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69期2000年2月)
藝文特區:[青年團契]讓聖經浮現管理的智慧(卷二)談聖經中管理智慧之研究態度與觀點

許恩得

觀點──讓聖經浮現管理的智慧


筆者在神學院講授「聖經中的管理智慧」時,曾經多次強調一些研究與應用聖經中的管理智慧應注意的事項。在此專欄剛推出之際,特別將這些觀念加以彙整,以供讀者參考,並請指正。

觀點一:以聖經為基礎

聖經的主題是為闡述真神拯救人類的生命之道,其中所牽涉的學問幾乎是無所不包。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強調聖經中其他的相關知識而扭曲聖經的中心思想神的救恩。

我們在研究「聖經中的管理智慧」時,所抱持的第一個觀點是:神才是最偉大的管理者,一切有價值的管理智慧都來自神的啟發,所以應將聖經視為經營與管理教會的寶典。

在觀念上,教會應以聖經作為判斷管理理論是否適用的準則,而不以管理理論來評論聖經的有效性。當我們發現學術上的管理觀念與聖經的信仰原則不一致時,應該修正管理觀念,而不是懷疑聖經的教訓。

在作法上,教會參考現代的管理觀念,是為增強我們瞭解聖經中所蘊藏的管理原則,而非取代我們所堅信的基本信仰;將有用的管理觀念融入我們的信仰生活中,是為堅固我們的信仰,而非為突顯現代管理方法而忽略信仰目標。

隨著每個人經歷的不同,對聖經中蘊含的管理實例與觀念會有不同的體會,並想出不同的應用方法。但要特別強調的是:聖經兼具追求個人信仰與推動教會事工的價值,即使未受過正規管理訓練的人,若能直接深入研讀聖經,在其面對問題時,仍可以隨時在腦海中浮現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採取適當的管理決策。想要提升管理智慧並兼顧個人信仰的基督徒,不可忽略直接研究聖經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觀點二:重視精意並避免辯論

保羅教導信徒在接受福音過程中,應「重精意不重字句」(哥林多後書三6)及「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羅馬書十四1)。此觀點同樣適用於聖經中的管理智慧的學習與應用上。

管理學(Management)是研究解決組織問題,與達成組織目標之科學與藝術。聖經的管理智慧(Biblical approach for management)則是研究運用聖經的觀念解決組織問題,與達成組織目標之科學與藝術。所以重點是解決組織的問題與達成組織的目標,而不是言詞上之辯論。因為單靠辯論不但不能解決組織的問題或達成組織的目標,而且容易造成紛爭,破壞和諧。

既然同樣花時間,希望我們不要再浪費時間辯論教會需不需要管理或需要甚麼管理,而是花時間積極思考及推動既符合聖經精神又能促進教會發展的事。

觀點三:不斷修正觀念架構

聖經管理的智慧只是工具,目的在幫助我們瞭解聖經中的管理觀念。本專欄提出之結合聖經與管理學的架構,目的在:

1、將聖經中的管理觀念有系統地分析、歸納與組織,作為未來實證研究之基礎。

2、提供教會經營所需的聖經智慧,使基督徒在讀聖經時,能有更豐富的體會;並使聖經管理學的架構,不但對基督徒的信仰有所助益,亦能為教會提出一些管理上有造就性的思考。

只要是「觀念架構」便有其限制。本專欄提出聖經中的管理智慧之架構,不但不是唯一,更不會是完美的。讀者可以先將其視為瞭解與組織聖經中管理知識的起點,再配合所處環境的差異,隨著個人對聖經的認識,在專業的訓練、人生的經驗,及工作的需要不同,加以修正,進而提出管理之意義與架構的新體認。每一個人對管理的體認都不同,所以教會和其他的組織一樣,要凝聚共識,必須多方面持續地對所有同靈進行教育訓練,使每一個人能夠隨時追求自我成長,讓我們的團體成為學習性組織。

觀點四:區分管理手段與組織目的

教會採用管理只是手段,傳揚福音與牧養信徒才是目的。優秀的領導者是為達成組織的目標而管理,而不會為管理而管理。任何管理觀念或制度都是為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或是為達成所追求的目標。

同理,身為教會的領導者也要知道,領導者若只是一味地引進新的管理觀念或制度,而不管福音能否被傳揚或是否有效地牧養信徒,是不懂管理。同理,只是一味反對引進新的管理觀念或制度,而不管其對福音的傳揚或信徒的牧養是否有幫助的領導者,也是不懂管理。

一個能區分管理手段與組織目的之領導者,不會顧此失彼,或只顧自己而不管整體。所以選擇管理制度或方法時,會兼顧達成教會之目標與解決組織之問題兩方面的需要。不會只為努力達成教會的某一目標卻忽略其他方面的目標;也不會為達成教會的某一個目標卻製造教會另一方面的問題;更不會為解決教會的某一問題卻製造組織更多的問題。

