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8期2000年1月)
靈修小品:[聖靈月刊]選民的第一杖

楊世光講道/黃小芸整理

引言

當我們觀看一座建築物時,往往會被它宏偉的外觀所吸引。然而,幾年前在舊金山市發生的一場大地震,受災最嚴重、房屋坍塌最多的卻是當地最高級且華麗的住宅區。在舊金山有很多地方是靠以土填海而成的,根據災後調查發現,該區是最早期以填海而成的土地,當時科技不如現今發達,土質不夠堅實,地基不夠穩固,因而在那次地震中所受的傷害最大。

因此,當我們建造一座建築物時,不應只重視外觀的華麗,更應當著重於根基的穩固。同樣的,教會的建立與成長的追求上亦是如此。根基紮實穩固,方能健康地成長,結出豐碩的果實。

教會的根基是「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是亙古以來不變的神的話語。可惜在現今瞬息萬變的時代,各種學說不斷地推陳出新,人喜愛聽所謂的新「道理」,有時講道者為了迎合人的喜好,也不斷地創造出新的道理。事實上,神的道一直是最古老的故事,自創世以來,神的話語從來沒有改變過,我們努力學習聖經絕不是要發掘出新的道理,而是要回歸到神的根本。

我們每一位弟兄姊妹應當清楚認識,不論世界如何改變、知識如何更新,儘管人對事情的看法各有不同解釋,但是神的命令、神的話語、神的原則卻是永遠不變的。因此,當我們在尋求教會成長的方向與步驟時,能超越世界所帶給人的幻象而進入神的實質裏,是至為重要的。例如社會上政治環境在改變、人的民主觀念在改變,我們的教會是否也要隨著潮流而改變?抑或堅實的站在聖經所明示的神與人的關係上,時時以神為旌旗,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

以色列人在進迦南地的歷史上有兩大轉捩點,其一是出埃及進入曠野,其二是過約旦河進入迦南地。在這兩段歷史的開始,神都讓他們遇到一場戰爭,也藉著這兩場戰爭,奠定了以後選民與神關係的基礎。

一.利非訂戰役──出埃及進入曠野

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到了紅海邊,面對著不可能越過的大海,神為他們開路。進入曠野以後,神照顧他們生活所需,使他們得嗎哪為食,飲磐石流出之水解渴,接下來則鍛鍊他們,使他們了解如何來維繫他們與神之間的關係,因此,神使他們面對了一場戰爭。

「那時,亞瑪力人來在利非訂,和以色列人爭戰。」(出十七8)。這是由亞瑪力人刻意挑釁所引起的戰爭,當面對這個困難時,摩西對約書亞說:「你為我們選出人來,出去和亞瑪力人爭戰。明天我手裏要拿著神的杖,站在山頂上。」(9)。

於是約書亞照著摩西對他所說的話行,和亞瑪力人爭戰。摩西、亞倫、與戶珥,都上了山頂。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但摩西的手發沉,他們就搬石頭來,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亞倫與戶珥扶著他的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就穩住,直到日落的時候……。

戰爭之後,耶和華要摩西將這事記下來,又念給約書亞聽。摩西於是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意思是耶和華是我的旌旗(出十七9-15)。這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後所建立的第一座壇。

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四百年,宗教信仰幾乎已蕩然無存。整個埃及是個拜偶像的地方,神藉著摩西在埃及行出許多神蹟,使以色列人慢慢體會到神,但他們在出埃及之後,對神的了解仍然不夠,因此在紅海邊,他們失落了信心。

然而這場利非訂戰役之後,他們卻為神築了第一座壇。摩西將那座壇起名為「耶和華是我的旌旗」,因為耶和華正如旌旗在他們前方飄揚帶領,從此確認了他們與神的關係與方向,爾後進入曠野,他們便懂得遵照雲柱、火柱的指引來行走,真正看到神在他們的前方帶領。反觀,今天我們面對這樣一個五花八門的世界,各種新說法如雨後春筍般竄出,我們是否仍然能找回神做為我們的旌旗,任由神帶領?

仔細回思這場戰爭,從頭到尾,神靜默不語,只在戰爭之後,神才說話。神要他們學習,信仰是個人的,每個人必須從生活當中去發掘自己信仰的內容,若只將信仰建立在人身上,將所聽到的道理一概照單全收,卻不以神的話來加以判斷省察,這樣的信仰是沒有根基的(徒十七11)。

神讓以色列人自己去發覺祂是他們的旌旗,在戰爭前,祂並沒有告訴他們如何來打這場仗。摩西自行計畫,以他在埃及所學習到的戰略,也是一般的戰略來作戰;統帥必站立在高點,清楚觀看自己與對方軍隊的擺陣,以及戰爭進行的狀況,方能指揮自己的軍隊。在戰爭的過程中,他們才發現,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摩西或因戰勝而鬆懈下來,但卻旋即發現,他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摩西的手竟是戰爭勝負的關鍵!

摩西在戰爭過程,在勝利與失敗反覆交替間,發現了神與人最基本的關係,我們的信仰也是從生活體驗中建立的,人最難學習的正是在此。以色列人在紅海邊,面對的是絕境,除了靠神,沒有其他的選擇。但在利非訂戰役中並不是面對絕境,而是在人能與神能之間取得平衡點。在個人能力所及的情況下,仍然能發覺自己與神的關係,這樣的信仰就真正的生活化了。

以色列人可以靠自己打仗,然而摩西、亞倫、戶珥在戰爭的過程中卻發現神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於是當摩西的手發沉時,亞倫和戶珥搬了石頭來讓摩西坐下,當時如果摩西仍然站著,亞倫和戶珥也必須高舉著手才能扶住他的手,但他們讓摩西坐下來,高度降低,他們可以輕易地扶住摩西的手,摩西的手因此就穩住了。同工之間若能彼此扶助,可以使許多工作變得輕省,尤其帶領的人若能降低自己,讓旁邊的弟兄姊妹來扶持他,工作在同心的事奉中完成,豈不更善更美!

