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78期2000年11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本會神學教育與研究現況的檢討

吳明真

一、前言

本會曾有人認為,神學是一種知識,會叫人自高自大(林前八1),因此反對讀神學,強調只要依靠聖靈的啟示與帶領,教會就會興旺。事實上神學是研究有關神的學問,其最終目標是要學像神。在今日人人是祭司的時代裏,神學教育與研究是教會發展的基礎,今日有健全的神學教育與研究,方能提昇信徒的信仰素質,才能有明日健康的教會。

近年來,大專院校愈來愈多宗教學系與宗教研究所設立,教育部也將開放採認神學院的正式學歷。筆者有鑑於此,深感本會若要邁開大步,向外拓展,有必要針對神學教育與研究將近40年來的發展與演變,作一全面檢討與分析,以鑑往知來,精益求精,再接再勵。

二、本會神學教育與研究的現況

神學院是本會最高神學教育訓練與研究機構,其任務在於培育傳道、聖職人員,塑造屬靈領袖的靈命、品格、學識;並研究本會教義,使真理能傳承,進而發揚光大。有進步的神學院,才能有長進的傳道人,才能提昇信徒的品質,才能促進教會的增長。以下擬對本會神學院現況作一初步檢討。

(一)科系與學生

1.正科班

神學院創設於西元1963年9月,創辦當初,設有神學系,修業二年,招收大專畢業青年,男女兼收。由表(1)可知二年制神學系共辦了八屆,有畢業生17人,均為平地生,其中姊妹1人,有3人離職。畢業生目前有擔任神學院院長、專任講員,總會處負責、教區區負責,聯總部負責、傳道。可知招收大專畢業生就讀的二年制神學系畢業生表現優異,此種學制應繼續保持。

■表(1)二年制神學系畢業生

期別畢業年度人數離職
第一屆1970年2(女1人)2
第二屆1974年10
第三屆1975年10
第四屆1976年41
第五屆1978年30
第六屆1979年30
第七屆1980年20
第八屆1981年10
合計 17(女1人)3


設二年制神學系的同時,也設有神學專修科,修業三年,招收高中職畢業青年,男女兼收。由表(2)可知,畢業生有68人,女生3人,離職人數有8人。

■表(2)三年制神學專修科畢業生

期別畢業年度人數平地生原住民離職
第一屆1966年8(女1人)801
第二屆1967年8(女1人)442
第三屆1969年11(女1人)562
第四屆1970年5231
第五屆1971年3120
第六屆1972年6241
第七屆1973年3300
第八屆1974年4040
第九屆1976年2200
第十屆1977年6330
第十一屆1978年3301
第十二屆1979年3300
第十三屆1980年1100
第十四屆1981年3210
第十五屆1982年2110
合計68(女3人)40288


1982年起,神學系與專修科合併神學系,修業四年,招收高中職畢業以上青年。由表(3)可知,畢業生有71人,其中沒有女生;離職人數有1人。

■表(3)四年制神學系(宣牧組)畢業生

期別畢業年度人數平地生原住民離職
第一期1984年3210
第二期1985年8530
第三期1986年2201
第四期1987年7610
第五期1988年3120
第六期1989年6510
第七期1990年3300
第八期1991年4220
第九期1992年4220
第十期1993年3120
第十一期1994年6150
第十二期1995年4400
第十三期1996年3300
第十四期1997年5410
第十五期1998年3120
第十六期1999年3210
第十七期2000年4310
合計7147241


1989年起,四年制神學系分設宣牧組與宗教教育組,宣牧組限收男生,宗教教育組男女兼收,且有公費生及自費生的制度。由表(4)可知,宗教教育組畢業生只有6人,其中女生5人,除一人因結婚離職外,有2人擔任傳道工作,有3人在總會及區辦事處工作。

■表(4)四年制神學系(宗教教育組)畢業生

期別畢業年度人數平地生原住民離職
第一期1993年2(女2人)200
第二期1994年2(女2人)201
第三期1995年1(女1人)100
第四期1996年1100
合計6(女2人)601


其他教派神學院在1976年至1980年間,神學生中女生佔62%,本會神學院創設初期曾有女生4人就讀,佔5%,後神學系宣牧組限收男生。本會女生信仰較佳,又有事奉的熱忱,目前各地教會婦女事工十分薄弱,亟需女傳道推展婦女工作,神學院應重估女傳道的潛力與貢獻。

2.短期神學訓練班

神學院為了推行全民神學教育,設有短期神學訓練班,分為社會、大專及長青等三組。社會組設立於1982年9月,修業三年,共修完30個學分,每年受訓一個月,初期只接受弟兄,1989年6月起增收姊妹,已婚者需徵得配偶同意始准入學。至2000年止,結業人數如附表(5)共計259人。1998年因學員學習精神差而暫停招生,2000年9月神學院院務會議決議,恢復開班,每年2月及8月各舉辦八天。

