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9期2000年2月)
靈修小品:[青年團契]人的勞碌──《傳道書》第六章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映輝

《傳道書》是聖經中的智慧書,所羅門王晚年的傑作,在本卷聖經的序言裏,就開宗明義記載:「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一2),以五個虛空表明人生百態的終局,也啟發我們,在虛空的人生中,如何尋求不虛空的生活。

《傳道書》第六章裏,飽經人生歲月、綜觀人類生態的智慧王所羅門,又與我們談論人生的虛空,讓我們了解富有的人不一定有福消受他的貲財,多子多壽不一定是福氣,知足常樂才是福氣。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禍患重壓在人身上,就是人蒙神賜他貲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裏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神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傳六1-2)

在金錢掛帥、人們向錢看、笑貧不笑娼的世代裏,大多數人以為金錢萬能,有錢能使鬼推磨,錢能使萬事應心,因而拚著老命也要多賺錢;因為有錢走路有風,無論何往,有人逢迎,甚至說些諂媚的話,因而讓富足人在豐富的物質生活以外,加上快樂的精神生活。世人以富足人為尊貴榮耀,以致他們萬事如意亨通,心所願的一樣也不缺少。

照常理而言,能蒙神賜他貲財、豐富、尊榮,是最幸福不過的了。然而,若非天上的真神賜他身體健康,他所有的一切,對他毫無作用;因為不能吃用的病人,金錢物質對他一無用處,疾病成為他的一大禍患。

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裏卻不得滿享福樂,又不得埋葬;據我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因為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並且沒有見過天日,也毫無知覺;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那人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不享福,眾人豈不都歸一個地方去嗎?(傳六3-6)

中國人自古追求「福、祿、壽」,能有眾多子孫,享盡天倫之樂,是人生一大福氣;然而,若僅有一個子女,懂得孝敬父母,勝過十個不孝的子女。名譽上多子多福,事實上不得享福,對長輩不但無益,反而增加辛勞和愁煩;勞心勞力之後,若連屍骨都不得子孫埋葬,這一生為誰辛苦為誰忙?做人太沒價值。

所以所羅門王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不出生為人,比這活到一大把年紀,卻不能滿享福樂的人更幸運;因他的生命虛虛而來,暗暗而去,連個名字都沒有,既沒有見過天日,也感受不到世界的人情冷暖,這未出生的人比辛苦一輩子的老人家,更能享受安息。

中國人拜壽時,晚輩常以「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來祝賀那位年老的壽星。所盼望的是,自己所敬重的老人家,能多活幾年,多多享受子女孝敬的天倫福樂。大多數人期盼長壽,聖經上記載一位最老的人,他叫瑪土撒拉,《創世記》五章27節說:「瑪土撒拉共活了九百六十九歲就死了。」

可見,無論如何長壽,總有一天要離開世間,結束肉體的生命。因為始祖亞當夫婦犯罪以後,罪就入了世界,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而罪的工價就是死(羅五12,六23)。

因此,慈愛的真神為人類安排了救恩,差遣救主耶穌降世為人,以無罪的生命,為有罪的人類,代死在十字架上,叫相信耶穌是真神、是救主的人,按照主耶穌救贖的方法,接受奉主耶穌聖名的浸禮,在自然流動的活水裏。藉基督在十架上代死流血的恩典,倚靠主的寶血洗淨我們生命裏的罪孽,使罪得赦免,藉受洗歸主成為神的兒子,得以永永遠遠活在基督的生命裏,雖有肉體第一次的死,但不滅的靈魂,得主耶穌的救贖,將來能進入永生的天國,與耶穌基督同享天國靈界永遠的榮耀。

老子嘗云:「死而不亡者壽。」人雖有肉體的死,但若靈魂不滅亡在地獄,使得受永遠的刑罰;而蒙天父真神拯救,因耶穌基督的救恩,住進永活天國,那才是真正的長壽,亦即長生不老。是故,多子多壽不一定是福氣,然而能活在世上蒙神拯救,離開世界得享永福,那才是不虛空的人生。

人的勞碌都為口腹,心裏卻不知足。這樣看來,智慧人比愚昧人有什麼長處呢?窮人在眾人面前知道如何行,有什麼長處呢?眼睛所看的比心裏妄想的倒好。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傳六7-9)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民以食為天,人們所面對的是民生問題,只要能安家活口,就心滿意足;但在經濟繁榮的時期,人所追求的標準必然提昇,起初只求在生活上得以溫飽,接著就追求物慾的享受。然而,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今天租屋居住,盼望有公寓可住,有了公寓則想居住堂皇的別墅,因為人心不容易滿足,即使滿足,亦是暫時而已。如此看來,智慧人比愚昧人慾望更多,愚昧人比智慧人更容易知足而快樂;而窮人曉得在眾人面前討人歡喜,以獲得自己所冀望的,到頭來還不是無法知足快樂。

既然如此,雖不能照自己的慾望佔為己有,但能夠讓眼睛享有看到的一切,總比心裏空思妄想好得多。若論及慾望的追求,心不知足也是虛空,猶如捕風。

先前所有的,早已起了名,並知道何為人,他也不能與那比自己力大的相爭。加增虛浮的事既多,這與人有什麼益處呢?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傳六10-12)

人一生當中,過去所有的一切既成事實,不能有所改變,早已命定的,令人無可奈何,誠如《傳道書》三章1節所云:「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人就是人,極為有限;一個人絕不能與比自己力大的神或人抗辯。

世上虛浮的事越來越多,諸如世界五光十色的繁華,只讓人的心更糜爛更頹喪,品德良心更墮落;市面上層出無窮的電動玩具多采多姿,更令年輕人沉迷腐化,崇尚暴力,費財費時,損耗精力,不努力讀書,不務正業;浪費光陰、浪費生命的事。在此世界末期層出不窮,對人倫道德只有敗壞,虛浮的事迫使「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人一生的年日,如影子掠過,既短暫又虛空,有誰知道,世上甚麼事對人最有益處?也沒有人告訴你,當你死後,世上會發生甚麼大事?是故,當把握今天,做榮耀真神有益眾人的事,人生才有意義,生命才有價值。

(原[青年團契]2000年02月號)


作者: 映輝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