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宇
前情提要
從小接受宗教教育薰陶的俊偉,一直以來遵守著由信仰而來的價值規範,雖然在成長的經驗裏時有衝突與懷疑,但是教育與習慣的交集,理所當然的價值模式早在生命裏根深蒂固。
當他聽到為安對基督徒的批判:「基督徒是自以為是的一群,沒有包容力,無法接受新的事物與觀念,一味地讓宗教思想挾制自己,視自己的價值為唯一的真理。」一時之間,信仰的衝擊令他矛盾不已。
自有一套信仰模式的信宏,對為安的想法不表認同,他表示每個人都是經由不斷的社會化而形成現在的個體,不單是基督徒的價值觀是被養成的,因此,就價值觀本身而言,不該有優劣之別。
一番互動雖不足以稱之為論戰,卻讓俊偉收穫甚豐,面對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之間明顯的差異,他有更深入的理解,對於基督徒的身分,也有更多的體認。
** **
俊偉怎麼也沒料到,上大學後需要經過這麼多信仰思考。
靈恩佈道會前一週,教會卯足勁為傳揚福音全力衝刺,晚間聚會都是勉勵性的講道,聚會後的加強禱告也不可少;到了安息日,以「宣道的挑戰」為主題,說是信仰要有世界觀,福音要傳到地極,但是要如何傳出去,困難重重需要大家再深省。
講台上,傳道訴說教會目前世界傳道的現狀與瓶頸;講台下,有人大發熱心立志傳福音,有人思索安內攘外的優先順序,有人認為遙不可及而嘆息,有人覺得盡人力、聽天命,有人反觀諸己思考自己的信仰問題,不過大部分的人都是聽聽而已。
「等一下我們要大掃除和發傳單,如果有空的人,歡迎留下來幫忙。」會後,報告最近福音組的積極跟進與詩班練習情況,傳道鼓勵大家繼續努力,並說明接下來需要大家一起配合的工作。
教會全體動員看來如此壯觀,俊偉邊打掃邊想:都市教會就是不一樣,人多好做事,不但打掃、發傳單能分工,連靈恩佈道會都格外隆重;又是福音組跟進、各種詩班獻唱,還有網路發布訊息,真是應有,盡有花招百出,如果在鄉村教會,這些事根本不可能這麼做。
過去他在家鄉參加靈恩佈道會,總覺得像過年,除了大掃除之外,其他的就是等待,別說詩班獻唱,就連發傳單的工作有時都省略了。儘管這與信徒人數、職業、信仰模式有關,但兩相比較之下,其中差異對俊偉而言,感受深刻自然不在話下。
「家信、俊偉你們兩個過來,這邊留給爸爸媽媽們打掃就好,你們和少年班一起去發傳單。」總務王大哥看工作量剩不多,重新安排工作。
家信和俊偉放下手中的抹布,到接待桌各拿了一疊傳單往外走。
「你們別急著走!剩下的都是我們的。」信宏追上。
他們兩人一臉錯愕,家信發難:「沒搞錯吧!我們三個要發這一堆。」
「別緊張嘛!我是說都是我們少年班的,所以你們來幫我們發,當然要等小朋友拿完再來均分。」信宏說。
三人閒聊間,其他教員已帶著喧躁不休的學員們出發了,佳欣拿著剩下的傳單走來:「剩下的就是我們四個人的,你們三個住宿,所以多拿一點,發不完可以拿回去給室友或樓友。」
佳欣分配完傳單,得意地轉身就走,三人也匆忙跟上。
「佳欣,妳又耍賴了!你以為事情這麼簡單嗎?」信宏調侃。
「對嘛!我們這麼辛苦,學姊應該請客!」家信接話。
佳欣不甘示弱:「請客沒問題,我請客,學長出錢!」
「你們別想坑我,門都沒有,各付各的。」
俊偉看他們三人聊得愉快,實在不想插話,可是想到手上的整疊傳單,還是不得不提醒他們:「小朋友走遠了,我們再不跟上,等一下會發不完喔!」
信宏隨口答:「沒關係啊!發不完拿回宿舍。」
「那我可不要,自己都搞不清楚狀況,還要跟人家傳。」家信說。
「我又沒說拿回去宣傳,我是說拿回去!」信宏一臉正經,俊偉愕然。
「夠了!你們不要嚇到學弟!趕快發一發,不然等一下沒時間去吃豆花了!」佳欣轉移話題。
** **
都市人的生活,除了有較多物質享受之外,其他的精神層面,其實貧乏得可以。平常,成年人為工作忙碌,未成年者不是忙於課業,就是忙於玩樂,好不容易有個假日,想出去走走,到處擁擠人潮常讓人頭痛,一天下來,人仰馬翻,除了疲憊還是疲憊;而那些號稱可充實都市人精神生活的眾多藝文活動,說穿了,也不過是少數有錢、有閒或有心人的娛樂,對一般的大眾而言,貧乏終究是貧乏。靈恩佈道會結束的晚上,盼盼本來想去聽一場音樂會,但是團契福音組要開「福音茶會」前的籌備會,她只好盡契長的本分,到小屋露露臉,給大家一點精神鼓勵與安慰。
「你們開始了嗎?我有帶點心喔!」盼盼進屋貼心地說。
「沒想到我來的正是時候!」跟在盼盼後頭進來的信宏嚷著。
