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79期2000年12月)
藝文特區:[青年團契]活出神的恩惠(卷四)談基督徒前程發展之原則

許恩得

二、互相聯絡作肢體

教會發展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許多肢體,若只發揮自己的用途,並培養自己具備獨特的能力,可能各自為政,互相抵消力量。所以保羅說:「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裏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也就是說,使徒保羅強調基督徒還要相互聯絡其他肢體(與其他人配合),在基督裏成為一身的組織觀念。基督徒若要成為組織中互相聯絡的肢體,必須把握三個基本原則:

1、要有好行為

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光,……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五14-16)。在此,耶穌對所有的基督徒提出指導:社會是黑暗的,一個基督徒單在社會上或教會裏成為有用的人,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眾人因看見自己的好行為,而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好行為是世上的光,對世人有引導的作用,發揮影響世人的力量。如何成為世上的光?聖經教導我們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哥林多前書十23-24)

2、能夠參考別人的意見

基督徒具備工作的能力與影響世人的好行為之外,還要能夠參考別人的意見,積極學習新的工作技能,準備接受新的工作任務。因為神常透過別人來告訴我們未來所當作的事(使徒行傳九6)。

例如,神透過亞拿尼亞告訴保羅要在外邦人及君王面前傳福音;透過巴拿巴告訴保羅到安提阿傳福音。可見在人生經營的過程中,能夠參考別人意見的人,才能與其他相關人互相聯絡作肢體。

3、等待投入工作的時機

等待神透過人來告訴我們所當做的事之另一層意義,是告訴我們除了要把目前的工作做好之外,更要不斷配合未來的工作,培養所需的能力與技能。《傳道書》說:「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傳道書一11)。人類有健忘症,必須靠永無止息的創新才能持續引起別人的注意。不知或不願持續學習的人,必定會被淘汰。就如Peter Ellyard所說:「如果今日你不活在未來,那明天你會活在過去。」聖經也說:「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得後書三18)

當你認為一切就緒,卻等不到神透過人來告訴你(妳)所當做的事時,最大的可能是你(妳)所具備工作的能力與影響世人的好行為還要加強。等待投入工作時機的最好的方法是更努力把目前的工作做好,而且更積極培養未來工作所需的品德、能力與技能。不能等待投入工作時機的人,容易犯上「急」的毛病,不容易與其他相關人互相聯絡作肢體。

以「善盡職責」為依據


保羅認為:「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信心的程度說預言;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羅馬書十二6-8)。不論是專一執事、專一教導、專一勸化、誠實施捨、殷勤治理或甘心憐憫人,都是「善盡職責」的表現。所以基督徒發展前程的第四個基本原則是:以「善盡職責」為依據。

如何促使一個人自覺使命、善盡職責?在此提出四個方法:

一、感受到神的選召

促使一個人自覺使命、善盡職責的最有效方法是感受到神的選召。例如摩西、耶利米、耶穌的十二位門徒及保羅等人,之所以自覺使命,是因為神的話臨到他們。

今天,神的話隨時臨在我們身上,只要我們願意隨時從聖經領受神的話,當我們讀經過程中,對某些話特別有感受,且內心火熱,就是我們自覺使命的時刻。

當我們感受到神的選召之後,應該及早充實自己,積極準備因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台灣在去年(1999/9/21)發生百年來最大規模的地震,這個災難粉碎了許多台灣同胞的家園、親人,與夢想。相信經過這次的災難,許多人對人生觀會做重大的調整。透過這次的大地震,也應該可以震掉一些基督徒的雜念與幻想,讓基督徒有更安靜的心,去完成善盡職責的要求。體會到「我必不至死,仍要存活,並要傳揚耶和華的作為。」(詩篇一一八17),及保羅所說:「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之道理。(腓立比書一20)

二、相信任何環境與機會,都是神的安排。

促使一個人自覺使命、善盡職責的第二個方法是:相信神會為每個人未來的需要,安排其成長與學習的環境與機會。

我們可以從神對耶利米說的話得到這個觀念:「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耶利米書一5)

神要派耶利米作列國的先知。就時間上說,是在耶利米出生之前;就方法上說,是將耶利米安排為祭司的兒子,並在亞拿突城(耶利米書一1)出生。我們知道亞拿突是利未人的城邑(約書亞記二十一18),自所羅門王時代,就已安排祭司在此居住(列王紀上二26)。因此,耶利米從小就有當祭司與先知的學習環境與機會。以賽亞當先知,亦有類似情況(以賽亞書四十九1)。

相信任何自己所遭遇的環境與機會,都是神要自己扮好角色而安排的人,較能自覺使命、善盡職責。

三、相信任何環境的變化,都是為訓練自己所需具備的能力。

促使一個人自覺使命、善盡職責的第三個方法是,相信神讓每個人的環境發生變化,都是為訓練他所需具備的能力。

例如,神為訓練約瑟具備到埃及當宰相所需的能力,以保留以色列民族的生命,就讓他經歷不同環境的磨練:小時候品性端正(創世記三十七2),擁有被寵愛的條件,也體會被忌妒、恨惡的人生經驗(創世記三十七4):被賣到異國之後(創世記三十七28),擁有獨立管理家務的能力(創世記三十九1-6),也體會被誣告的人生經驗(創世記三十九7-18):被下監後,擁有管理囚犯之專業知識(創世記三十九22),也體會被遺忘的人生經驗(創世記四十23)。因此,約瑟具備當宰相所需的能力與度量。

神要重用的人不會無緣無故,或突如其來地產生。而是神在為他(她)的成長與經歷做適當的安排,然後讓他(她)能從環境的變化中學到所需的能力,並通過神所安排的考驗之後的結果。

俗話說,宰相肚內好撐船。我們從約瑟的例子可以知道,不是當了宰相之後,度量自然會變大;而是想要有機會當宰相的人,度量必須大一點。

相信神讓每個人的環境發生變化,都是為訓練他所需具備能力的人,較能自覺使命、善盡職責並努力學習。

四、適應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的角色,也是盡職的表現。

最後,人生的歷程可分為許多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會面對不同的問題與使命,每個階段的任何抉擇都有可能導致「危機」。因此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需要不斷地探索、學習,與修改,此過程永無止境,直到死為止。

雖然社會上的一般人都強調爭取好的職位與權柄,但是聖經卻教導我們,提供有用而獨特的功能,比爭取好的職位與權柄重要。所以扮好自己的角色比扮演世人所羨慕的角色重要。因為只要做好分內不多的事,自然有人會找我們做更多的事(馬太福音二十五21);只要做好分內最小的事,自然會得到管理大事的權柄(路加福音十九19)。

所以適應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的角色,也是盡職的表現。聖經也說:「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三13、14)(全文完)

(原[青年團契]2000年12月號)


作者: 許恩得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200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