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7期1999年12月)
專題報導:[青年團契]大地一震山河變──921災變,我見我思

陳勝全

離開松竹路,總會兩部急難救助車直奔埔里,當我們繞經台中縣大里時,眼前的這幅景象,只能以「可怕」二字形容之;一大片的「德昌新世界」大樓,嚴重坍塌,建體下挫,中投公路左側的烏溪大橋,中段三折,九九群峰林木傾卸,山頭光禿,這是怎麼的一個景象。往日的好山好水,一夕間,大地變色,河流改道,清晨的一震,震碎了大地,震碎了山林,同時也震碎了國人自大的心靈。

滿塞之路,塞滿愛心


雖不知中投公路的建構是出自何方賢士,值此時刻,縱然沿線行車壅塞,內心仍舊是充滿著感激和稱讚,佩服此輩的睿智和眼光。在遭逢清晨之強震,若沒有中投公路跨越烏溪,連接台中與草屯,今日烏溪橋斷,則車車得繞經遠路,賑災之績效必大打折扣。

或許是多年前的斷橋(烏溪橋)之訓而學來的警訓吧!固然人類是容易忘記歷史的動物,但歷史的教訓卻也叫人類多少學會了聰明,只是往往還不夠聰明不夠乖,以致才有悲劇一再重演的歷史。

平日一個小時可到的路程,今天竟整整走了四個多小時。沿途雖人急車也擠,倒也亂中有序,似乎大家都是體認時局,忍著性子,而眼前所見到的,不外是一車車的救急物資,柴米油鹽,棉被衣物。見車身張掛「急難救助」布條,車窗外旗幟一揮,就受到軍警交管優先通過的待遇,我們這只貼張──「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急難救助車」字條者,顯然沒有受到注目和禮遇,也許我們也該於平日多所準備,才能提升急難救助的功效。

不過無論是大卡車、小轎車,載卡多載不多,畢竟都是滿車的愛心,此時的中潭公路,正舖著滿台灣同胞之愛,這失去愛心太久的國人,終於又重新拾回了一車車的真愛,同時也遍撒在這段六十公里的馬路上。

養護中心,搶先救助


埔里災區也本會會堂與信徒,因著這裏有我們同靈泵注的心血,基督仁愛之家有數十位體弱、失智或安養之老人,加上個人或許是本於崙尾安老院的同根之源(同屬公益處),使得出手相助的心油然而生,而不覺羞澀與顧忌,蒙蔡執事的允諾,得與救急快車火速前往災區。在這急難的時刻,緊鄰台總的吾輩,豈可袖手旁觀?

雖然對於我們兩車的到來,沒有英雄式的歡呼,但從老人家臉上綻放出來的笑容,已足以慰藉和消除我們兩車人趕路之苦。

還好,牆上石板部分的剝落,建築稍有龜裂之痕,但一切平安,以致隨手抓來的「戰袍鎧甲」,全無用武之地,這些飽受驚嚇的老人家們,既安然無恙,即倍感恩典。詩人說:

「所以,地雖改變,山雖動搖到海心,其中的水雖匉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有一道河,這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歡喜;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聖所。神在其中,城必不動搖;到天一亮,神必幫助這城。」(詩四十六2-5)

少年不知何為愁


基督仁愛之家的初創,原是抱持著社會關懷的宗旨,近年來,又從安養轉型為以養護為主。今日卻意外地在這次震災中,提供了主內、鄰舍暫時性的棲所,甚至可以評估作為日後救援單位的可行性,得以在社會關懷的事工上,再添一筆。

埔里學生中心及仁愛教會的共用房舍,既被震出問題,這一些青年也就在近水樓臺之下,進駐仁愛之家,以致熱鬧非常。畢竟年輕人不知何謂愁,仍舊叫鬧一團,與外頭人們的愁上眉梢,總是較使人寬心,平安就是福。看來原住民的樂觀天性,尚未被震出體外。無驚無嚇即是恩。

一生心血,一夕歸零


埔里之美,美在其鬧中有靜,靜中有序,既有好山,其水更甜,但悲慘的事總離不開人世間也。究竟有多少同胞在這一震之下,喪財喪命!又有多少親友,畢生心血,就被這一震,震落在瓦礫之中呢?街道兩旁的大樓、公寓、店舖,其值抵萬金,往往是盡其一生辛勞,才得以擁有。而今,傾倒的有之,震裂的有之,腳軟下挫的亦有之,多少的心血,就毀於一震之間,以致一夕歸零。

嗐!你們有話這樣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裏去,在那裏住一年,做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雅四13-15)

當著9月20日晚,有多少人盤算著明日的追求及似乎必然的進帳,又有多少人規畫中秋團圓之餘興,但一夜尚未過去,清晨也未抵,往日的財富,付之東流,多少人命也隨之喪失,父母喪子者,兒女失親者,夫妻折翼單飛者;甚者,家人共赴黃泉……。其悲慘之狀,不僅搖撼了台灣本島,也震驚了國際。誰有先見之明,誰能預測一刻後所發生的災難?人勝不了天,也勝不了自己。人算絕對不如天算的,遑論人定勝天,世人哪!是否該學得更謙卑一點。

華服成縕衣,陳絲如爛草


這是某報記者對於災民,再傳神不過的形容了。隨著蔡執事和邱傳道之後頭,分別在校區及觀光酒廠空地,覓得仁愛教會的李執事及原住民同靈,尚有埔里教會同靈數家,這些平日衣著光鮮,昂首自得的兄姊們,於今,處於缺水、缺電,依帳棚而居的困境中,能不蓬頭垢面、衣衫襤褸,也算是差強人意了,尤其看出姊妹們,因「華服成縕衣,陳絲如爛草」的那股羞澀之情,頗有無語問蒼天之慨,有家卻一時回不了,沐浴也成了奢望。此狀看在眼裏,既難為情,亦覺心疼也。

後記


回來的路上,我們的行速是加快了,比上午來時縮短了一個小時,但這一日所見,實終生無忘。要知道:災民的痛苦,從現在才真正的開始,很難想像,何時回得了家?何處是我家?以及留給家人傷亡之痛和驚嚇之衝擊。

註:「……,從九二一震災發生後,除了政府、軍、警展開全力救援工作外,佛教團體的慈濟功德會、國際佛光會、法鼓山及靈嚴山寺、中台禪寺等及西洋教派的基督教長老教會、真耶穌教會、世界展望會、摩門教、天主教……,難以計數的救援團體,在人力物質上,都對災區全力以赴……。」(錄自:《自由時報》1999年9月28日14版「中部921大地震特別報導」:〈一場大地震,人性全都露〉,新聞分析,記者:林祐筆)

(原[青年團契]1999年12月號)


作者: 陳勝全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