩」幾乎都屬被擄後的作品,所以本篇也有可能是被擄後所作。作者可能是所羅巴伯。
分段與註解
一、百姓的祈禱(1-10)
1.求神記念大衛所許的願(1-5)
大衛許下心願,要為神建造聖殿(參考:撒下七),他熱心尋找建殿的地點,準備材料,一心一意盼望聖殿得以早日建成,使神的約櫃得以進入安息之所。本段經文描述他尋找建殿地點所花的苦心,詩人求神記念大衛所受的一切苦難。
(1)他向耶和華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2)。
(2)為了尋找建殿地點,不眠不休(3-4)。
(3)直到尋得適當的地點(5)。
試問,你對神的熱心與大衛相比嗎?對建堂的工作,對教會各項的聖工,能像大衛對神那般嗎?
2.迎約櫃進入聖所(6-10)
(1)尋見約櫃(6)。
按歷史的記載,約櫃曾經被非利士人擄走,這是以色列民的奇恥大辱。但非利士人擄走約櫃,並沒有為他們帶來福祉,反招惹神的怒氣,陷入重大的災難中。非利士人在迫不得已情形下,自動將約櫃送還以色列民。當時約櫃被送到基列耶琳亞比拿達的家中(撒上六-七2),這個村莊在耶路撒冷西北的以法他地區內,所以說:「約櫃在以法他。」
(2)搬遷約櫃的情形(7-9)。
「我們要進他的居所」,進入亞比拿達的家中,在約櫃前下拜(7)。「耶和華啊!求祢興起」(8),這是以色列民在曠野時,抬約櫃啟行所用的成語(民十35)。「願祢的祭司披上公義」(9上),按律法規定,祭司是穿白色的細麻禮服。詩人將祭司的聖衣喻為公義的象徵,所以說:「披上公義。」「願祢的聖民歡呼」(9下),眾民與祭司一同興高采烈地迎接約櫃。
(3)為王祈禱(10)。
詩人趁機為國王祈禱,祈求神不要厭棄祂的受膏者。
二、耶和華的應許(11-18)
1.關於大衛──必永遠堅立他的王位(11-12)
耶和華向大衛憑誠實起了誓」,在撒下七章沒有「起誓」的字樣,這是詩人誇大其詞,將神的應許說成「起了誓」。神向大衛應許,只要他的後代子孫對主的律法謹遵不違,必永遠坐在寶座上,「你的家和你的國。必在我面前永遠堅立。你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撒下七14-16)
2.關於聖所──神已揀選了錫安(13-18)
耶和華揀選了錫安,當作自己的居所(13-14),當然就賜福錫安:
(1)使其中的糧食豐滿,窮人吃得飽足(15)。
(2)使這裏的祭司得蒙救助(思高譯:16上)。我要使祭司宣佈我的拯救。
(3)使這裏的信徒踴躍歡愉(思高譯:16下)。
(4)我要在這裏興起大衛的一個後代,使他作王;我要在這裏使我所立的王位存續。我要使他的仇敵失敗,但他的國度要昌盛(現代中文譯:17-18)。「大衛的角」「受膏者」「冠冕」是指大衛及其後代的王權,「明燈」「發光」是永存的象徵,表示大衛的後代必永遠為王。大衛的王位將永存不替,這是預言彌賽亞來到,基督作王,得勝仇敵(路一31-33、69-79;弗四8;林前十五55-5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