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72期2000年5月)
藝文特區:[青年團契]我的婆婆

方竹

今年元旦,燒幾道可口小菜,與三個孩子圍在餐桌旁,共同為我們邁入第20年的結婚進行曲,奏出優美的第一曲和聲。「婆婆媽媽」這個題目,在我心中翻騰已多年,一直希望影響我巨深的兩位長輩,能同時並列,一位是我信仰的導師,一位是我生活的指南,細細述說她們是如何造就了我。

蜂王


婆婆最忌以「ㄉㄚ ㄍㄟ」(婆婆台語),向外人稱呼她,所以下文,我均以爸爸、媽媽,來稱呼公公、婆婆。

媽今年78歲,22歲即以大家閨秀入羅家為二媳婦。因著神的愛、她的順服,以夫家為重,以和為貴;雖然教義還不挺明白,但她願意接受先生的神也成為她生命的神,受洗歸入主名下。

1945年,正是二次大戰結束,經濟蕭條,百廢待舉的年代。大姊、大哥、外子、小弟,陸續報到,爸爸一介小小公務員,媽一股強烈的自尊心,以振興夫家之家業為念,以育子為經、創業為緯,展開她生命璀璨的篇章。

歷經56年的婚姻生活,建立了今日的家業,她,一直是我們家的「蜂王」。

大富由天,小富由儉,即或生命成長中,有過豐裕的童年生活、少女的美夢;但夫家的窮困,使她體認到,惟獨勤儉,方能立足鄉里。白天上班,她一人身兼媽媽及農婦,靠著智慧,經營農事,田地一方方地購入,協助農事的工人,一批批地來,又一批批地去;春去秋來,年復一年,若沒有智慧,焉能使這麼多的村夫、村婦,願意為主人效勞?我常思索:如果身為現代女性,她一定是位傑出的女企業家、優秀的女強人,只因她生在那時代,只有隱藏自己,貢獻智慧、敬大愛小,努力持家、建立家業。

家大、業大、事多,人多嘴雜,難免有衝突與口舌之爭,或有被誤會、毀謗、攻擊。但只要逮到機會,她會向適當的人說明事情的真象,讓人瞭解;或以話語反駁對方;或以謎語說予對方猜;甚至以不理不睬方式,暫擱下,讓時間來說明一切;也會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

記得提親時,聽到的訊息均是負面的,只有從外子的信函字裏行間,瞧見一位受子女敬愛的慈母,爸爸與媽媽更不厭其煩地兩次分別到草港教會及東園教會來「蒐集資料」,讓我感受到一對父母對子女的婚姻,是如何地看重;對子女的愛,是何等地豐厚!

讀婆婆


婚後,我開始「讀人」,第一本書是「婆婆」,她受爭議之處最多,最令我好奇。與婆婆相處,瞧見她剛烈火爆的一面,也領受到她「豆腐心」的一面。為了夫家的好名聲,她可以背一切的黑鍋,誰對她好,她會以10倍的好回報他;當然惡言重傷她,她那刺蝟的特性就出現了。

婚後的第一年暑假,與外子回草港探親,三舅媽煮了可口的蚵仔湯,由此我更肯定,媽媽娘家的親人,也都是忠厚之家,尤其愛與媽媽逗嘴的二舅,更是風趣、幽默,一掃媽媽是固執、刻板的壞印象。

在永和第一次被安排家庭聚會,以娘家的方式準備茶點招待,媽媽認為弟兄姊妹以平常心招待即可,不必鋪張,更不可奢侈,以免絆人信心。當時心裏確實很不舒服,覺得待客不夠熱絡,如今,多年的婚姻生活,使我體認到「持家不易」;熱忱並非一味以物質來表示,多關心別人生活,也是一種方式。

媽媽的舞台、掌聲的來源


結婚多年,今年才悟出:廚房是媽媽的舞台,掌聲的來源。每次回二林,大部分的時間都泡在廚房,接受媽媽的指揮。

以前很不習慣,被人使喚來、使喚去,只是「曲意承歡」的意念支持著;孝就是順,也就願意從不願意、不習慣,走向雙向互動、互改。至今,媽媽不坐鎮廚房指揮,我們還不知要燒什麼菜擺上桌。

