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7期1999年12月)
專題報導:[青年團契]醫療宣道專訪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吳盈光採訪、整理

八月在總會所舉辦的第六十六屆第一次信徒代表大會,通過了第七號「醫療宣道」案,各地教會在九月份也陸續收到總會的公文,要統計並整合本會現有的醫護人員,包括已退休、在院、自行開業的醫師、藥師、檢驗師、護士、看護……等等,目的是要調查本會醫護人員投入醫療宣道的意願,究竟「醫療宣道」案的內容是什麼呢?許多弟兄姊妹仍不太清楚,所以《青年團契》特別採訪了幾位本會的執業醫師,請他們談談「醫療宣道」的負擔與使命。

問:不久前在信徒代表大會通過了「醫療宣道」案,請問教會想著手進行醫療宣道的動機與目的是什麼呢?

答:「醫療宣道」案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是教會的職務會提案,經當地教會信徒大會通過,在區信徒代表大會也通過,之後在總會信徒代表大會中,討論後這個案也通過,沒有什麼異議。

依人口分析來看,所有基督教的信徒成長率都偏低,而本會的信徒在台灣的人數也不多(男女老幼加起來才4萬7千多人),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實在有必要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傳福音!方式有很多,如:「詩歌」宣教、「洗車」宣教、「逐家佈道」種種宣教方式……。但是當我們即將邁向下一個世紀的時候,神讓我們再一次省思:到底要怎麼做,福音才會更加廣傳呢?

我們看到許多宗教,醫療走在前面,宣道跟在後面,效果都非常直接且明顯。而醫療宣教中的「醫療」在這裏是當作一個形容詞,是作為切入宣教的一種工具、一種媒介、一種手段──「藉助醫療的管道,來推展福音事工!」當我們看到只要有醫療需要的地方,就可以藉此打開宣教的視窗。很多教派老早就有自己的醫院,他們從事醫療宣道的工作有的已有一百多年了,只是我們還沒有開始,所有在醫院工作的弟兄姊妹們,現在是該站起來,走出來跟進的時候了!

今天神賜給教會不少優秀的醫療人才,我們當善用這種恩賜、這個管道,從我們的工作崗位上,把福音傳出去,因為我們藉著醫療跟民眾接觸,民眾是很願意的;每個人遇到營養師或營養系的學生,也都是問怎麼吃比較營養、比較健康又不用去媚登峰,而每個人遇到醫生都會說我哪裏痛、哪裏不舒服等等,所以從事醫療相關行業的基督徒如果能從醫療切入,彼此建立友誼,再向對方傳福音,這絕不是很難的。

主耶穌在世上傳福音的時候,也是一面醫治人的肉體,一面宣講天國的福音,今天我們如果單純宣講天國的福音,心靈需要的人會接受,但是許多人來信耶穌,是因為肉體有病,醫療宣道要做的是「全人關懷」:關心人的肉體健康,關心精神上的負擔,關心靈魂的得救──達到「靈、魂、體」三方面的全人關懷,如果我們能力可及,應該效法主耶穌,先關心他們的肉體,進一步把天國的福音給他們,如此一來,使人的肉體與心靈都得到醫治。

醫療本身是一種目的,用來醫治人的肉體,這更是一種親近未信者的手段,是帶領人來認識神的方式、管道與方法,但是最終的目的是要傳福音。

醫療宣道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宣道,並不是只為了醫病,如果我們組醫療服務隊到阿里山,卻只做醫療服務,那麼那只是「社會服務」,就不是「醫療宣道」了,醫療只能使肉體的狀況得到改善,不能使人得救,唯有天國的福音才能使人得救,信仰的力量遠遠大過醫學的力量。

所以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宣道!如果沒有宣道處的完整整合此項醫療福音事工,光是一群醫療人員有意願到那邊做,卻沒有將福音帶過去,這是沒有用的!民眾很難因此來信耶穌──即使信了也很麻煩,因為後續的跟進、牧養工作無法做,除非神特別開恩,不然成果仍是掛零,所以醫療宣道這項事工,是需要傳道人與醫療工作者一起配搭事奉的。

問:大多數的信徒對於「醫療宣道」這個案子還很陌生,能不能簡略地說明一下「醫療宣道」的內容呢?

答:我們醫療工作者與相關在學學生或許早有「醫療宣道」的感動、負擔的同靈,覺得應該要善用從主所領受的恩賜來為主多做一些事情,特別在醫療宣道的事奉上,這個理念經傳遞後,大家就須凝聚共識與意願,因為這項聖工絕對不是某人個人做得來的,一定要把多數人動員起來!要如何動員呢?

