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84期2009年9月)
主題特寫:教會走向多元化?俗化?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雲霞


社會上常有人感嘆「人心不古」,因為從前的社會重視倫理、知書達禮,不像如今的價值觀混淆紊亂;教會裡有人感嘆「俗化」,是因為從前的教會「聖潔」,不像如今帶有幾許的銅臭味、高學歷、神學研究等名堂;教會的講台需要有見識的僕人按時分糧給神家裡的人,信徒已接受電腦投影片(powerpoint)講道大綱,而講道者用影音短片來配合,有人就認為「俗化」,投影片及影音短片同屬多媒體,有「屬靈層次」的區別嗎?真教會的走向是「俗化」或「多元化」呢?

「教會多元化」是資訊時代的現象


教會裡有了高學歷及財經地位的信徒,這現象是否不符合保羅所說「神揀選了世上愚拙的、軟弱的、卑賤的」?實際上,保羅是說大多數的信徒沒有較高的文化和社會地位,因為耶穌的救恩不用倚靠錢財與知識(林前一26-29)。然而,神真的不揀選學識較高或境遇優渥的人嗎?還是我們缺少點燃宣道熱忱的策略?

1.錢財也能積成美好的根基

錢財阻擋人接受耶穌為救主,財主很難進入神的國(太十九24),但神的憐憫與恩典依然臨到少數的財主。保羅勸勉今世富足的人要甘心施捨,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提前六17-19),因此教會裡有了以錢財行善的財主,也是教會全體之福。據松山教會的財務負責人所言,該會每月的福音茶會及支援馬祖南竿等宣道事工,有高學歷的信徒奉獻支持,感謝主耶穌,神的祝福滿滿。

2.在主的恩典和知識上長進

知識常使人自高自大,人憑著知識無法領悟十字架的愛,人憑著自己的智慧也無法認識神(林前一20-21)。神學研究是「憑人的智慧認識神」嗎?實際上,文士受教是為了作天國的門徒(太十三52)。神學研究的真正關鍵在於「以主耶穌的心為心」,秉持謙卑、儆醒、誠摯愛主的心,用屬靈的智慧來認識真理,實踐真理,在主耶穌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後三18),努力興旺神的道。教會投入神學研究之目的不是培訓文士,而是培訓忠心、良善有見識的門徒。

「教會多元化」的定義


使徒保羅提出傳福音的一大原則是「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林前九19-23);另一原則是「用諸般的智慧傳福音」(西一28)。這兩大原則可說是保羅對於「多元化」的最佳定義。保羅鼓勵信徒以詩章、頌詞、靈歌各樣智慧來彼此教導,互相勸戒(西三16),他強調「在基督耶穌裡,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加五6),他創新的作為都是為福音的緣故,這是神所喜悅的「多元化」。

以古鑑今


1.從以色列歷史看俗化的關鍵所在

亞倫的兒子拿答、亞比戶各拿自己的、不是專供會幕用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在神面前獻上未分別為聖的凡火,是神沒有吩咐他們的,就有火從神面前出來燒死他們(利十1-2)。

亞倫的兒子違背了神的吩咐,所獻的就是凡火;神藉著死亡的刑罰來區別何為聖潔,何為不潔,何為聖,何為俗。這事件給「俗化」下了清楚的定義,因為西乃之約出乎神的大愛,所以違背聖愛的行為即為「俗化」;今日我們的所作所為若非出於真愛,不是為福音的緣故,這才是「俗化」。

以色列人和猶大人效法外邦人在各處立柱像和木偶,且事奉偶像,雖然神藉眾先知勸戒他們「不可占卜、行法術、使兒女經火、賣了自己」,但是他們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惹動神的怒氣(王下十七7-18)。以色列人離棄神的命令,嫁娶原是污穢之地的兒女,以斯拉為了「神的子民與行可憎之事的民通婚」一事,屈膝向神認罪祈禱,因為聖潔的子民嫁娶外邦,增添以色列人的罪惡(拉九-十15)。

以色列民惹動神的怒氣乃因崇拜偶像、占卜、行法術、使兒女經火、任意與外邦子民通婚。一言以蔽之,神的兒女俗化的關鍵在於「違背神的命令」;今日我們若重蹈以色列人的覆轍,用自己的嘴唇敬拜神,又拜無形的偶像,隨性嫁娶,離棄神的命令,這才是惹神憤怒的「俗化」。

2.從基督教會史看俗化的關鍵所在

從《啟示錄》二章和三章所說基督給七教會的信息,可見第一世紀末的教會逐漸墮落俗化;從第一世紀末至第五世紀的教父時代,興起了尊敬聖徒,特別是尊崇馬利亞的風俗,信徒求助於聖徒和馬利亞的代禱,當時latria是指對神的崇拜,dulia是指對聖徒的崇敬。1這種向耶穌基督以外的人禱告與偶像崇拜有許多類似。

