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永佳
初聽到這個題目時,正猶豫自己是否有能力將數位時代的現象,做一個較人文式的省思,畢竟在筆者的工作環境中,接觸的全都是網際網路帶來的神話變革。經過幾次靜下心的檢視、自省後,的確發現了幾個需要去關心的現象,於是在這邊提出,希望能夠提供弟兄姊妹面對數位時代的思考方向。
願神賜給我們智慧,能夠坦然無懼面對一切新世紀的變革。
美好的網路願景
大約七年前,圖形化介面的windows開始普及,使用電腦不再需要熟記複雜的指令,易學易用的windows開啟了資訊生活的一扇窗。
此時,圖文並茂的全球資訊網www開始萌芽,目不暇給的資訊就這麼跨過地理上的距離,輕而易舉傳送到使用者面前。
這樣的改變,不僅改變資料傳輸的方式;也改變了一般人的生活方式,數位化的潮流如洪水般湧進人們的生活,寄信不需要郵差、買東西不需要出門,跨越疆距的零時差界限,網路呈現出一個似乎無限美好的願景。
願景中,我們是否忽略了什麼
在現今世界,對於網路時代來臨,歌功頌德式的陳述已然太多,面對世俗一味地稱頌一個後現代變革,我們不免要想想,在這電子洪流中,任何事情都講求效率至上的時代,是不是忽略了些什麼?網路上許多平民致富的傳奇故事,是不是改變了人們原有的價值觀?而網路的快速,真的為我們帶來生活上的便利嗎?
在許多事情都可以「虛擬化」的情況,所謂的真實又具有幾分的真實性?當我們面對網路上爆滿的資訊環境,是否有智慧可以分辨質精的部分?
泡沫成功的過程究竟是對是錯
的確,在數位時代中,人人擁抱網路,網路的資訊高乘載量讓人們著迷,而網路類股的飆漲,更讓傳統的行業莫不想搭上網路新經濟的便車。
許多企業家分析,「創新」是網路行業成功的關鍵,傳統行業深思熟慮的經營模式,似乎不再適用於經營網路事業,能儘快在市場上「卡位」,才是成功的第一要務。不僅是剛入社會的年輕人,許多在傳統行業的高階主管,紛紛放棄高薪轉而投入網路行業,大家都深怕趕不上快速致富的好機會。
於是,這些網路致富的實現,有時改變人們的價值觀,我們擔心,在這樣的思考模式下,努力才有收穫的定律逐漸被動搖。新經濟體制裏,講求的不再是一種對社會價值負責與為人類的生活貢獻,轉而速度至上、商業至上。太快的泡沫成功,讓我們沒有時間檢視過程當中的對錯。
舉一個例子來說,很多人對新經濟抱持樂觀態度,覺得腦筋動得快一定可以成功。但就筆者觀察,網路已經過了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取而代之的是「大者恆大」的定律:即資源或許仍會被已經握有大資本的公司佔據,網路資源恐仍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如果我們過度相信網路能創造美好的未來,不知道應有審慎的態度仔細思考,當網路熱潮化為泡沫,最後反倒被這個大的商業機器所制約。
習慣虛擬交流後喪失真實世界的溝通能力
「網路無國界」是人人稱頌的口號,沒錯,透過網路可以輕易取得世界各國的資訊,運用電子郵件、網路電話,大大節省了時間與距離的成本。網路的便利性解決了物理世界距離與空間的問題,使得人與人的聯繫更無障礙,資訊的傳遞更有效率。
但是,筆者在最近一份《天下》雜誌對於網路行為使用的調查中發現:1999年底,經常上網者的比例從57.5%成長到70%;而上網時數從一週的2.5小時,變成一週7小時。可見,網路雖然節省了人們的時間,但在無形中又讓人花上更多的時間。而網路中最常從事的行為是「與網友聊天、交新朋友等……」。
雖然只是短短的數小時之差,但觀察這行為的改變,習慣於透過電子方式與人溝通,或許在不知不覺中,已影響到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甚至是加深現代人已經嚴重的疏離感。
或許你也有這樣的經驗,和教會的同靈間,可能在bbs上碰面的機會還比在教會中多;而對於就坐在隔壁的同事、同學,透過ICQ或是E-mail聯繫,更多過電話交談或面對面的溝通。
不免害怕,網路雖然縮短了時間及地理上的距離,但是否在無形中拉大了人與人心靈的距離?網路上的社群發展,對實際生活的人際關係,有正面的幫助,抑或只是商人用來發展電子商務的工具?過度相信網路做人際溝通,反而有可能喪失真實世界中的溝通能力。