大家沒什麼回應,盼盼看了信宏一眼,信宏給了一個不了解情況的表情。
「我不是來開會的,佳欣說要請我吃飯,我才來的。」信宏事先聲明。
眼光投向小屋一角:「俊偉,你也來了!」
「佳欣學姊叫我來的。」俊偉解釋。
「那佳欣呢?」盼盼和信宏異口同聲問。
「她去找家信。」葳葳答。
信宏直覺出事了,盼盼在經驗法則的歸納下,也覺得事情不妙:「發生什麼事了?」
「其實也沒什麼!我們只是覺得家信想太多了,可是他卻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然後就走了。大二的志奇表示。
在盼盼追問下,大家說出經過,原來家信認為在自己對信仰不夠確定的情形下,就傳福音給他人,是一種欺騙的行為;因此,對於一個人最少要帶一個朋友到福音茶會的決議,他堅決反對。於是一番爭執導致不歡而散。
「那你們今天到底還要不要開會?」信宏問。
「不知道!佳欣學姊沒說。」
「福音茶會每學期都在辦,每學期也都會有不同的情況,可是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要辦福音茶會?」盼盼語重心長地問,氣氛一片沉寂。
信宏自顧自地吃起食物,毫不在乎地說:「幹麼那麼沉重,又死不了人!不會有事啦!」
大家覺得他有點「白目」,這時候還說風涼話!根本不想理他。倒是大三的盼盼與葳葳頗能理解他的想法──不管如何,事情終會過去的,擔心其實無益,但是她們仍放不下。
「家信的想法我們不是不懂,可是如果像他那樣,什麼事都要想那麼多,事情都不用做了!而且現在是箭在弦上……」葳葳顯得無奈,因為她是佳欣之外,唯一的學姊,面對爭執無法化解,事情必須進行,她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一時之間,眾人紛紛七嘴八舌地討論起家信想得太多,似乎所有的問題都是家信一個人的錯。
信宏突然開口問:「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仍是基督徒?」
大家瞠目相對,一張張驚恐的臉,訴說著這個問題的詭異。
「這是一個很基本的問題,隨時都可能被問到,不過我們是不是隨時都能理直氣壯地回答,那就不一定了。」
信宏表示許多人的信仰都只是一種習慣,第一代信徒的信仰模式,信心單純,有明確的體驗,即使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可擁有聖經,或是根本不識字,無法閱讀聖經,但是體驗讓他們對信仰堅持,而後成為習慣與遺忘的交集;接下來的各代信徒,在不同的社會衝擊與日漸淡薄的體驗中,信仰這一習慣,不過是空洞的行為模式與道德標準。
「這幾年來,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仍是基督徒?」信宏說,眾人沉默。
他說信仰可以繼續的可能有三種,就是裝死、放棄,與找到出口。大部分的人不管自覺或不自覺都會選擇第一種──裝死,不過他認為選擇放棄者比選擇裝死者勇敢,而選擇出口者則最需要勇氣。
葳葳說:「放棄了就什麼都沒了,那倒不如裝死,至少還有一絲機會。」
「不冷不熱終究會被吐出去,裝死真的會比較好嗎?」信宏表示自己其實一直想選擇放棄,但是沒有足夠的理由讓他放棄,所以只好選擇不斷尋找信仰的出口。「這是從小信主者的悲哀嗎?」盼盼表示。
她又接著說:「我有很多朋友都是慕道來信主的,他們的信心都很堅定,每次和他們在一起,我都自嘆不如。」
信宏分析從小信主者與慕道信主者信仰模式的差異,談論從小信主者眼中的「本來就是這樣」是一種迷思,也說到慕道信主者信心比較穩固的原因。
「他們掙扎過、思考過、體驗過,知道自己要什麼,明白神能給他們什麼,所以他們接受這個信仰,因此,他們是第一代的信仰模式;但我們可能都已經是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我們所面對的情況根本跟他們不一樣,如果加上毫無體驗,信仰模式又怎麼可能和他們一樣?」信宏理所當然地說著。
俊偉雖然覺得信宏說得不無道理,但仍有些疑慮:「照你這麼說,自己慕道受洗不是比較好,那家長幹嘛讓嬰兒受洗?」
「你真的覺得自己慕道受洗會比較好嗎?我可不覺得。」信宏認為慕道者所經歷的掙扎與困難,不見得比從小信主者所面對的信仰省思好承受。
「其實很公平啦!我們從小信主,所以現在思考信仰的問題,而第一代信徒他們在他們的當下面對他們的問題。反正都一樣嘛!只是不同際遇面對不同問題,不過嚴格說來,這個主權也不在我們,都要看『老大』的意思啦!」信宏促狹地比著天。