真耶穌教會身負重責大任,教會要能得到力量,必須每一個地方教會都能夠明白並遵行神的旨意,當每一位弟兄姊妹、負責人都同心、當教會中沒有任何一位特別凸顯的人、當各團契工作小組都互相尊重,彼此同心,當大家都看見神成為我們的旌旗,在前面帶領,那就是我們打勝仗的時候了。

我們必須真正找到自己信仰的方向,整個教會也必須找到前進成長的方向,以此為基礎,曠野路雖然長遠,我們必能順利走過。

二.耶利哥城戰役──過約旦河進入迦南地

另一場戰役,是以色列人過約旦河後的第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帶給他們深遠的影響。以色列人過約旦河之後,派去窺探迦南地的探子都說亞衲族人是高大的,他們的城牆是高大的(民十三17-33),耶利哥城確是個有組織且堅固的城市。我們常以為,要建立一個人的信心必須讓他從小事開始接受考驗,但神讓他們面對的敵人卻是最強大的。

戰前約書亞獨自一個人前往察看耶利哥城(書五13),在此可看出約書亞身為一個帶領者當時的心境,就像尼希米回耶路撒冷要重建牆垣時,知道自己身負的重任,夜間起來獨自去耶路撒冷城牆巡視一遍(尼二12-13)。一個好的帶領者便是如此,自己扛起責任,而不是只發號施令,要別人去做,他真正明白自己所要做的事,仔細去觀察將要發生的一切。

約書亞明白自己肩上所負的重任:領著幾百萬的百姓,面對強大的敵人。他以一顆戰戰兢兢的心來面對。身為神的僕人,要做神的工便是如此,當傳道、被按立為長執、被選立為負責人,代表的不是榮耀、不是官位,而是一項艱巨的責任,我們能否以一種戰戰兢兢的心來面對?將自己擺在百姓面前,來面對這些責任?

有時候教會選立負責人,似乎也受到外界政治環境所影響,關注對方資歷背景如何,甚至有人主動爭取做這些工作,如同在選民意代表,這在神的家中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真耶穌教會絕對不是屬人的團體,她是屬神的,是神親自帶領的。

結語

身為一個帶領者,必須是戰戰兢兢、戒慎恐懼的,當時的約書亞便是如此,他發現前面站著一個人,他問:「你是幫助我們呢,還是幫助我們敵人呢?」在此可看出約書亞是多麼盼望有人可以來幫助他。那人回答:「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約書亞就立刻俯伏在地下拜,說:「我主有什麼話吩咐僕人。」(書五13-14)。

神膏立約書亞來接續摩西,肯定他的地位,百姓亦認定了他的領導,但當他面對神的使者時,他並未搶功,爭辯自己才是神軍隊的元帥,而是立即俯伏在地。我們也應存這樣謙卑的心,不論教會託付給我們的責任是什麼,我們如何來看待自己?是否很在意自己在教會裏的稱謂、地位是什麼?

約書亞被稱為元帥,被視為摩西的接班人,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神面前永遠是僕人,這已經為這場戰爭立下了勝利的基礎,因為他的謙卑,神開始吩咐他如何打這場仗。今天我們打的不是人的戰爭,教會的發展倚靠的不是人的方法、人的力量或人的智慧,最重要的是整個教會的帶領人是否能清楚體認神才是我們的主人,我們的元帥?

接著,神教他們如何打這場仗,每天照著一定的隊伍順序繞城,帶兵器的、吹角的祭司、抬約櫃的祭司、百姓,除了祭司吹角,一句話都不可說,每日繞城一次,連續繞六日,在第七日繞七次,到了第七次才可呼喊(書六6-16)。

當行進的路程中,一句話都不可說,只聽見祭司的吹角聲。吹角,是讚美神的聲音,祈求神的聲音,人之所以不能同心,是因為聲音太多;彼此能夠同心,是因為只聽神的聲音。眾人要達到同心,唯一的方法就是靜默,並且同行,無論你我彼此的心如何不一致,隱忍不語,只聽神的聲音。百姓靜默了六日,到了第七日,百姓凝聚成一體,最後呼喊出來的聲音是強而有力的。今天我們在家庭面對問題、教會面對問題時,大家應先一同禱告,讓聖靈將彼此凝聚在一起,禱告數日,神自然會讓我們知道該怎麼做。

雖然花了六、七天的時間,但是以色列百姓,卻不發一兵一卒,攻破了耶利哥城,倘若他們當初自己去打仗,他們的死傷損害必然非常慘烈,但他們按照神的帶領,靜默不語,只聽神的聲音,最後得到完全的勝利。

經過出埃及進入曠野,以及過約旦河進入迦南地這兩段歷史開始時的第一仗,以色列人體會出如何走這條路,最後得到了神所賜給他們的。今天我們教會也應如此:掌握住基本的信念與態度,時時以神為旌旗,謙卑順服神,以神的話為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凡事在神的帶領之下,打那美好的仗。 


作者: 楊世光講道/黃小芸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