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70期2000年3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凡事都是虛空嗎?

許奇英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傳一2)

在《傳道書》中,十二章裏面,「虛空」用了38次、「勞碌」用了35次、「日光之下」用了29次之多;可見他特別強調這些觀念,而突顯了這些字眼。

「虛空的虛空」一詞,乃特別使用重疊字,此乃語法表示上的最高級表現式。顯明所羅門王對「日光之下」的一切,在實際經歷體驗過程中、在內心深處,切切地感受。只能用靈去體會那種虛空中的無奈與懊悔,繼而覺得可悲!

今生活在「日光之下」的人,是那麼地悵惘、無知!不知應利用短暫的生命,把握機會,努力追求,為自己創造那能在「日光之上」的永恆與報償。不禁讓人心急!

聆聽先賢的智慧語,細細思量前人的成與敗,將是人生成長的捷徑。有言:「與君一夕談,勝讀十年書。」所羅門的一生,真值得我們用心去觀察、思想。循當中之箴言去領悟神的旨意與人生的真諦。

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

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彎曲的,不能變直;缺少的,不能足數。

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這也是捕風。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傳一13、15、17-18)。

凡人都有慾望。有人說:就是因為人有慾望,世界才會進步!這是對了一半。沒錯,人的追求是因不滿現實,而極力去改變它,讓它更符合人現在的要求,而滿足人的慾望。這也是不斷提昇生活水平的原動力,促進社會進步的原動力。「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傳二10-11)

世事多變(雅四14),反覆無常(傳一4-11,四13-16)。一日之間,可能畢生的積蓄全部泡湯(如玩股票);一日之間,可能面臨家破人亡(伯一13-19)。經歷了921大地震,多少美滿家庭,從此破碎了,多少人一生的成就也因此全毀。雖見到了地球村的溫情,同胞愛的展現,令人窩心;但,事實歸事實,已發生的事,無法再改變。那種浩劫,永遠抹滅不了心中的痛與恐懼!

或許因而讓許多人,對今生產生了厭惡感──因無奈;過份的傷痛──而變得更冷寞、更現實。有今朝有酒今朝醉,只想今天,不管明日的消極觀念;失去了鬥志,失去了盼望,人生是灰色的,甚至認為:神真是慈愛嗎?

其實神造萬物,必按其時成為美好。更重要的是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祂面前存敬畏的心。現今的事早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並且神讓已過的事重新再來(傳三11-15)。

苦難是教師,大衛曾說:「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現在卻遵守祢的話。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祢的律例」甚至欣慰地說:「祢口中的訓言,與我有益,勝於千萬的金銀。」(詩一一九67、71-72)

消極的態度只有讓人掉入死胡同,加速滅亡。所羅門在書中提到:「過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神使這多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什麼事。」(傳七14)。人在順境中常會自高自大,自以為是(但四28-32,五1-9),都忘了人的一生在神手中(詩三十一15;傳九1),人的腳步乃為神所定(箴二十24;伯三十四21;耶十23)。

但在逆境中,常會不知儆醒思想神的作為,卻自怨自歎,甚至詛咒自己的生日(伯三1-12)。人的情緒不能自我克制,無知之心即全然顯露(路十二16-21)。

萬物的結局近了,當更謹慎自守,儆醒禱告(彼前四7)。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傳三12),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加前六19)。趁著今日,當記念造你的主(傳十二1)。「凡你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墳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傳九10)

(原[青年團契]2000年03月號)


作者: 許奇英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