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79期2000年12月)
海外來鴻:[青年團契]孤雛淚篇之三-家徒四壁

淑琦

Auto在印度Pammal教會的郊外、黑漆漆的路上奔馳著。今天晚上我打定主意,無論如何一定要到三個孤兒們的家去過夜。

剛才一聽到我說要到小孤兒們的家過夜,亞伯拉罕立刻表示反對,他說:「那條路上有強盜!太危險了!」只是一直放心不下孤兒們生活狀況的我,還是決定要把握最後的機會去看看他們,希望能多了解、關心一下他們實際生活的情形。

記得兩年前,初次到小孤女們的家訪問時,這裏附近還是一片荒郊野地,交通極其不便。然而這次來,卻發現附近正在開闢一條新的快速道路,想必將來交通會比現在方便許多。只是在新馬路尚未完工之前,卻因接近十月雨季的關係,每天晚上所必下的幾場雨使我們所走的路泥濘不堪、難以行駛。一路上,只見司機和車子都繼續努力不停地跟泥濘和大雨奮鬥著。

坐在後座,忐忑不安、擔心會不會真的碰到強盜、正在心中默禱的我,望著窗外漆黑的夜和飛逝而過的雨,只覺一切彷彿在夢中。啊!一個小女子,千里迢迢跑到印度來,不住在舒服的訓練中心或是他家,還堅持說一定要到那個最窮的孤兒家去過夜,到底所為何來?目的何在?亞伯拉罕心裏大概永遠想不透吧!

「到了!」兩位專程陪我來、保護我的年輕弟兄打斷了我的思緒。

打開Auto擋雨的帆布窗簾往外探頭一看,果然就是我所熟悉的鄉村景色和蜿蜒小徑。看看路旁經過的幾戶住家,有些早已經睡了,才剛過9點而已,在沒有能力買電視、又沒有什麼夜生活的印度社會,鄉下人一般都睡得早。

聽到門口的Auto和說話聲,可能才剛就寢的孤兒們的家,竟然突然點起了燈!我很驚訝他們家竟然有電?因為,在印度,即使電力的申請只是幾千個盧比的費用而已,然而對許多沒有隔宿之糧的窮人來說,電燈或電扇仍然是奢侈品,不是家家都出得起這區區幾千元的。直到1998年,甚至還有少部分教會都沒有能力申請電力設備呢!還需要IMC(印度聖工小組)和國外信徒的經費援助才有能力申請呢!

「啊!你們家有電!」我吃驚地問孤兒們的外婆。前幾次都是白天來,沒發現他們家竟然有電燈。

「是啊!鄰居幫的忙,分些電給我們。」經他們這一說,我才想起,在訪問的時候,的確曾經跟帶路的尼克森聊天談過這件事,他說有些窮人家的電,是屬於非法偷接、從隔壁鄰居接過來共用的電,因為對窮人來說,幾千盧比的裝設費,實在是太貴了,根本不可能付得起!這樣的經驗,在台灣四、五十年前的社會也曾經發生過。

看到我半夜來訪,他們全家似乎顯得很高興,兩位年輕的印度弟兄趕緊告訴他們我晚上打算住在他們家。

「啊!我們很歡迎,可是家裏沒有鋪水泥,連草蓆都沒有!怎麼好讓妳睡在土地上呢?」孤兒的外婆誠懇地解釋著。

「沒有關係,你們能睡,我也能睡!不必擔心。」雖然我把從台灣帶來的鋁箔墊早已經送給了寡婦,然而我相信,既然主人長年都能住了,我住一晚算什麼?何況又不是露宿街頭!

「我馬上到鄰居家去借!」看到我手上提的、身上背的大包小包,老祖母大概也不好意思叫我再原車回去,說完就立刻轉身往附近鄰居家走去。

「啊!謝謝您!那就麻煩您了。」真高興他們不嫌我增加他們的麻煩。

我打從內心是真的很喜歡這一家人,他們很純真、很善良,跟外面世界所說、所想狡猾的印度人完全不一樣。事實上,這兩年來在印度旅行,接觸到一些主內或一般的印度人,我發現一般人所說的負面印象、貪心狡猾的印度人,其實只是少數的某些人,特別是跟旅遊業有關的人而已;大部分上階層或中下階層的印度人,其實還是很純真、可愛善良的。尤其是住在鄉下,像Chengalput及Tirunilai教會的信徒,更是可愛得叫人心疼。

看著老祖母去借草蓆的背影,我回頭問年輕的弟兄:「草蓆一張多少錢哪?」

「大概40到50盧比左右吧。」他們回答。

「啊!那並不是很多錢,卻是他們生活所必需的基本需要,為什麼沒有買,要讓全家睡地上呢?」透過翻譯我問外公。我知道四、五十盧比大概是外婆兩天的工資,或是外公一天的工資,如果找得到工作的話。(註一)

「可是,如果我們買了草蓆,那天就沒有飯吃了呀!我們並非是每天都有工作的。」啊!我心想,竟這樣淒慘!只不過不到一塊多美金而已啊!何況草蓆對印度人來說,就像是我們的桌子、椅子和床一樣重要,是屬於生活必需品呀!竟然連這最基本的一點需求都買不起。在台灣,我只要隨便吃一頓飯都不只這個錢哪!然而他們卻是連這最基本的需求都買不起!

