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9期2000年2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談國、高中班學生靈恩會「輔導員」之事奉工作

陳日頌

自1950年起,總會為使本會的新生代青年對聖經做有系統的研習,並培養他(她)們成為未來教會工人的接棒者,於是利用寒暑假期舉開青年學生靈恩會。這50年來,從全省合併一個班,發展至今天全省分區、分齡四十多個班次的規模。

看著今天的「盛況」,聽到來自各地方對學生靈恩會的批評與肯定,筆者只有一個感受:感謝神。由於近年來青少年身心日趨早熟,少年班兒童的集中靈修也是迫切需要,各地區又增加開辦少年班特別聚會。於是從兒教組到青教組、由少特班到大專班,形成了一道完整的靈修系統。

每當結業式的時候聽到學員如此道來:「原本我十分不想來參加,但是現在我要說:『明年我還會再來。』首先,我要感謝廚房的媽媽辛苦準備豐盛的伙食,其次要感謝輔導員的大哥哥大姊姊,再其次感謝……。」聽來真是溫馨感動,從學員的致謝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靈恩會中輔導員角色功能的重要。

然而從各方面檢討,輔導員參與的輔導工作,並不是十全十美的,甚至有些「不稱職」的輔導員被認為「在輔導工作上造成反效果」。筆者幾年前也曾於在《宗教教育月刊》上針對學生靈恩會的觀感,在「輔導員」的角色上提過一些。由於社會風氣之惡化,輔導工作更受到重視,我們實在有必要就輔導員的事奉工作與有志在這方面的年輕朋友們再次共勉。

一、認定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性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祂看見許多的人……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九35、36)。的確,今天的父母都很忙;學生的課業壓力很大;整體道德教育失敗;學生們真「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就整個未來社會風氣的匡正、基督福音的傳承,我們不忍見這些小弟小妹被污染,所以參與輔導工作真的是我們的責任。

最近在一項對曾參與輔導員工作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有超過九成以上的人表示此項工作對自己有幫助;僅有將近三個百分點的人表示,沒有幫助或對自己失去信心,這超高肯定的數據,不正表示輔導員工作對輔導者本身來說是榮神、益人、利己,一石三鳥的工作?我們何樂而不為?

二、為使輔導員的角色工作能更臻完美,我們期待整體相關部門做最緊密的結合

班務人員在輔導工作上有事先完美的計畫,以做為輔導員執行任務的依據。對輔導人員的選用期與總會協調,使每個班都能分派到需要的人選,並且最好能在學員報到前舉開輔導會議,來統整班務人員和輔導員的理念。

三、利用大專班以及高中班學生靈恩會來安排事工訓練的課程

雖然總會曾辦過輔導員訓練班,但是在一項對輔導員的調查看來,只有18﹪左右的比率曾接受職前訓練,可見有訓練過的人卻未投入工作,只好找未曾職前訓練的來參與。因此職前訓練的功能根本就沒能發揮出來,便只能按班別以及學員可能參與的班,來安排相關的輔導知能課程(大專生投入國中、高中生;高中生投入少特班)。

學生靈恩會結束之後,安排他們搭配較有經驗的輔導員繼續進行輔導工作,比較不會出現輔導員沒受過專業職前訓練的現象。同時,學員能從訓練課程中得到檢點自己言行的附學習功能,說不定班級常規也能獲得改善。

四、以「身教」和「道理」輔導學生改變自己

記得以前學生行為越軌時只要找來談話(勉勵或訓斥),雖不一定使當事人「心服」,但至少都能將事情「擺平」。現在學生的理念心態已非昔日的單純,「自我」觀念非常強烈,輔導人員必須以真誠、同理來愛學員、了解學員,尤其需要輔導員成功地改變自己的經驗以及言行合一的身教,來獲得學員的認同。

回憶自己往昔以身心發展的艱困歷程,來接納學員適應不良的行為,給予真正的關心,充分的鼓勵。更重要的是在信仰根基的鞏固下,要能彌補家庭忽略、課業壓力造成的缺失。不少家長見證子女參加學生靈恩會返家之後較乖,且較能自動讀經、禱告;輔導員如果能在信仰上以道理勉勵,透過讀經、小組見證,彼此代禱來分享靈果,我想輔導的功能必定更為彰顯。

五、重視因應社會風氣應加強的輔導工作

最近教會青年彼此的心聲是感情問題,崇尚時髦、性關係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困擾。筆者認為,這些問題應在靈恩會舉開前和其他輔導同工及班務人員彼此溝通、交換意見,以求妥善。有了合乎年輕人理念又能使他們得到正確觀念的做法之後,將之適當地安排到討論會、團契時間中。輔導員本身也都能建立健康、聖潔的觀念,有技巧、人性化地讓學員認同、接受;為達到這目的,輔導人員本身的自潔、身教及溝通能力是滿重要的。輔導員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進而知道如何保守自己、尊重他人,並且以過來人的身分輔導他們做建設性的生涯規劃。

六、做一個良好的帶領者

不少輔導員在學校的班級或社團就是一個活潑的帶領者,只要他(她)帶的活動都是生動有趣,也深受學員「歡迎」。可是有時卻讓在旁的筆者感到相當不安,因為他們忘了當時的場合、地點、對象以及自己的身分,而使活動失去敬虔或偏離了真理,雖然是滿場的掌聲和笑聲,卻沒注意到部分學員的尷尬和不安,更沒考慮到對學員和自己的負面影響。稱職的輔導員要慎選活動方式、教唱的曲子,更要謹慎處理出自口中的每一句話,不能傷人,也不能褻瀆神,字字合乎真理,句句充滿愛心,做一個主耶穌眼中的好牧人。

七、配合班務人員做好班級經營

學生靈恩會是大型的團體活動,除了奉差派的班務人員之外,尚有彼此共同熱心的輔導同工,大家共同的目標就是辦好這次活動,因此彼此的配合是相當重要的。「班有班規」,這固然是要求參加學員按規定去做,但輔導人員對各項生活紀律的遵守、作息時間的配合,也是不能忽略的。若輔導人員率先違規,不按時作息,言行舉止不能成為學員的典範,實叫人汗顏。

八、在艱苦中踏出堅定的每一步

有少數輔導員在靈恩會結束後感到失望或失去信心,其實輔導工作的本身就是一種挑戰。由於輔導員時間、體力和專業知能的限制,這場困戰下來,不論勝敗,往往不是遍體鱗傷,就是精疲力竭。話又說回來,輔導工作如果是一件輕鬆的事,就不必設立輔導員了。

筆者讀過好多輔導專家的書,我發現他們和我們同樣進行著艱苦的奮鬥,而且失敗的比率還滿高呢!因此,我們可以學習主耶穌的愛心,憑藉聖經的道理多給自己一點信心。「別人向主領五千,我們就領一千吧!」但是別埋在地裏,讓我們也去賺一千回來。

在十多年前,有其他教派的職務人員知道本會有分年級的學生靈恩會而稱讚不已,如今不但各基督教派都有類似的活動,近年來連佛教也辦了不少的青少年佛學營、禪學營,可見我們這項工作是值得肯定的。靈恩會中,輔導員是站在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投入這項事奉工作能造就自己又能促進本會未來的發展,使其更穩固,希望青年人踴躍、慎重地來參與,也期盼各地教會職務人員及家長給予鼓勵和支持。


(原[青年團契]2000年02月號)


作者: 陳日頌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