可先把醫療人員召集起來,讓大家都能有這一份負擔與共識,覺得自己被賦予這種使命,如此一來,我們才能進一步去策畫教會的醫療宣道應如何進行,學生在學校可能參加過或聽過醫療服務隊,醫療服務隊的成員當然不只有醫生,還必須有很多不同的組合,這樣的組織,不光是外教會,就連一般的服務性社團都已經行之有年了,我們身為真教會的醫療人員,今天也當承擔這種角色,更應該好好思考,怎樣才能把這個角色為主發揮得淋漓盡致呢?

現在總會通過的案子是這樣的,就是請各地教會把從事醫療相關行業的信徒名單匯集起來,統一送到宣道處,然後宣道處再聯絡召開有關於醫療宣道的研討會,動員聚集後,看看大家對醫療宣教的使命,是否深刻認清及感動?

因為宣道是要出於神的感動,加上個人自動自發才有可能。宣道的路有時是很寂寞的,要注目看耶穌,不怕不好意思,還要放得下身段。尤其是當醫生的人,身段要放下來,絕對不要覺得自己高高在上,這是很要不得的;既然神給我們特別的恩賜,我們必須更謙卑地事奉,去動員,更進一步影響別人來參與醫療宣道事工。這叫做用低姿態的醫療事奉。

問:我們該如何進行「醫療宣道」呢?有什麼是我們能做的呢?

答:有幾項工作是我們可以做的:

第一,義診

義診當然就是不收錢、不蓋健保卡,這是一種很吸引民眾前來就醫的方式,但是一定要跟當地的衛生局聯絡取得許可,衛生局也很歡迎慈善義診的活動。

第二,醫療宣道

我們可以到偏遠地區做醫療宣道,支援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台灣是個富庶的國家,但是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還有很多地方,比如說離島、金門、蘭嶼或偏遠山區,都是屬於醫療資源不足,甚至屬於嚴重缺乏的地區。

我們如果能整合從事醫療相關的同靈,利用神所賜給本會的醫療資源,就能做偏遠地區的醫療工作,但是更要緊的,最終的目的是要宣道,所以需要與傳道和陪談人員一起出去。「醫療」走在前面,為「宣道」開路,「宣道」走在後面,等醫療人員與民眾建立起友誼之後,宣道人員就可以向他們傳福音了。

目前這些是我們絕對可以做的。我們如果要開拓任何一個偏遠地區,而它剛好又是一個醫療不足地區,醫療服務團一到那裏,都很受歡迎,自然就可以進行傳福音的工作了。比如說台灣總會要負擔泰國的福音事工,而泰國也是醫療資源貧乏的地區,這就是個機會,現在馬偕醫院已經進入泰國,在泰北進行醫療工作。而我們在台灣,醫療宣教可以配合偏遠地區教會的靈恩佈道會來做,也是一項很美好的社區事奉。

問:到了偏遠地區要做些什麼醫療工作呢?

答:當我們到了醫療貧乏的偏遠地區,不是要做高科技的工作,所以到那裏不可能幫他們做雷射美容、矯正治療或整形手術,而是要做Primary Health Care,就是做最基層的醫療照顧,如非洲地區,他們所患的是蛋白質缺乏症,所以要想辦法增加他們蛋白質的吸收,這時營養學就很重要了,在非洲最重要的是水和蛋白質的問題,他們都是頭大大的,肚子大大的,四肢瘦小。

要想辦法在物質很缺乏的情況下,去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比如說,當他因痢疾而腹瀉得很厲害時,手邊沒有點滴,該怎麼幫他們補充水分呢?用鹽和糖,看比例多少,用水混合給他喝,因為醫護人員不可能永遠留在那裏,所以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做很多的衛教,去訓練當地的人做Primary Health Care,當醫護人員離開後,這些人萬一生了病,便可以用基本的療法來解決某一程度的問題,然後往後方醫院送,這樣尚且還可以保住一條命。

問:談到這裏,我們不禁想知道醫療宣道未來的展望如何?

答:我們之前第一個好機會,是在還沒有精省前,我們收到一份來自省政府衛生處的公文,內容主要是說,如果想要到偏遠地區的醫生,可以向省政府報名,組織醫療隊,只要人數有10個人,就送一部價值100萬的中華四輪傳動的醫療車,也補助所有的醫療配備,但是要每個禮拜上山兩三次,去那裏做醫療工作。許多團體都申請到了,像是高雄醫學院就認養高雄縣三民鄉的山地,政府已經發出去十多部車子,這是第一個機會。

而第二個機會,大概是今年5月,我們有幾個人用「聯合門診」的名義發函給金門衛生局,問金門是否被列為醫療偏遠區,是否需要我們醫療人員的幫忙,衛生局的回應是「很願意」,但是他們現在已經有許多醫院支援了,像馬偕認養小金門,省立豐原醫院認養馬祖,還準備在馬祖蓋一個花崗石的分院……,意思說,你們這個聯合門診中心的名字我沒聽過,你們是哪個醫療單位的?

