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昀寧
前陣子台灣總統大選緊繃之時,有不少政治人物最後選擇自認為最理想的候選人陣營。當總統大選結束後,「幾家歡樂幾家愁」,選對邊的,政治前途一片光明;選錯邊的就只有另尋生機,讓人大嘆政治界的無常與現實。問題是像這樣輸贏結果兩極化的事情,卻充斥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中,試問誰能脫離這樣的人生賭場呢?
人的選擇最無奈的地方,就是不到最後,永遠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贏家?羅得選擇了東遷到那像「耶和華的園子」的約旦河平原,這個起初被他「看漲」的美景,卻因一場硫磺火而全盤皆沒,竟然變成一無所有的鰥夫。保羅選擇了他起初想斬草除根的信仰,他放棄他以前所擁有的一切,最後竟然遭羅馬政府反對他所選擇的信仰,而落到犧牲生命的地步,因此讓人不禁疑惑,到底什麼才是人生選贏的法則呢?
其實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於「超越輸贏」。有輸贏就有得失,一個超越得失的人可不是對輸贏毫無知覺,那不是個正常人。因此想要超越得失,最好的方法就是抓到了一個更有價值、更有把握的東西,以致於他能以比較釋懷與輕鬆的心情,來面對「次要東西」的得失,甚至從得失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以掌握「重要物」來換取超然的心情看待「次要物」的輸贏,這樣比較自然、也容易做到,是個符合人性的方法。問題是如何衡量哪個是重要物與次要物呢?
如何比較事物的輕重,最起碼可從兩方面來衡量:就時間的角度來說,愈能禁得起時間衝擊的考驗,就愈有永恆性的價值;就空間的角度來說,愈能適應情境變化的考驗,就愈有不變性的價值。羅得的選擇基礎是「舉目看見」,一個像伊甸園的美景,骨子裏卻充滿人性的黑暗面;最後禁不起公義的大火一燒,連他生命的亮光也被燒成灰燼,最後用自我放棄的生活方式住在山洞,任憑女兒以無知的行為來助他延續生命。
保羅的選擇基礎是他所經歷的異象,那時他的肉眼雖然失明,心眼卻看見了原先逼迫的耶穌。之後他的選擇一直遭受「大火」的考驗,或下監牢、或被鞭打、甚至遭遇到威脅性命的種種患難(林後十一23-33);但他卻能坦然面對輸的情境,持守他當初的選擇。甚至當他要離世前,他斬釘截鐵地為他的選擇做個結論:「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四8),這就是具有永恆性與不變性的代表作。
「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詩二十五12)。的確!如何面對人生充滿零和遊戲(註)的選擇呢?懂得誠誠實實地以神的眼光來選擇的人,選贏的時候,他不會浸淫在贏的歡愉而放棄了信仰的原則;選輸的時候,他也不會沉浸於失望的苦海中,而失去了人生真正的生命原則,反而從輸的過程中獲得人生智慧,這就是超越輸贏的人生,您說是嗎?
註:零和遊戲,出自《行政學》,意指一方之勝利恰與一方之失敗,完全相等之競賽。
(原[青年團契]2000年05月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