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73期2000年6月)
藝文特區:[青年團契]體驗神的慈悲(卷一)談教會發展之規劃原則

許恩得

從〈讓聖經浮現管理的智慧〉一文,我們知道研究與實踐聖經的管理智慧,要抱持積極、熱忱與信心之態度;並以聖經為基礎,透過持續的學習與實踐聖經的教訓過程中,體會神對管理智慧的教導。在〈立神所揀選的人為王〉一文,我們知道戒貪、謙虛與實踐是神規範立王條例之精髓,可作為今日教會選擇領導者的原則,並教會領導者自我規範之依據。規劃是管理過程之首要功能,所以接下來本文將探討聖經中有關「規劃」之管理智慧。

保羅在《羅馬書》第十二章1至8節所說的一段話,可視為聖經中有關規劃觀念的精華。筆者將從教會總體及信徒個體兩個層面,說明保羅之規劃觀念,進而配合現代的管理理論,探討目標形成與落實之原則。

本文先依據《羅馬書》十二章1至2節的內容,以「體驗神的慈悲」為中心思想,從教會整體的觀點,探討教會發展的規劃原則。待下一期再依據《羅馬書》十二章3至8節的內容,以「活出神的恩惠」為中心思想,從信徒個體的觀點,探討信徒前程的規劃原則。

保羅說:「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十二1-2)。從這段經文,我們可以歸納出六個規劃教會發展的基本原則。

愛的招呼──以純正的動機,引導信徒體會神的愛

保羅說:「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勸」(parakaleO),在原文是「招呼」的意思。保羅「以神的慈悲」招呼教會的全體信徒,具有動機與目的兩個層面的宣示。一方面表明他的動機,是出於神的愛;另一方面表示他的目的,在於教導信徒如何體會神的愛。可知「以愛為釐訂目標的基礎」,是教會發展的第一個規劃原則。

從保羅凡事以神的慈悲「招呼」信徒的榜樣,可知教會領導人在經營教會的過程中,能夠以愛為基礎,才懂得以神的愛招呼信徒。若不是以神的慈悲為動機,不但無法招呼信徒,使教會繼續發展;更無法維持持續招呼信徒的熱忱。

從聖經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類似保羅「以愛為釐訂目標的基礎」之原則。例如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馬太福音二十二37-40)。約翰甚至將「愛」視為神的命令,他說:「神的命令就是叫我們信祂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且照祂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約翰壹書三23)。因此,身為教會的領導者,不論在擬定組織的目標,或擬訂自己的人生目標,都必須以愛神與愛人為指導原則。

為什麼教會的領導者要「以神的慈悲」招呼信徒?因為神的百姓常常悖逆神(申命記九24),如神所說的:「我只吩咐他們這一件說:『你們當聽從我的話,我就作你們的神,你們也作我的子民。你們行我所吩咐的一切道,就可以得福。』他們卻不聽從,不側耳而聽,竟隨從自己的計謀和頑梗的惡心,向後不向前。」(耶利米書七23-24)

教會的領導者是否「以神的慈悲」招呼信徒,可以從其言行觀察出來。一個沒有「以神的慈悲」招呼信徒的領導者,當神的百姓犯錯時,往往像亞倫一樣,無動於衷,並將責任歸咎於百姓(出埃及記三十二22)。一個「以神的慈悲」招呼信徒的領導者,當神的百姓犯錯時,往往像摩西一樣,為百姓向神求情(申命記九25-26)。

不單身為教會的領導人應以「敬神愛人」為前提擬訂目標,即使是其他組織的領導人,也應了解以「愛」擬訂目標並堅持到底,才是聰明而且可行的方法。

例如企業家若以「愛」為出發點製造產品,必然會為消費者不斷提升品質與創新產品,以符合消費者的需要。久而久之,自然會開創偉大的事業,賺得可觀的利潤。同理,身為領導者,若能以「愛」帶領部屬,必然會顧及員工未來的前程,不斷給予教育訓練及適當的工作要求,以培養其不可被替代的技術與能力。久而久之,自然擁有強大的工作團隊,達成組織的艱巨目標。

我們在讀聖經的過程中,常常可以感受到神所重用的工人,都是以愛為出發點,積極招呼神的百姓建立共同努力的目標。我們也發現,神所重用的工人在擬訂目標的過程中,與一般的領導者不同。一般的領導者只會在自己有生之年或任期之內,為組織釐訂目標;但是神所重用的工人即使自己即將過世,仍會為組織釐訂目標。

例如約瑟在110歲,即將臨終之時,要以色列的子孫起誓,將自己的骸骨搬離埃及,並鼓勵他們說:「神必定看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裏搬上去。」(創世記五十25)。這種在臨終之時,仍顧念組織發展的領導者,一定是受愛的激勵。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摩西身上。摩西在120歲不能照常出入的時候,告訴以色列眾人說:「耶和華你們的神必引導你們過去(約但河),將這些國民在你們面前滅絕,你們就得他們的地。約書亞必引導你們過去,正如耶和華所說的。」(申命記三十一1-4)

教會的領導人在「以神的慈悲」招呼信徒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付出愛的智慧。首先,愛的付出需要一些傻勁,太精明於計較往往付不出愛;但愛的付出也不能太傻,不能傻到傷害別人或自己。其次,愛的付出需要一點耐力,太急於得到回報往往無法讓對方感受到愛的溫馨;但愛的付出也不能太堅持,不能堅持到造成別人的困擾或斷送自己的前程。愛的智慧就是善用自己的影響力,盡量使別人快樂,也避免讓自己痛苦。

愛的智慧就是不斷充實自己愛的能力,盡量讓別人與自己都幸福。教會的領導人在決心「以神的慈悲」招呼信徒的過程中,愛的智慧就會逐漸增長。大部分愛主的基督徒都會有這樣的經驗:剛開始也許是為了教會的發展,而遵守聖經的教訓;但是當自己具備愛的智慧之後,自然會珍惜每一時刻,讓所有美好的感覺都成真,最後讓自己與自己的家庭都受益。     

(下期待續)

(原[青年團契]2000年06月號)


作者: 許恩得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