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77期2000年10月)
自由來稿:[青年團契]告別青契-青契,我們共同的回憶,永遠的懷念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鄭桂芬

在《青年團契》雜誌社工作那段期間,最讓我感佩的是那些《青契》的文字義工們。

當時,《青年團契》是採任務編組制。由三個義工小組分別包辦每個月的主題,以及兩個專欄。主題是當月份雜誌的重頭戲,由4-5篇內容相關的文章一氣呵成,襯托出一個中心題旨。兩個專欄則分別服務不同的讀者群,包括社會青年(社青專欄)以及大專青年(大專專欄)。

主題的設計是由中部地區同靈來負責,小組成員多半是在學校任教的老師及大專教授,少部分是大專生及社青。平均每一個半月開會一次,共同構思主題的綱要及舖陳方式,然後由編輯進行稿件的邀約。社青專欄及大專專欄小組則分別由北部地區對文字聖工有興趣的社會青年及大專在校生來負責。

這兩個專欄小組採自治方式,有獨立的組織及運作方式。他們也是平均每一個半月聚集一次,共同討論專欄的議題,並先由1-2位小組同靈根據大家討論的結果,撰寫成文,然後再交由小組會議審閱、討論而後定稿,可以說都是屬於小組成員共同的創作。

這三個小組均為義工。大家憑著一股對文字宣道的熱忱,以及對雜誌社的支持而加入這個行列。他們有的犧牲假期,有時暫時拋開家務,有的則是放下手邊的課業,利用假日前來參加小組會議;夜晚挑燈撰稿,不知天之將白。大家不為什麼,只是一心期盼下一個月雜誌能順利出刊;期待所寫的文稿能使讀者得到造就,在信仰上一起勉勵精進。

每當雜誌出刊的時候,這些同靈總是懷著忐忑的心情,不知這次出的「菜單」(刊物內容)到底受不受歡迎,到底能不能被認同。偶爾也會偷偷問一下附近的同靈:「這期的《青年團契》,你看了沒有?感覺怎麼樣呢?」往往所得到的回答卻是,「嗯?《青年團契》?我好久沒在看了耶,不好意思。」或者是「我們家的雜誌通常拿回來就『冰』在櫃子底下了。對了,現在出到哪一期了呀?」抑或者是,「不知道呀,我還沒有時間看呢!」而好一點的是,「喔!你是說哪一篇啊?我通常只看後面的見證和小品文喲。」

聽到周遭同靈對《青年團契》這本刊物冷淡的反應,小組同靈熱騰騰的心,頃刻間銷化了。常常有人向我質疑:「教會裏有多少人會看《青年團契》呢?」更誇張的質疑是:「教會的『青年』有常在看《青年團契》嗎?」根據私下探訪的結果,《青年團契》不僅訂閱狀況不理想,似乎連閱讀率也不高呢!唉!同工們的心都涼了一截,「吾等同志的努力,值得嗎?有人在乎嗎?」

每次開小組會議總會發現成員一個一個地逐漸流失。最後往往只剩下小組組長和幾個不願放棄的組員,硬是將場面撐下來。所以,剩下的填補工作,只有編輯自己想辦法。編輯也沒辦法,只好長跪主的面前,求主預備。

所幸,情況並沒有如想像中的悲慘。事實上,教會裏還有許多默默支持《青年團契》的同靈,他們常常謙稱自己是「小兵」。每每用心地將信仰生活中的點點感動,化做一粒粒的文字投稿到社裏來。結果,我們常常發現小兵總是能立大功,平實的字句卻能給人深刻的感動。《青契》的一些小品文竟成了相當受歡迎的篇幅,逐漸變成《青契》的另一項特色。

置身在《青契》面臨青黃不接的時期,常常是這期出刊之後,還不知道下一期的「糧草」在哪裏,夠不夠填滿所有的篇幅。每天為了邀稿和催稿的事,挑燈夜戰。一些負責撰稿的同靈,往往也都在教會擔任重要的幹部或長執。每次要和他們連絡,都得等到晚上十點過後,他們處理完教會的工作回到家,才有辦法。

就算能連絡得上,他們也未必有時間替雜誌撰稿。做編輯的,常常打了很多電話,卻邀不到任何稿件。電話打到有些同靈一聽到我的聲音,就知道是來討「稿」債的。哇!真是「惡名昭彰」了。我常安慰自己:「唉!沒有辦法,為了順利出刊,只有使盡渾身解數,以十二萬分的熱忱,感動作者答應動筆囉!」

果然,由於真心誠意的邀約,也獲得許多作者爽快的允諾。甚至有幾位長執及同靈自願成為雜誌社的「救難急先鋒」,承諾只要雜誌社「有難」(缺稿)找他們,絕對義不容辭。有了他們無怨無悔的支持,以及許多同靈的鼓舞,讓我幾乎要下沉的手,終於有力量再度舉起。

在《青契》工作大約一年的光景,我自慚未能帶來任何貢獻。倒是因為《青契》讓我有機會認識了許多在艱困中為《青契》催生的文字同工前輩。還有許許多多為《青契》默默耕耘不計報酬的志工群。我看見他們的努力,感受他們對《青契》的情與愛,彷彿在呵護一個從自己而生的孩子。他們的典型,他們的汗水與專注的眼神,一幕幕深深刻劃在我的腦海。他們對我個人的期勉與教導,是我一生中相當珍貴的資產。因為,我的性格,我的品德,在與他們往來的過程中,被改變、被雕琢。

現在,《青契》即將走入歷史,未來三本雜誌合刊所變成的風貌,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相信,《青契》將成為我們共同的回憶,永遠的懷念。也相信將來有一天,當文宣工作需要我們的時候,曾經參與《青契》的同工們都將會義不容辭。

最後,讓我們齊心祝福這個即將有所蛻變屬靈刊物,蒙主喜悅。阿們。

(原[青年團契]2000年10月號)


作者: 鄭桂芬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