我們輸人家就輸在這裏,真耶穌教會沒有自己的醫療機構來與政府接洽,拿不到經費補助,雖然如此,衛生局還是歡迎我們去,只是要求我們提出更詳細的計畫,我提的義診方式是這樣的:早上醫護人員去一個村落做義診、做衛教與流行病學的報告,下午就到病人家裏,進行家庭訪視(其實就是逐家佈道),我只向金門衛生局提到這裏,其實教會還可以更進一步,晚上就在這個村落舉開佈道會、心靈講座等!

如果總會要進行這項工作,就要開始作計畫:先整合醫療人員,假設台灣有100位有執照的醫生,那麼三年輪不到一次;如果有12位,一個月去一次的話,每個人一年也才輪一次。其實每個醫生都有假期的,只要願意為主奉獻假期,把四天的時間撥給金門,難道做不到嗎?這是絕對做得到的,但是需要有人做整合的工作,所以希望總會能成立醫療宣道中心,整合人力,尋找市場,與政府接洽,然後完成法律程序,包括所有專科醫師的執照都要報上去,然後組織成立醫療隊,這個醫療隊最好在衛生署報備並且通過。

甚至透過教會的「基金會」,來處理義診的事情,也是很好的。基金會本來就是要從事社會回饋的工作,至於經費可以另外向紅十字會和衛生署申請補助,所以經費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醫療宣道的事工對於提昇教會形象、社會回饋、對病人的幫助與福音的廣傳都大有助益。最重要的是,對參與的醫療人員的信仰絕對是助益良多。

問:我們對於醫療宣道有很好的理想,但是現實與理想是有差距的,能否談談醫療宣道在實務上有哪些困難?

答:困難有很多,有內在跟外在的。

第一,整合不易

醫療宣道並非個人英雄式地在做,神的工常是一小群人帶領一大群人從事一項偉大的工作。比如教會有100個人是從事醫療相關行業的,第一年動員只有10個人願意,一年當中奉獻出一點時間,我們就用這10個人開始做,這10個人就是種子,還要再帶更多的人來,所以宣道處應每年召開基督徒醫療人員的靈修會、退修會、進修會的目的就在此,就是要大家一起動員,做使命與經驗的傳遞,動員更多人來做更偉大的事!如果整合不力,也就是大家都不想出來,這樣能不能做?還是可以,只是由一兩個人很苦很苦地做,這樣相當可惜!倘若一旦整合成功,這股力量會非常大,而且大家的擔子會很輕省。

第二,動員不易

動員並非公文往來,動員是要去影響別人,要把從神得到的呼召、啟示與使命傳遞出去,傳給我們有相同背景、相同使命的人,讓他們跟我們一起做這項聖工。整合是宣道處的事,而動員是地方的事,甚至可以將這個傳福音的使命帶到學生身上,從國中就建立起醫宣使命感,讓學生在準備聯考時,就清楚他們以後進入醫學院要做什麼,已經有一條醫療宣道的大路在等著他了!所以大家要調整自己人生的方向,為主作好人生規畫,這是值得你花一輩子的精力去做的事。

問:剛剛提到教會的醫療機構,目前許多宗派都有自己的醫院,我們教會未來可能有自己的醫院嗎?

答:長久之計,我們教會是應該要有自己的醫院,但是不要以為教會醫院會賺錢,很多教會醫院不賺反賠;不要以為我們教會成立醫院是件簡單的事,醫院的費用是很貴的,尤其台灣健保制度實施以後,除非是蓋最大的醫學中心,如果不大不小是很難生存的。

成立醫療機構是為了宣教的使命。我有一個想法,我們一群基督徒一起來做一個醫療機構,先以「聯合門診」的型式,這個醫療機構的目的是宣教,在這裏的病人都是我們宣教的對象,不但如此,我們這些醫療人員都要輪派到偏遠地區去。

比如說這間聯合診所有六個醫生,可能一個月裏派兩個醫生到偏遠地區投入醫療工作,跟著傳道或宣教處的人到那裏開拓福音事工,其他四個醫生留在診所裏營運賺錢,一個月後,被派出去的兩個人回來了,再派兩個人出去,又到另一個地區去,這樣醫院的財務才有辦法自立、自養,當這個經營模式建立之後,財務方面都沒有問題,之後再去想辦法如何開發,如何擴建醫院,慢慢讓它變得比較有規模。這樣做是比較長久的,教會有了一個醫療機構後,要去政府接洽或是要向某個機構申請經費或募款的時候,也比較容易。

