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鍾國軒
根據中研院統計,自殺死亡者有97%符合精神疾病的診斷,自殺者生前達到憂鬱症標準的有87%,有三分之二的重鬱症患者曾有自殺的想法,有15%未治療的重鬱症個案會自殺,70%的自殺個案於前六週內曾就醫,45%的自殺死亡者生前都曾透漏過輕生訊息,但直接向精神科醫師求助之企圖自殺病患並不多。
因為自殺身亡者在生前會向周遭的人透漏各類自殺訊息,為了有效防範自殺,你我都應該是保持警覺的自殺防治守門人。
台灣的自殺率從1997年起,排名國人的第九大死因,2002年起,自殺提升為壯年十大死因之第三順位,在2007年,每十萬人就約有17人自殺。主耶穌給了我們「彼此相愛」的命令,因此你我都應該是滿懷憐憫的自殺防治守門人。
一.關於自殺的迷思
雖然自殺的傾向不一定會遺傳,自殺的人不一定真的想死,自殺也不一定發生在某一類型的人身上,但是自殺不會突然發生、不會毫無預兆的。
我們常誤以為和想自殺的人談論自殺,會提高他們自殺的危險性;其實,正好相反,幫助他們面對問題才有可能防治自殺。我們也誤以為那些常說想死的人不會真的去自殺;錯了,他們很有可能自殺。我們還認為企圖自殺者表現出願意改善的跡象,表示危機已過了;大錯特錯,可能是他們希望降低我們的警戒心。我們還誤以為自殺失敗的人不會再度嘗試自殺;錯了,他們可能選擇另一種自殺方式。
二.自殺的徵兆
‧深受失眠之苦
‧體重暴瘦或驟增
‧對生活失去興趣
‧感覺生命沒有價值並有絕望無助感
‧曾經企圖自殺過
‧情緒不穩已達到憂鬱症標準
‧在言語上表示希望自己死亡或提到與死亡有關的話題
‧有明確的自殺計畫與告別行動
‧把有紀念性的物品送人
‧最近面臨重大的失落
‧突然有飲酒或吸毒的行為
三.自殺的高危險群
自殺人口的40%曾經有自殺企圖,15%有憂鬱症或躁鬱症,10%屬於精神分裂病患。自殺人口的高危險群也包含曾有家人自殺者,有人格問題者(負面認知、挫折忍受力低、問題解決能力差、衝動性高、邊緣性人格、反社會人格),有慢性或重大疾病者,生活挫折者(學業壓力、喪失重大財物、考試落榜),人際關係挫折者(失戀、喪親、朋友衝突),有同儕壓力者(認同的對象自殺、網路集體自殺)。
四.自殺的高危險時間
‧自殺的高危險群者獨處時
‧半夜
‧節日
‧企圖自殺過之48小時內
‧病患剛出院時
‧特殊事件發生不久
五.自殺防治註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提出三個自殺防治的步驟:
‧步驟一:問──主動關心,詢問對方的狀況
‧步驟二:應──聆聽對方的問題,並給予適當的回應
‧步驟三:轉介──針對對方的問題,給予適當的資源協助
如何詢問
首先請記住:自殺的話題與行為其實是求助的訊號。我們不要誤以為那只是情緒低落、隨便說說而已。
如何回應
實際的做法是傾聽其痛苦何在,認真詢問其自殺的想法(時間、地點、方式、遺囑交代),不可讓其獨處,鼓勵其尚未自殺的行為,提醒其生命的意義和盼望。
運用教會支持系統,並適時轉介精神醫療團隊
除了憑信心禱告以及弟兄姊妹持續的關懷之外,我們憑著愛心鼓勵有自殺想法者到精神科就醫治療,也極力鼓勵依照醫師的診斷接受住院與服藥。因為真正的交託是:做我們人能夠做的事,然後其餘的讓神來眷顧成全。
註: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可提供一般民眾自殺防治心理輔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