媽媽的烹飪手藝是一流的,口感也是超群的,即使今日,她做的菜,永遠是技冠群「媳」,盤盤朝天。而且她也一直以廚房作為她示愛的舞台,哪個孩子回家來,她馬上入廚做孩子愛吃的菜。三個孩子在外均事業有成,哪道菜沒嘗過,但她仍樂此不疲,燒給孩子吃,而且親自下廚,我相信她的愛,多於她燒出來的菜,媽媽的愛,就在此表露無遺。如果「媽媽」是演員,她一生的演出是精湛、令人著迷的。

教婦初來


第一次在二林過春節,一日晚餐後,收拾碗盤,在洗水槽沖水,未曾注意水龍頭的水開得太大,蹲在一旁揀菜葉的媽,聽到嘩啦的水聲,她出聲說:「水關小一點洗就可以了。」當時我楞了一下,事後真佩服媽媽的教導,她一直在關注我的一言一行,有不合她家規的,她馬上訂正修理;雖然被叮嚀有不舒服感,但她的「勤儉持家」的家規,正一點一滴地引導我。以她的人生經歷,她瞭解:惟有勤儉方是建立家業的良方。她希望所有的子女均能領悟持守,即使娶進門的媳婦,亦是如此教導。

環保的尖兵


大灶是我們家的焚化爐,蒸年糕、燒年菜的好工具,也是清掃庭院、消除垃圾的好窯。

商家賣的「年糕紙」再怎麼好用、怎麼便宜,她始終堅持使用「健康牌」的天然東西──月桂葉為粿葉,來代替化學成品。在此新舊文化交替的時空,她以她的健康理念,與諸媳婦抗衡多年,也始終堅持將最好的品質,用在家人身上。

信仰的長青樹


媽媽雖然是因結婚而信主,然而神記念爸爸的正直、公義,也祝福媽,在她的信仰歷程,給予諸多的體驗,更加堅定媽對神的信心。

得聖靈唱靈歌,是她津津樂道的事,日常生活諸多神帶領引導的事件,使她銘記在心,不敢忘記神的恩典。

1980年代,外子經營電子公司,野心勃勃,一年開設三家店面,店長兼伙計、工程師兼送貨員、主計兼出納,簡直成了無敵鐵金鋼;每開設一家,就胃出血一次,而他不知什麼心態作祟,即使病了,也不肯休息、看病,簡直就是在賣命。

是年,台中店出狀況,損失不淺,媽知道後,在我們春節後北上前夕,叮嚀我為外子多年病疾的手臂代禱,我也漫不經心答應;事實上,媽是一語雙關,希望禱告神,給他好助手。春節過後,果然出現了一位謀略專家,幾經會議討論之後,外子決定台中店由他全權處理,看見媽代禱的功效,愈發感謝神,也開始為他的手禱告。原來媽是希望他有個「好幫手」,神的愛,媽的代禱,都顯在外子的事業上。

1993年,我的數學理念,與學校同事不一,自己生悶氣,鬧出病來,回鄉下休養。媽與我聊天,獲知這位傻媳婦,竟然為此傷神、生病,她認為不值得,要我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家,其他的,就擺在其次。那年8月10日,另一所名氣頗大的學校,就聘我與理念一致的教師、家長共事,心情愉快多了。九月開學,媽邀爸特地北上看我們,看我氣色好多,她倆老人家才寬心。

從這些事件,我一直深信,媽不斷地為我的工作代禱,使我從工作中獲得滿足的喜樂。

外子的工作繁忙,常要午夜12點才進家門,我深信媽一直為在外子女的平安代禱,我們才能出入平安。

年事漸長,雖然不便出入會堂聚會,媽總邀家人每晚唱詩禱告。對神的信心更堅定,也為子女立下好榜樣,便願我們能接好這根信仰的棒子,代代相傳,蒙神和人的喜愛。



(原[青年團契]2000年05月號)


作者: 方竹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