網路的隱匿性降低明辨是非的能力
除了人與人現實的溝通能力薄弱外,數位時代中,許多年輕人上網聊天、網路交友的風氣盛行,很多人關心,網路上究竟有沒有真情?其實網路人際關係的可靠與否,還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上;但由於網路的隱匿性格,太多的不確定情況下,給予青少年想像空間太大,反而降低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如果現在的社會人心漸趨複雜,那麼,網路社會複雜的可能性還要來得更高,雖然透過網路交往而有美好結局的例子不乏其事,但利用網路詐騙、誘拐的情形也屢見不鮮。
其實,網路是溝通的媒介,工具無罪,但是使用者必須合理地使用它,不須過高期望來看待這個媒介。或許網路雖然縮短人們彼此認識的時間,但感情的真實或虛假,最終還是得留待真實世界來評斷。
如何用智慧篩選爆滿的資訊
前一陣子,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說:「網路上只有資訊而沒有知識。」這個論點或許太過悲觀,由於網路是個媒介,人們可以運用他來傳遞資訊,當然也可以用來傳遞知識。
但目前網路上可以得到的知識相較於資訊,似乎只是冰山一角。因為知識相較於資訊是代價高昂的,在人們使用網路習慣免費的心態上,提供知識者不易得到支持,網路的超連結特性,也讓知識的原創者缺乏保障。
於是,極有可能在這樣供需不對等的情況下,網路上漸漸充斥著為數不少的垃圾資訊,更令人擔心的是,網路中比起傳統的媒體,似乎更容易藏匿色情與不法的內容。這些資訊,在網路上沒有辦法被篩選掉,使用者容易接觸到這樣的內容。我們面對這一切的一切,不能對網路上的資訊一概相信,而必須以智慧來分辨資訊的好與壞。
基督徒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那麼在數位時代的潮流衝擊下,我們須要用何種態度因應呢?
除了之前提到的在恢復舊有傳統價值觀上,在拉近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相處的距離上,在利用智慧審慎明辨參差不齊的資訊上,我們不妨再想想,能夠利用網路來為傳遞福音的工作如何地盡心力。
網路是一個快速、資訊流通的新興媒體,未來更將融入我們的生活,不只是透過電腦,還會以各種形式,透過行動電話、家電、電視。更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型態。雖然網路時代許多道德問題有待思考,但了解網路、善用網路,卻是基督徒處於數位時代的當務之急。
例如,以往很難知道除了周遭者之外的人想法,如今透過電子佈告欄(bbs)、網路討論區,得以接收到各種不同的思想,對於基督徒走出世界,有正面的幫助。
同時也讓教會的話語、基督的福音,不再侷限在教會之中,而是透過網路走進社會。
在網路的世界中,因為人人皆有平等發言權,或許我們會隨時接受到世人的考驗,但在網路輿論中接受嚴苛的考驗,卻能使基督徒透過網路為福音向社會發聲。
當然,人的本質需要愛與關懷,是毋庸置疑的,以網路做福音撒種的工作,更需要用實際的關懷來做跟進。所以正確的態度是,我們以網路為溝通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替代方案,如果一篇好的屬靈文章能在網路上被大量閱讀、被網路族群普遍接納、大量傳遞,相信基督的道理就能從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深入人心。
現在教會正在建置網路基礎設施,都是因著這樣的目的前來,讓教會與教會之間形成較大的福音網絡,在政策的宣導、消息的傳遞上、福音的推廣上,形成一股更強大的力量。盼望在數位時代,我們不要迷失了腳步,抱持正確的態度,有效的運用網路的力量,讓教會的福音工作更加興旺。
(原[青年團契]2000年06月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