不知不覺中,原來沉重的氣氛已經緩和,信宏一口氣又提出了一堆問題:「信仰只是現在這個樣子而已嗎?信仰的生命力又是什麼?家信真的想得太多了嗎?」眾人陷入沉思,信宏泡了杯咖啡來搭配零食,盼盼遲疑許久,緩緩開口:「也許對你們來說,家信是真的想太多了,因為你們能說服自己不去想太多,只單純的信就好;但是對他而言,他不能,所以他必須想很多。也許你們認為這樣不好,可是如果你們是他,你們能想到更好的方法嗎?」
盼盼總是溫柔婉約又善體人意,此時這番話沒有指責,只有設身處地的了解,言語不但出自肺腑,也為契友們帶來深思。
** **
心之厭倦一直是人類,尤其是知識分子的文明病,而我們的心念再偉大,也只不過侷促在這樣不明的小宇宙及自我機制裏過活。
晚上十一點,到小屋開會的契友們都已離去,只剩信宏、俊偉與盼盼三人吃著已冷的點心。
「要不要放到微波爐熱一下比較好吃?」盼盼說。
「也好啊!」信宏把盤子拿到微波爐裏。
「其實除了人類之外,食物對大部分動物來說,恐怕只有單純的維生功能而已,至於好不好吃,可能僅存在於人類、猩猩等高等動物的世界。」信宏喃喃自語。盼盼接著說:「所以所謂的是非對錯、聰明與否等問題,背後可能都隱藏著主觀的好惡。而人一輩子汲汲營營,忙忙碌碌,其實大部分追求的都是跟人類生存基本需求沒什麼關係的事情。」
俊偉無意搭腔,嘴裏吃著零食,心裏想著今晚發生的事。
叩!叩!房外傳來敲門聲。
信宏笑著說:「他們回來了。」
「你們還沒走啊!」佳欣臉色詭異地問。
「我還在等妳請吃飯,怎麼能走呢?」信宏說。
家信面無表情地坐到俊偉身旁,一句話都不說。
「先生,你很酷喔!」信宏使了一個曖昧的眼神,家信回以不知由何說起的苦笑。
「我一向只怕自己想得不夠多,從不會覺得別人想得太多!」信宏故意說。
「學長,夠犀利,命中主題!」佳欣鼓掌叫好。
信宏表示對許多人而言,他們並不怎麼關心信仰是怎麼回事,只要有神給他依靠,在他需要的時候幫助他度過難關,這就夠了!至於什麼叫信仰的內涵,大概是一些教條的遵守罷了!而像信仰有何意義等問題,那更是與他們無關。
「我們能說他們有錯嗎?」信宏說他也是上大學後才漸漸明白:即使在同一個信仰裏,每個人的信仰模式也不同,然而確認自己與神的關係,了解自己的模式,卻是必修的課題。
盼盼取出微波爐裏的食物擺到桌上,他們邊吃,信宏邊說:「有些東西帶給我們的滿足是暫時的,像新車、手機,它們沒有生命,固定的功能,讓人沒有辦法給予任何期待;但有些東西,它給我們的喜悅是多樣的,它們有生命、有情緒,可以和我們的生活產生不可預期的互動,信仰正是如此,也許更勝於此。」
他提到真正的知識從來不可能只以觀察到的事實為基礎,所謂的科學不過是尋找真理的方式之一,並不代表真理,所以信仰無法以科學證實,只能訴諸體驗。因之,上一代的信仰如何建立、如何持續,是一種傳承與省思,而個人的信仰模式需由個人尋求。
「學生時代可以想很多,可是出社會工作以後,也許我們也和大多數人一樣不再思考!所以想這些其實也只是苦悶青年半夜推開窗子,幾聲悲淒、無奈的狼嚎罷了!」佳欣感嘆。
「可是現在不想,以後就更沒機會了,不是嗎?」盼盼感慨地反問。
「你們這些離畢業還很久的人在那唉什麼?我這快畢業的人都沒說話了!不跟你們扯了,我寫寫留言本,要去唸書了。」信宏說。
他在留言本寫下:為什麼我仍是基督徒?信仰只是現在這個樣子而已嗎?信仰的生命力又是什麼?什麼叫做想得太多?
佳欣收拾著桌子,臉色有些凝重:「你可不可以不要寫這些怪怪的東西?有些人會無法承受!」
「他剛剛已經荼毒過學弟妹了!」盼盼開玩笑。
信宏不以為意繼續寫:以基督徒知識分子的直覺,抓住一些現代氛圍的場景,但僅止於發現,無從突破、無濟於事,就像過去的許多熱血青年一樣,熱情終究僅能慰藉、麻醉些許疏離、苦悶中的心靈。
「夠了!你真的是唯恐天下不亂。」佳欣吐嘈。
「快寫完了,剩最後一段。」
信宏頗為得意地書寫:成人苦悶,小孩徬徨,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啊!
「好了,大功告成,可以走了!」他站起來拍拍屁股。
家信等人看著留言本中的文字,心裏各有感觸。
「他們想太多了嗎?還是我想太少了?我的信仰又是怎麼一回事?」俊偉想著,尚無答案。
(原[青年團契]2000年12月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