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71期2000年4月)
靈修小品:[聖靈月刊]孤單中的事奉(上)

陳勝全講道/樂道整理

一個基督徒不只要懂道理,神也託付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責任──一生要事奉祂到底。聖經中的古聖徒有很專業的事奉,也有很生活化、平民化的事奉,我們對神的聖工勿限定在教會或宗教性的範圍,在生活中做服事的工作是最平凡、也最實際的。

從以色列家族轉變到以色列民族,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約瑟,一個鄉下牧羊的孩子,後來被賣到外地為奴,再成為王宮監牢中的囚犯,想不到一夜之間竟成為全國的宰相,神的工作和計畫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

「祂命饑荒降在那地上,將所倚靠的糧食全行斷絕,在他們以先打發一個人去──約瑟被賣為奴僕。人用腳鐐傷他的腳;他被鐵鍊捆拘。耶和華的話試煉他,直等到他所說的應驗了。王打發人把他解開,就是治理眾民的,把他釋放,立他作王家之主,掌管他一切所有的,使他隨意捆綁他的臣宰,將智慧教導他的長老。以色列也到了埃及;雅各在含地寄居。」(詩一○五16-23)。

此處記載約瑟一生的前後,在以色列歷史中,往往因一個人或一件事,有時是刻意、有時是偶然,成為歷史上很大的轉變。約瑟從困苦中成為一個地位很高的宰相,事實上,他歷經過一段相當孤單的生活。

許多古聖徒在孤單中服事神,有的是一生,有的是一個階段。《創世記》中的雅各,從離家到返家,二十年中,他的心靈是孤單的;又如約伯,時間雖然短,最孤單是生病之時;還有但以理、耶穌、保羅,其一生中都有一段孤單無伴的時期,但能在此種生活中成為神重用之工人,必有其理由。

孤單並不代表孤獨、寂寞無伴,有時神要以孤單的環境來成就某項特殊工作,故神的選民不必怕孤單,甚至在團體中被排斥。從聖經來看,這些都不可怕,因為都有神的計劃在當中,反而藉著寶貴的孤單經驗,能建立我們特殊的靈性和神交託特殊的工作。以下列舉三個人物作為參考:

一.鐵鍊捆鎖的約瑟

「詩一○五16」談到真神命饑荒降於迦南地,此乃「創世記三十四至三十六章」之事。饑荒之前,真神已差約瑟去埃及,此事是個偶發事件,起因於兄長出賣他,誰知後來卻演變出很奇妙之事,有饑荒、有豐收、有王與官府做夢之事,對人來說很意外,但《詩篇》的作者說這不是意外,是神的安排。

約瑟出生不久就喪母,其父親又要照顧十幾個兒女,在農業社會或遊牧環境中,教育是很困難的。他常對父親述說兄長的不是,兄長嫉妒他,因父親較疼愛他,故兄弟們排斥他,甚至將他賣到埃及為奴,遠離家鄉親人,從幼小至歲這段期間,這種生活何等痛苦!但在這孤單生活中有兩項特色成為神用他最重要的原因:

1.自幼拒絕罪惡

「創三十七1、2」中,我們可能會認為約瑟在打小報告,但至少他能明辨善惡,拒絕惡行,10位兄長對自己的行為應有判斷力,為何反受弟弟批評?想必是行為不好。約瑟見情況不對就會開口,並非靜默不管,歲時如此,後來被賣到埃及也如此。從「創世記三十九章-節」,我們看其主母引誘他時,他並非默默閃避,而是當面說清楚,這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因在埃及奴隸是被當作財產,可作買賣的,如同牲畜,甚至主人有權處死奴僕。約瑟也如此做,主母反而誣告他。

約瑟雖吃了虧,但神也因此讓他當上宰相。保羅說:「你要逃避少年人的私慾。」(提後二22),他寫《提摩太前書》指正教會錯誤之事,將其一一列舉;《提多書》裏指責克里特人,都很清楚地說出,再告訴信徒要逃避這些事。所以我們不但要明辨是非,還要指明罪惡,當然不是存心宣揚他人的惡事,但明知弟兄姊妹有錯卻不告訴他就是害了他,若當事人自己知道,你告訴他是提醒他,也能警惕自己。

