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74期2000年7月)
靈修小品:[青年團契]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陸瑩華

如果我們愛得敲鑼打鼓,將所有的愛心行為都暴露在眾人之前,這樣是愛心嗎?如果我們愛得如此理所當然,狂妄囂張,自以為是,這樣是愛心嗎?

** **


有一天,某位同事拿著功德會冊子希望我能奉獻一些錢做好事。我委婉地告訴他,我已經有其他的贊助方式了。這位同事平常非常慈善,我相信他的愛心是十分寬廣而且具有包容性的,因為所有的善心都是值得肯定的,倒也不一定都是同一個方式。

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他的想法居然是:如果你不捐款,表示你不認同這樣有意義的活動,也就表示你沒有愛心。他的武斷讓我為之一震,他的說詞擺明了他是有愛心的,他是如此辛苦地奉獻,而我呢?我是沒有愛心的,只因為我沒有捐這筆錢。對於我所解釋、我有預算、也另有其他去處等話,他一概聽不進去。

他的愛心是如此地理所當然,理所當然到令人覺得豈有此理。打著愛心的旗幟,就可以自誇自己的行為,為所欲為地提出要求嗎?如果別人不同意自己愛心的表現,就可以如此狂妄地數落他人嗎?

愛得如此張狂,也是一種愛嗎?他走後我陷入深思。

環顧四周,他並不是唯一一位以愛之名行張狂之事的人呢!老師以愛之名,以私意行管教之實;父母以愛之名,要求兒女凡事順從,不得有異議;配偶以愛之名,全然掌控對方;兒女以愛之名,動輒要脅父母遂了自己的欲望;同靈以愛之名,動輒要求他人的付出;每個人都愛得如此理所當然,每個人都可以理所當然地要求對方,唯一的理由是:「這是愛」。

不僅如此,有些人總以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只要付出一點點就認為是非要別人知道不可,表面上他不會自誇,但實際上他非弄得你知道不可。不能說是沽名釣譽,也許可以說是對自己的不肯定,所以必須以別人稱讚的言語或眼神來肯定自己;也可以說是對神沒信心,因為所行的愛心善事,沒有信心神會看到聽到,所以必須以自誇的行為來使自己得到安慰。假設如此,那麼聖經上不也對此現象有過說法了嗎?得了人的稱讚,也就算是得了報酬,那麼他不必想要再從神那裏得到獎賞囉!

是麼?這是愛嗎?自誇的愛、張狂的愛,這是愛嗎?假如這是愛,又豈會一逕看到自己的需求,完全不顧他人的感受?

** **


陳在學校時,同學都叫他耶穌。他的愛是默默的,無論是愛神或愛人。有一次我看到陳拿出錢來奉獻時,還在挑選著鈔票的新舊,我心裏納悶著,是要把新鈔留著自己用,所以必須挑出來?還是因為舊鈔要留著自己用?他告訴我,從小他的祖母就告訴他,要奉獻給神的都是要最好的,所以應該是奉獻新鈔。敬畏神的,是心!這是從心底對神的愛。

黃總是謙虛地說,他的學歷不高,但是他不知道他一直是我學習的楷模。每一次見到他,總是希望能像他一樣:他的愛心事奉,不僅表現在一般事工上,也在耐心帶領人信主方面;每一次看到他,總會讓我感到汗顏。對我也是一種提醒,我對自己也常對人說,站在台前講愛心,其實是不及那沉默不語的實行者;因為要牽扶一位老人家過街,不是一件難事,但是要天天服事中風或癱瘓者還能保持笑容與耐心,那才是真正的愛。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並不會把自己的行為當成一件可誇口的事來贏取他人的誇讚。

洪在教會事工上參與甚多,難免有許多指摘,他也總是默默地承受,但是對於被他牧養過,的我心裏明白,他曾經如何地以禱告帶領我們走過高山深谷。其實那時我跟他一點也不熟,他也是一位口拙的牧養者,但是他卻能看出我的軟弱,放在禱告的事工上。經過不少年之後,當我已近中年、頭髮斑白時,才知道他當年是如何地掛心與禱告,這樣對小羊的愛,一種無言的愛心,是如何地無私。他不是偶像型的牧養者,也不是八面玲瓏讓人涕泗縱橫的牧養者,對我而言,他是愛心的實踐者。

剛結婚時,總會有段適應期,然而有一些夫妻同靈會適時出現,或邀我們到郊外走走,或帶著食物來看看當時生活十分艱苦的我們。他們不會開口說:「我們來關心妳啦!」也不會說:「你們該發起熱心了!」但是他們把我們的生活看在眼裏、放在心底。不論在精神上、物質上、他們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就陪在我們的身旁,一同走過的歲月愈多,就愈發體會他們那種深沉的情感,那是一種真正屬於「心靈的家人」的感覺。事隔多年,他們依然不變,不曾談起他們是多麼有愛心,仍然默默地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

與許熟悉,是因為遷移。搬到異鄉,沒有熟人,許多人礙於「聽過」我的名字,保持了很大的距離,那時候因為工作性質的改變、家裏人口的增添、繼續進修的壓力,是最為軟弱的時候。她就近提供了許多的心靈輔導,她不斷地、默默地代禱,從來不曾給我壓力。

假如有機會聽我講課,她必然能夠以朋友立場提出許多建議。後來我發現,她一直是如此地對待每一個人,並不是因為她身為牧者的妻子,而是她一直以神的兒女應有源源不斷的愛心自我期許;在她關懷慕道者的行動中,讓我發現這嬌小的女子,果然有巨大的能量。然而在教會中,她的愛是靜默的。

** **


其實,在友情上我是一個非常非常被動的人,但是神知道我的軟弱,讓我在生命中遇到許多的朋友,他們不斷的以身教來教導我,成為我屬靈上的師長,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他們愛神愛人的心是如此的深厚。

有一句話常被大家拿來勉勵他人:「歡喜做,甘願受。」與它相似的是:「任勞不任怨,無功;任怨不任勞,無用。」如果我們愛得敲鑼打鼓,將所有的愛心行為都暴露在眾人之前,這樣的愛心,是否無功?如果我們愛得如此理所當然、狂妄囂張、自以為是,這樣的愛心,是否無用?愛不是用來指摘別人的利器,真正愛的能力,是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能分辨是非,做誠實無過的人(腓一10),愛是具有反省能力的。

(原[青年團契]2000年07月號)


作者: 陸瑩華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