回顧歷史,自主後70至110年的四十年中,可考證的教會歷史只有一些殘篇斷簡,之後的基督教一般概念已很少與保羅的相似了。其間有許多外邦信徒把外邦的思想帶進了教會,《基督教會史》說他們:「把基督教的信仰和習慣改變了,其中尤以關乎聖禮、禁食、以及禮拜儀節為最。」2

這段時期,有一位不知名的作者撰寫《教規》,3第七章論洗禮談及:施洗者不效法使徒「奉耶穌基督的名」,而是「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施行洗禮」;洗禮或在「流動的水」中,或三次用水注在頭上,受洗者不一定「全身浸入水裡」。這種做法與使徒時代的洗禮迥然不同,可見使徒離世以後的時代,純正話語的規模遭到更改了。

第一世紀末的教會,有長老、主教帶領信徒高舉七日的第一日為主日,記念主的復活並舉辦聖餐。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Martyr,約100-165)及第二世紀末的梅理督(Melito of Sardi)兩人也提過主日。4伊格那丟主教(Ignatius of Antioch)約在公元35至50年出生,約98至117年殉道。這位教父是「高舉主日取代安息日」的佼佼者,他極端貶抑猶太教,視安息日屬於摩西律法。

伊格那丟達馬內夏人書九章說:「那曾奉行舊習的人得了新的盼望,不再拘守安息日,惟守主日;即是我們在這日子仰賴耶穌的死和祂的新生命,縱使有人否定這事,然而我們藉此奧妙而得信心,且又由此之故甘受苦難,得以成為我們獨一的宗師耶穌基督的門徒。」他在此信提及「縱使有人否定這事」,顯示當時仍有基督徒堅守耶穌和使徒所守的安息日,且維護安息日的正統。況且回歸《聖經》,我們看見《聖經》內部的證據強烈支持「當守第七日為安息日」。6

保羅要信徒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3);伊格那丟卻強調主教是教會合一的關鍵人物。以上這些應驗了使徒保羅的預言,在他離世之後,教會的長老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徒二十29-30)

為了對抗教會世俗思想日益龐大的勢力,孟他努(Montanus)在西元156年宣稱聖靈保惠師統治的時代來了,世界末日將到,新耶路撒冷即將降臨,信徒應當苦修,守獨身、禁食、茹素。孟他努派可算為教會歷史上第一次的靈恩運動;我們由此推論在西元156年之前,因為教會的長老說悖謬的話,傳別的福音,應許的聖靈已經離開了教會。既然不完全遵守主的吩咐,主耶穌就不會藉著聖靈保惠師常與教會同在(太二十八20)。使徒時代之後,教會俗化的關鍵在於「不遵守主的吩咐、應許的聖靈離開了教會」。

多元化包含基督化、現代化、領先與創新


反思我們,聖靈與真耶穌教會同在,主耶穌是真教會的頭,主耶穌基督怎能允許教會走向「俗化」呢?聖靈交付真耶穌教會的教義未遭改變,教會怎有可能走向「偏差的俗化」呢?面對資訊化的傳福音方式,那些質疑教會俗化的聲浪,只是由個人的認知所產生的偏見(perception produces bias)而已。

為了不讓教會落入「俗化」的陷阱,教會和信徒的家庭首先要「基督化」,能發出基督的馨香。最重要的,靠聖靈守住得救之道,不可隨潮流「調整腳步」;唯有分別為聖,蒙神喜悅,才是真正的基督化。

資訊時代的教育普及,教會的事奉工人也有了高學歷的知識分子。面對群眾,使用多媒體的宣道策略、培訓工人、團契、牧養各項事工,要靠多樣的專業人才,也要靠願意行善的信徒挹注大筆的資金,教會不故步自封,走向現代化與多元化,這是必然的趨勢。

在聖靈帶領之下,真耶穌教會必奠定在基督化與現代化的基礎上,往下扎深根,向上結創新之果。如此,神必將得救的人加給教會,使真耶穌教會的成長領先眾教會,榮耀、頌讚歸給神!

註:

1.康來昌譯,J.N.D.Kelly著《早期基督教會教義》,台北:華神,2003,頁339-342。

2.謝受靈、趙毅之譯,Williston Walker著《基督教會史》,香港:基督教文藝,2005,頁51。

3.TheDidache《教規》,七章1-3,一般通稱《十二使徒遺訓》,但沒有證據顯示其有使徒的權威。

4.H.L.Ellison,“Sunday”inJ.D.Douglas,gen.ed.,TheNewInternationalDictionaryoftheChristianChurch(GrandRapids:Zondervan;1978rev.ed.)頁940.

5.謝扶雅譯,Ignatius等著《基督教早期文獻選集》,香港:基督教文藝,2003,頁85。

6.神分別這日為聖,屬道德律,約的記號(創二3;出二十11,三一17);安息日要紀念神的救贖(申五15);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可二28);每週的安息乃指向來世的安息(來四3-11,九28)。


作者: 雲霞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200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