2.負責盡職的精神

「創世記三十七章12-17節」記載雅各的大兒子們去牧羊,只留下兩個小兒子在家,他們離家甚久,而那是個曠野的環境,一邊牧羊還要一邊找水草。當時他們住在希伯崙谷,位於以色列的南部,示劍則在迦南地之中部,位於兩座山中間的小平原上。這些兄長從希伯崙到示劍牧羊,因示劍有水草且氣候比較涼爽。

約瑟被父親差派至那地,卻找不到兄長,打聽之下才知去多坍──在示劍東北迦密山的中間,算算從希伯崙走到示劍,再走到多坍大約要公里,來回共公里,他們牧羊就是這樣步行的。約瑟遠赴示劍並未見到兄長,卻不就此返回交差了事,他繼續尋找,雖不確定他們是否在多坍,但務必要見到兄長才罷休。

約瑟從小有責任感,所以神與他同工,每到一處就被重用,其事奉的精神從「創世記三十九章」即可知,約瑟將波提乏家管理得很好,使波提乏不再擔憂、費心,除了自己所吃的飯,別的事一概不知。後來在監獄,司獄也將一切的事交在他手裏,凡事順利。

今天我們要讓人看出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使我們所做的神都與之同在,這才是最重要的,且本身就是一項服事。「你們作僕人的,要凡事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裏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西三22、23)。

當時羅馬制度與王朝時代都對僕人很殘忍,僕人當然不滿,故陽奉陰違的現象很多。保羅於是告以主僕之道,受洗後主僕同為弟兄,僕人要善盡職責。我們基督徒在社會上應盡本分工作,讓上司倚重,且能自動自發做事,此即服事神,至少讓人認為這個人、這所教會真是可稱讚、可託付的。

孤單中的事奉是美好的,在事奉中靈性會更長進。往往有許多事在安靜中才能領受,因為安靜本身帶著孤單,必要時需學習隱藏自己。但不可能人人都做得到,神總有其計畫,故從神而來的孤單,或者起初人不了解,但漸漸地,甚至在往後的歷史中,就能看出這安排原是好的。

二.靈性美好的但以理

約瑟是上古時代的人,以色列尚未建國之前,但以理是被擄時代的代表人物,保羅則是進入新約時代。在三種不同的環境裏,神都使用在孤單中長成的人物。

但以理和約瑟有一共同點:日後的地位很高,但以理出現是於亡國之時,乃第一批被擄至外邦者,約於主前年,當時整個猶大王宮貴族都被擄,國破家亡,死的死,逃的逃,妻離子散,被擄的全都為奴,是十分悲慘絕望的環境。而但以理的孤單,在一生中可分為三個階段:

1.家破人亡的時期

他們被迫走曠野路到巴比倫,根據以後他們回國重建聖殿聖城的情形,必須走四個多月,可想見這麼漫長的路程,人人衣衫襤褸,路又難行,吃睡不好,那種心境可想而知,人雖多,卻很孤單。

2.王宮時期

到了外國之後,神給他們一個機會,從眾人中揀選俊美的送入王宮。當時好像物質生活上有改善,卻又發生信仰的衝突;當時他好像很孤單,但神與他同在。

3.總長時期

在政治環境中每個人勾心鬥角,122個總督要害他一人。若有人要找你的毛病,每天注意你,很容易就找到你的把柄,乃因為我們努力不夠,仍有缺點。而122個人卻找不到但以理的任何缺點,試想我們有幾人能像他?所以他們只好在宗教信仰上陷害他。在這特殊的環境中,但以理如何服事神?需知服事的工作絕對只限於某個環境,重要的是我們抱持何種態度與目的做事,是否合乎神的道理。

(下期待續)


作者: 陳勝全講道/樂道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