觀點五:只強調績效是不夠的

既然聖經的管理智慧是「運用聖經中之觀念,研究解決組織問題與達成組織目標之科學與藝術」,就可以知道教會的領導者不能只強調績效,而是應該在決策前找到聖經根據,做事時講究科學方法,在任何環境中都有追求持續改善的藝術精神,直到行為合乎規範,而且可以達成績效目標為止。

1、尋找聖經根據

凡事依據聖經行事的領導者才是屬靈的領導者,身為領導者若要證明自己的決策合乎神的旨意,必須為自己的決策找到聖經的根據。也就是說,事前必須先分析與判斷自己的決策是否符合聖經教訓,而不是事後引用聖經為已做的決策做辯護。

有聖經根據的管理原則才是聖經的管理智慧,研究聖經管理智慧的目的,並不是要發明偉大的管理理論,而是謙虛地研讀聖經,求神帶領我們發現聖經中所蘊藏的管理原則。

2、講究科學方法

以科學方法從事管理工作的目的,是要歸納出最有效率的管理經驗。講究科學方法是強調證據,並依據科學過程形成管理之理論基礎。教會的領導者應該培養有系統地觀察、探究、解釋與預測教會的現象之能力,進而合乎邏輯地分析教會的問題,並採取一致性之管理制度。

講究科學精神的人,不會相信未被驗證或無法複製的個人經驗。所以管理雖重視經驗,但是管理學只接受被證明過的經驗。所謂「被證明過的經驗」,即那些經重複實驗而得到驗證的經驗,此種經驗必須是任何人在相同的情況下都可得到相同結果的經驗。

3、遵循行為規範與達成績效目標

教會的領導者必須兼顧團體中人員行為的規範與績效目標的達成,因為耶利米先知說,神「注目觀看世人一切的舉動,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結果報應他。」(耶利米書三十二19)。「各人所行的」,意指人類的行為;而「做事的結果」,則指績效的目標。換言之,一個卓越的教會或團體,應該是成員的行為符合聖經的教訓,而且工作成果能夠超越既定目標。

我們強調成果績效與行為規範並重,是因為聖經要我們對自己的行為及工作的成果負責。有此認知後,我們對保羅的話就會有更深的體會。他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成長。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哥林多前書三6、8)

從行為面而言,保羅和亞波羅必須隨時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栽種者或澆灌者的角色與職責。從成果面而言,保羅和亞波羅雖不必為成長的成果負責,因為能否成長是神的工作;但保羅必須對栽種的工作成果負責,而亞波羅必須對澆灌的工作成果負責,所以說:「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當我們隨時從行為面或成果面反省自己的生活之後,對自己的信仰也很有幫助,因為我們的信仰若建造在耶穌基督身上,則將來可通過各種考驗,得到自己的賞賜(哥林多前書三10-15)。若我們平時的行為不檢點或工作成果很差,如何去證明自己的信仰是建造在耶穌基督身上?如何去帶領其他信徒將信仰建造在耶穌基督身上?在我們的觀點,教會的管理工作必須同時強調績效成果與行為規範,而不是只重視績效。我們強調績效與行為,不是要作行為誇耀的材料,而是透過對績效的反省,瞭解自己的信仰是否繼續建造在耶穌基督身上,進而幫助教會的領導者繼續堅持信仰的勇氣。

4、 持續改善的藝術精神

可以達成藝術的精神是指教會的領導者應像藝術家一樣,要有追求止於至善的心志與堅持,並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管理意境與能力。如果一般的企業家在管理一般的事業時,都有這種持續改善的藝術精神,何況我們是在經營神的大業呢?許多企業家持續要求自己與同仁要全心投入目標,且不斷地提升對績效的要求,就是具備藝術精神的表現。

觀點六: 兼顧觀念與實踐

學習管理與追求信仰一樣,包括觀念的瞭解與行為的實踐兩個層次。懂聖經的人不一定有好的信仰,懂管理的人也不一定能做好管理的工作。學習管理與經營信仰的過程是一樣的,必須是切實思想並實踐聖經教訓的人,才能真正吸收到聖經中的智慧。

甚至我們可以說,一個人對管理的體認就像其對信仰的執著一樣,是生命與經驗的反應與展現。每一個人對管理的瞭解,會隨著自己的訓練、經驗,及所處環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體認。從兼顧觀念與真理的管理觀點得知,判斷或評估一個領導者的管理能力,應從其對生命的體會與實務的歷練上著手。

(原[青年團契]2000年02月號)


作者: 許恩得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