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繟然

蛹靜伏在寒冬的凍土中,等待著春雷的提醒,靜聽著春風的吹拂,就在春臨大地、萬物復甦、百花齊放之時,蝴蝶們會破蛹而出,變化而成大地上美麗之精靈,穿梭翔舞在田野花間,探尋那四季移動之際,所帶來的生命奧祕。蠶、蛹、蝶是一種生命的不同變貌,這種生命展現的多樣化,使見之者莫不迷醉。

「莊生曉夢迷蝴蝶」是人生虛幻無常的隱喻。夢中之蝶是極度虛幻的化身,在瞬間意識中流逝的意象,也是莊嚴之生命在變化萬千的生命現象中,所能展現的剎那間之永恆。

生命的本質是永恆的,然而生命現象卻是一連串不停的變化現象;變化是為了生存的目的和生命的延續,「惟有改變是永遠不變的」。個人生命的成長,心靈的開展,才能的發揮,都在正反合不斷地辯證中進行的;若以不變僵化的思惟,取代了自由的創意,個人也罷,團體也罷,將如槁木死灰,一灘死水,毫無生趣。「柔弱者,生之徒」,因為柔弱本身已預留了伸縮變化的空間,它具有適應環境變化的本質與彈性;生命所發出巨大、自由、創造的能力,均在不斷蠶變的過程中,展露、吸納、茁壯、成長,這大概是老子對「生之徒」所欲表達的原意吧?

1997年,法國出版界出了一本暢銷書──《潛水鐘與蝴蝶》。作者罹患了類似腦溢血的一種病症「閉鎖症候群」,他描述自己的身體,如禁錮在與世隔絕的潛水鐘裏,他的世界是不變的、堅硬的、封閉的、無反應的;文中充滿其對於喪失軀體能力的不捨,以及對於自由飛舞之蝴蝶的嚮往。在科技高度發展的今日,未來充滿不確定的社會中,我們是否步履蹣跚,彷彿患了閉鎖症候群,關閉在自我封閉的潛水鐘裏;用僵化的意識形態、傳統觀念、舊有典範,向外觀看著神用智慧所創造的世界和千變萬化的生命現象。

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猶太人的官。這人夜裏來見耶穌,說:「拉比,我們知道祢是由神那裏來作師傅的;因為祢所行的神蹟,若沒有神的同在,無人能行。」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

尼哥底母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我說:『你們必須重生』,你不要以為希奇。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聲響,卻不曉得從哪裏來,往哪裏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

尼哥底母問祂說:「怎能有這事呢?」

耶穌回答說:「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還不明白這事嗎?」(約三1-10)

猶太人的拉比──尼哥底母,無法了解主耶穌所講述的屬靈生命之重生,乃因受限於舊思維典範的「孩子從母腹出生」的事實。所以回答說:「怎能有這件事呢?」人肉體的生命短暫虛空,離世之時,誠如《傳道書》所言:「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傳十二7)。從時間的長河測量人類的生命,實在微不足道;然而從生命的永續變化而言,屬物質的生命就像埋在凍土中的蝶蛹一般,有朝一日主再臨時,變化升天如主榮耀燦爛之靈體,在天栩栩飛舞。

主耶穌見證祂是生命的主,生命在祂,復活也在祂,「因為神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約六40)。因我們可以確實地說,一位信主受洗歸入主裏,並蒙受所應許的聖靈,若能守道行道,他就是已處在出死入生的變化初階段。

《哥林多前書》談到:「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若有血氣的身體,也必有靈性的身體。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林前十五42-49)。「……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林前十五52-54)

美國作家佛格森(Marilyn Ferguson)曾說過一句話:「誰也無法說服別人的改變。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無論動之以情,或說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信與不信,只在一念之間,變與不變之間,就在於把守每扇門的個人之自由意志所決定。就這自由意志,那是神所賜生命中最高貴而且有尊嚴的品質成分,求主耶穌溫柔的呼召,能感動那扇由內而開的改變之門;願聖靈的光照入,引你進入神的呼召,向永恆的生命變化前進。

(原[青年團契]2000年04月號)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4/01/2000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