■表(5)短期神學訓練班(社會組)結業生

期別結業年度男生女生合計
第一期1984年8-8
第二期1985年5-5
第三期1986年5-5
第四期1987年9-9
第五期1988年4-4
第六期1989年13-13
第七期1990年12-12
第八期1991年6915
第九期1992年10818
第十期1993年161430
第十一期1994年111526
第十二期1995年14620
第十三期1996年101828
第十四期1998年111021
第十五期1999年18523
第十六期2000年15722
合計16792259


大專組設立於1984年7月,修業三年,共修業30個學分,每年受訓一個月,至2000年止,結業人數如附表(6)共計181人,其中姊妹人數多於弟兄。

■表(6)短期神學訓練班(大專組)結業生

期別結業年度男生女生合計
第一期1986年7613
第二期1987年61016
第三期1988年426
第四期1989年5510
第五期1990年6511
第六期1991年5813
第七期1992年369
第八期1993年279
第九期1994年448
第十期1995年628
第十一期1996年5510
第十二期1997年91322
第十三期1998年9615
第十四期1999年5914
第十五期2000年61117
合計8299181


長青組於1995年11月開辦,年齡限制60至70歲,身心健康者,每年上課兩期,每期一週,四年共修業20個學分,至2000年止,結業人數如附表(7)共計50人。

■表(7)短期神學訓練班(長青組)結業生

組別期別結業年度男生女生合計
西區長青組第一屆1999年19221
台語長青組第二屆1999年61420
第三屆2000年729
合計321850


短期神學訓練班結業學員,有的報考神學院,投入傳道工作;有的投入地方教會聖工,熱心事主;有因家庭因素尚未參與教會事工,但對個人信仰仍有很大的助益。

(二)師資與研究

神學教育與研究面對的最大困難,是師資人數與水準不足問題,隨著教育普及,
學生程度的提高,師資亦應充實及提昇。

1.現有師資

目前神學院聘有講員30人,專任講員有4人,其中2人兼任行政工作。以教育部規定的標準,一個班級至少應有二位專任教師,神學院至少應有六位專任講員。兼任講員有26人,其中15人係屬資深傳道,負責聖經釋義課程的講授;11人屬長執或弟兄、姊妹,教授其他相關的課程。兼任講員比例高達87%,以本會傳道佔大多數,平日已有很繁重的牧會行政工作,又要於神學院授課,採集中連續式的排課方式,準備課程所能花費的時間實在有限。我們並不否認資深傳道的豐富屬靈知識與牧會經驗,但將神學教育的重責大任放在多數兼任傳道身上,教學素質是否良好值得檢討。

2.師資培訓

神學院為使師資不致匱乏,曾訂有師資培訓辦法,於1992年訓練第一期四名儲備講員,期間為四週。歷年培訓人員參見表(8),培訓的講員,目前有擔任神學院專任講員,有的在短期神學訓練班或各區的延伸神學教育班授課。師資培訓期間太短,只有四週;且傳道工作太忙,無法抽空參加。第四期原預計於1996年培訓三名儲備講員,後因無人參加而停辦至今。

■表(8)師資培訓人數

期別開辦時間參加人數
第一期1992年4人
第二期1993年3人
第三期1995年1人
第四期1996年0人


3.研究成果

神學院師資多未受過神學研究方法訓練,且行政工作過於忙碌,要協助靈恩佈道會、講習會及訓練班,難以靜下心來從事研究。

根據信徒代表大會議案中神學院的報告,五年來專兼任講員新出版之教材有五人共計九本,如表(9)所示,內容多為簡略式,且未附註說明參考資料來源。

■表(9)神學院專兼任講員出版之教材

出版年度書名作者
1995年教牧協談張瑞哲
1995年新約聖經入門陳勝全
1996年十條誡命邱義雄
1996年傳道書許奇英
1996年律法的重申(申命記講解)陳勝全
1997年十誡與現代生活邱義雄
1998年出挨及記羅真聲
1998年查經法羅真聲
1998年婚姻輔導學羅真聲


(三)課程

如將課程內容分為聖經神學、系統神學、歷史神學、實踐神學、宗教教育、宗教與文化、普通科目及選修科目等八類,由表(10)可知,神學院、宣牧組課程以聖經神學及實踐神學所佔比重最高,歷史神學與宗教教育所佔百分比甚低,而與中國宗教與文化有關的本色課程完全沒有開設,也不講授現代神學思想有關的課程。課程表中雖列有選修科目如英文查經4.5學分,但因故暫不排課,以致所有課程皆必修,沒有選修課程。神學教育與研究跟環境及時代是分不開的,神學院宜設立課程委員會,請院內外專家學者,每兩年一次,按教會的需要、社會的情況、神學的潮流檢討課程的安排,必能對學生更有助益。