一邊嘆息、一邊轉頭看著屋內他們小小的家,全部大約四坪左右的面積,裏面放眼所及的一切就是他們一家人全部的財產:兩個裝水的塑膠瓶,幾個煮飯、盛飯的小甕和鋁鍋,以及椰葉屋頂下、塞在樹幹樑柱下的幾團衣物,如此而已。比照在台灣社會裏我們自己家裏的豐富、一無所缺,只能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他們小小的家。看了叫人好心疼,這一家大概是我所知道,印度教會同靈裏最窮的一家人了。

「您最近工作還好吧!」透過翻譯,我和老祖父聊了起來。我知道老祖父以前有一段時間也是酗酒得厲害,家庭經濟因此長期陷入困境。然而自1998年開始,在教會的積極關懷和幫助之後,他表示願意戒酒並且開始積極找工作,他所做的正是搭建或修補椰葉屋頂的工作。

「工作不好找啊!我的年紀大了,無法像年輕人一般身手那麼矯健靈敏,常常找不到工作呀!」許多人以為印度人懶惰不肯出去工作,才會導致貧窮,卻不知道這是整個印度的政治、社會、經濟和宗教等諸多問題所糾葛導致的結果,絕非生活在外面世界生活安逸、社會安定、就學和工作機會都很多的人所能了解想像的。我知道他們當中許多人,都是願意工作,但是卻很無奈地找不到工作!

「如果找得到工作做,您一天的工資是多少呀?」我知道在落後國家,尤其是印度,因為人口過多、勞力過剩,一般勞工階層的工資都不高。

「大概是40到50盧比左右,不一定啦!最近常下雨,很難有工作做的。」那倒也是,一般人要修補或是換新屋頂,當然是要選在旱季不下雨時進行,免得到雨季時飽受漏雨之苦啊!

在印度,每天靠出賣勞力維生的貧窮人,是真的不一定每天都找得到工作的,常常是做一天,休息幾天的。這樣的情形,不只是發生在文盲或者農人及勞工身上,就連讀過書的年輕人、知識份子也是如此。前兩個星期跟Ambarthur教會的Vedamanickam執事出去訪問時,我們也曾經談過這個問題,不是不願意出去找工作,而是工作機會太少、工作太難找,整體社會經濟並不活絡啊!

有些工作不是只單看你的學歷或能力而已,他們甚至還要看你是生在什麼階級才考慮要不要讓你做呢!教會裏的信徒大部分是屬於最下階層的勞工、農夫以及奴隸階級,找工作比其他中上階級的人辛苦。一些教會裏大學或專科畢業的年輕人,即使畢業好幾年了,有些也是到現在還一直找不到適當、穩定的工作;像Vedamanickam執事和Chengalput教會傳道的兒子就是其中兩位。其實,這樣的情形在印度是很普遍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然而卻是在台灣或是其他生活在已開發國家信徒所難以了解或想像的。

說著、聊著,外婆卻是空著手回來了:「真是抱歉!到處借不到!」她一臉歉然。「沒關係,我可以睡的,您不用擔心!沒問題!」其實,我到印度來的目的,原本就不是要來此享受,而是希望能真正多了解一點他們的生活,希望能夠在適當的情形下,給他們一點合宜的關懷;所以,睡一個晚上的泥土地,實在是算不了什麼;更何況唯有如此,也才能真正知道他們的實際生活情形啊!

「我們還是進去屋裏去吧!」送走了司機和兩位年輕弟兄,我們就彎著腰進屋裏交通聯誼去了。

印度的茅草屋屋簷有些蓋得很低,入口的門也很矮小,必須低下頭、彎腰駝背,有些甚至需要半蹲半爬才進得去。因此,訪問的時候,我們經常笑著說,到印度的窮人家,正是學習謙卑的好機會。

進入他們的家,會發現跟許多典型的印度人家一樣,小小的空間被一堵半人高的土牆隔成前後兩個房間;前半部分,大概一坪多左右的空間而已,然而這一坪多裏卻不但是他們家的廚房兼餐廳,還是他們的Living Room以及接待客人的客廳,同時還是家裏男性或男主人夜裏睡覺的地方呢!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後半部分則是家中婦孺睡覺的臥室,大概兩坪左右。

放眼望去,屋內的陳設除了剛才所看見、描述的以外,再沒有其他東西了!就連我在許多平常人家訪問時可以看見當地人儲藏米糧的米甕也見不到,更不要說是一般人平常用來當作坐墊、睡墊使用的草蓆了。由此可見這一家人貧困的程度,真只能用「家徒四壁」來形容。

看到他們家的貧困和缺乏,我心裏不禁想起聖經上所說:

你弟兄中若有一個窮人,你不可忍著心、揝著手不幫補你窮乏的弟兄。總要向他鬆開手,照他所缺乏的借給他,補他的不足。(申十五7-8)

想到主耶穌在《路加福音》十六章所說的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不知道我們生活在社會富足、國家安定的信徒,除了感謝、享受主所賞賜的平安富裕之外,是否也能以感恩和憐惜的心,適當地去關懷、並且看顧我們身在貧苦困難社會中的同靈呢?

顧念他們生而為人最基本的需要呢?讓自己所擁有的富裕,除了給自己的家人有好的日子過以外,是否也能再多發揮一些作用,適時地去幫補軟弱肢體的需要?因為,這不也是財主與拉撒路的比喻裏,主耶穌要我們學習並且去實踐的精神嗎?

給予身心軟弱、家境過度貧困的信徒安慰和救助,適當的關懷和照顧孤兒寡婦、孤苦無依老人等弱勢族群,在人道及生活上最基本的需要,真正發揮「主內一家」的精神,這才是主耶穌愛的實踐、是基督教應該有的精神啊!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
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
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
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彌六8)

備註

註一:在印度,工資多寡依工作性質而定,因人口過多、勞力不值,一般說來,男性勞工的薪資大多在30至50盧比之間;女性勞工則在20至30盧比左右。亞洲金融風暴之後,盧比也跟著貶值,1999年九月,一美金大約可以換得38至將近40盧比左右。匯率隨著市場時有變動,官方和黑市匯率也不盡相同。

(原[青年團契]2000年12月號)


作者: 淑琦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