今天我們沒有醫院也是可以做的,只是做起來比較不能那麼有組織、有順序。例如診所裏就只有一個醫生,當唯一的醫生出去做醫療宣教,診所就必須關門,這就要拿得起,放得下了。有些人會這麼想:「如果就這樣走了,我的病人怎麼辦?我離開台灣一個月,護士怎麼辦?他們就沒工作了……。」

如果想太多,真的就不敢做了。所以如果有一群人,組織一個Medical Mission Team來做,就沒有這樣的困擾,如果六個醫生中有兩個出去的話,還有四個醫生和其他的醫護人員留守,營運不會立即有問題,護士上班和病人來看病也較沒問題,在自己的醫療機構裏傳福音也沒有被排擠的可能,醫療宣教和醫院的運作都可以繼續下去。這是我心裏想的最佳狀況。

問:目前醫學相關科系的學生們能為醫療宣教做什麼呢?

答:學生是明日之星,而已經就業的人,生活模式已經定型八、九成了,要再變更是比較難的,而學生假期固定,各方面裝備的時間也比較早而且久,所以動員起來比較容易,如果我們能在學生時代,對於醫療宣道負有某一程度的使命負擔,求神繼續在我們內心動工,讓我們以後在學校和在醫院所學的,都是為主擺上,作最好的準備,我想教會幾年內成長開花結果是可預期的。

身為學生,有重要的任務需下功夫。

第一,自我裝備

第二,慢慢接觸臨床學習。

裝備不只是醫學專業上的裝備,當然醫學專業的裝備必須認真,譬如說,以後到偏遠山區或是義診的時候,最容易接觸的大概是什麼樣的病?其次,在醫病關係和人際關係上也要裝備,人際關係不好,出去做也是很糟糕的,在學生時代不要樹立敵人。

第三,聖經真理上的裝備

因為醫療只是個開始,目的還是要傳福音,傳福音給病人的過程中,多少都會碰到其他的宗教、教派和不同的觀念,神學上的裝備也是不可少的。

第四,心志上的裝備

醫療人員的特色是什麼呢?就是很忙、三餐不繼,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要把醫療人員召集起來,召開一個會議並不簡單,每個人的時間會有衝突,距離遠,往返時間長,有許多困難。要如何突破這些困難呢?

就是大家的心志要夠堅強,願意跟別人調班,把假期安排在那個時候,然後來參加全國醫療人員的醫宣開會。在學生時代就要有心志上的裝備,願意投入醫療宣教的工作,等到動員令一到,只要一通電話,一封E-mail,人就動起來了,除非是病危的病人需要馬上處理之外,門診的時間是可以調:我就是要參加這個會議,因為這個會議比我的門診工作更重要──要是大家都有這樣的心志,就能動員起來了!

宣道處除了辦醫療宣教會議,也為醫學相關科系的學生辦靈修會,但應避免聚會過於頻繁,缺乏信息傳遞或流於形式化,沒有學習、沒有任務、沒有造就,而只是團吃團喝。因為大家在很忙的情況下,仍願意撥出時間來,所以這個聚會就格外重要,一定要想辦法在有限的時間內,把非常重要的訊息任務傳遞出來!

但是這個會不是開完就結束了,當這些人回到各人的工作崗位上,還能夠動員其他的人,這個會議才算成功,才有價值,這樣的會議一年辦一次就夠了,但聯絡是經常的,所以希望各地區都能有一個網上聯絡處,平時就用E-mail聯繫。

以上就是這次「醫療宣道」採訪的主要內容,希望藉著這篇文章,能讓大家對「醫療宣道」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最後謝謝這幾位接受採訪的醫師們,願神紀念他們的辛勞!也希望本會的醫護相關人員們能善用神所賜的恩賜,投入醫療宣道這項美好的事工,讓我們注目看耶穌,定睛看耶穌:醫治人的肉體,拯救人的靈魂,願一切的榮耀都歸于天上的神,阿們!

如果您是本會醫療工作相關人員,看了本文後有所感動,想加入醫療宣道的工作行列,請與我們聯絡:

E-mail:dadder@tpts8.seed.net.tw

如果您目前只是醫學相關科系的學生,但是對於醫療宣道也有所感動,請與我們聯絡:

E-mail:wykuang@tctsl.seed.net.tw

這項聖工需要你我的參與,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哦!



(原[青年團契]1999年12月號)


作者: 吳盈光採訪、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