■表(10)神學院宣牧組課程內容分配表

科目類別學分數百分比
聖經神學60.553.54
系統神學63.31
歷史神學43.54
實踐神學25.522.57
宗教教育10.88
宗教與文化00
普通科目11.510.18
選修科目4.53.98
合計113100


(四)圖書

神學院圖書館現有中文書籍10,000冊,外文書籍5,000冊,期刊40種,中文書籍及期刊中有些並不直接與基督教神學相關,至於外文神學期刊則付之闕如。如能增購圖書、期刊,充實館藏;增購電腦、光碟,使圖書館網路化;並與其他神學院圖書館館際交流合作,互通有無,當有助於神學教育與研究。

(五)經費

其他教派神學院經費來源多仰賴差會的資助,隨著經費預算的逐年增加,差會補助的逐年減少,也開始向學生收取學費。本會神學生除宗教教育組可選擇自費就讀外,均為公費生,依表(11)所示,2000年神學院歲出預算為10,324,718元(不包括專任講員及辦事員的薪資,佔總會歲出預算總額的5.41%,其中最大筆支出為學生津貼,佔74.43%。)我國憲法第164條規定,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在中央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15%,為加強神學院師資陣容、設備,並鼓勵優秀學生就讀,似應逐年提高神學院的經費預算。

■表(11)2000年神學院歲出預算

項目金額百分比
學生津貼7,684,70874.43
教員津貼旅費659,7806.39
伙食費490,0504.75
教材費432,0004.18
圖書館343,0003.33
神訓班125,4001.21
其他588,8805.71
合計10,324,718100


三、本會神學教育與研究未來的發展策略

目前社會環境、信徒教育程度、思想及生活方式,與過去迥異,在老一輩傳道已逐漸凋零,而新一代接棒人卻後繼無人之際,如何能將真教會優良傳統繼承,並進一步發揚光大,須有一套前瞻性的發展策略。

教育與研究是百年大計,成果一時很難顯現,過去我們太重視於立竿見影的建堂、牧會、佈道,而對於基礎工程的人才培育與研究工作較為忽略,以致於產生人才斷層現象,如何培育人才。如何急起直追,以下是個人的幾點粗淺建議:

(一)提昇師資素質

根據東南亞神學教育協會規定之標準,神學院須達「兩位博士及四位碩士」的最低標準,其授與的學位才被承認。最近教育部想開放宗教學院的設置,師資水準亦應達到教育部規定的標準。神學院應訂定「獎勵教師進修辦法」,讓現有專兼任講員可再進修,取得學位;新聘專任講員應有碩博士以上的學位,其待遇應比照一般大專院校教師,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

(二)提昇研究水準

神學院應每年出版一份神學研究的刊物,使講員與同學有地方發表神學著作。每月舉辦一次學術講演,每年舉辦一次學術研討會,使院內外人士能有公開討論神學的機會。訂定「獎勵教師學術研究辦法」,「獎勵教師出席國內外學術會議辦法」,以鼓勵講員從事研究。此外,應訂定「專任教授休假辦法」,使資深講員能利用一年休假期間從事寫作。

(三)提昇學生素質

近年來台灣教育普及,信徒知識水準提高,傳道素質亦應提昇,建議神學生男女兼收,並限制招收大專以上畢業的青年。

四、結論

回顧本會過去的神學教育與研究,心中充滿感恩,若非是神的帶領與祝福,在師資不足的情況下,我們是無法培育出許多的傳道與聖職人員。在今日知識爆炸的時代裏,我們是否能將神學教育與研究持續發展,則看是否能針對現況的缺點,提出改善的策略,並能徹底執行。

教育是百年大計,今天我們多訓練一個高素質的神學生,將來的教會就多了一個優秀的傳道;今天我們多培育一個研究人才,將來教會就多了許多優良刊物及文章。今日的神學教育與研究怎樣,將來的教會也將怎樣,因此希望真教會能重視神學教育與研究相信有了靈智,加上本會固有的靈力、靈德,必能使教會健全永續的發展。

參考資料

1.〈神學教育發展與策略〉,林永基,真耶穌教會第一屆國際研討會,1993年3月。

2.《真耶穌教會台灣神學院創設32週年紀念刊》,真耶穌教會台灣神學院,1996年2月。

3.《神學教育現況檢討》,蕭克諧,第二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彙報,1982年3月。

4.《台灣教會面面觀》,史文森,台灣教會增長促進會,1981年5月。

(原[青年團契]2000年11月號)


作者: 吳明真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