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恩得
四、開創新局
林長老說:「開創新局要從改變自己的思想開始。舉凡一件事、一本書或一句話都可能影響一個人的思想,進而影響生活。其中影響一個人思想的最重要因素是環境、人脈與家庭,強迫自己從熟悉的經驗中獨立出來,是培養一個人獨立思考,進而開創新局的最有效方法。」
當一個人離開自己熟悉的「本地」,看到不同的環境、人物與情事,就能刺激自己跳脫根深柢固的認知。當一個人「離開本族」,就有機會了解不同民族的觀念與生活習慣,進而接受各種民族的差異。當一個人「離開父家」,不再依賴家庭的支援,就有機會走出自己的道路,進而對自己負責。
林長老說:「目標影響一個人的思想,設定大目標很容易,但是設定適合自己的目標就需要智慧,將目標實現更需要毅力。」如何設定出適合自己的目標?林長老認為:「我們可以分析自己所擁有的能力與資源,再根據周遭環境的限制,擬訂可以幫助別人的目標。最重要的是目標要有持續性,不要隨便更換目標。」
筆者根據林長老的觀念進一步歸納三個設定目標的原則:「以自己的資源為基礎」,「以社會的需要為方向」,及「以追求更高貢獻為目標」。林長老設定目標的模式就是根據上述法則。例如林長老是「以自己的資源為基礎」發展前程,林長老畢業於台灣總督府水產講習所第一屆,相當於當年的日本水產大學。
畢業後為學以致用,進入當時世界最大的日本郵船公司(NYK)擔任航海士。戰時,他曾於日本海務協會海員養成所、海洋訓練隊擔任教官,並在日本保險公會任技師等職務,日制的教官相當於今日學制的教授。林長老腳踏實地,對自己的工作一定深入了解。例如他親手編織纜索,閉上眼睛也能畫出船上的每一個重要機件。
林長老親身體驗航海的生活,海洋磨練他剛強的意志與犯難精神。光復後,任台灣航業公司船長、行政院漁管處副處長兼總船長、並經營漁業公司,曾出任長榮海運公司董事長。林長老能擁有這麼豐富的資源,是他以自己的資源為基礎,不斷擴展,而且有效整合自己的興趣、學歷、專長、經驗與人脈。
當一個人發現社會的問題,並努力滿足社會的需要,神就會給他機會,並安排許多人來幫助他。因為台灣受日本統治,小時候的林長老常抱怨不平,恨日本人,有機會就打日本小孩。長大到了日本,發現日本人並不壞,更受過不少日本人的栽培。
林長老體會到台灣社會需要教育的扎根,他說:「看年輕人的志向就能判斷一個國家的發展。」神就給他辦教育栽培青年的機會,讓他在英專創校之始,就輔弼淡江大學創辦人張驚聲,協助淡江不斷成長,由學院到升格大學。1962年起擔任淡江文理學院董事會常務董事,1979年擔任第一屆淡江大學董事長。
林長老鑑於台灣四面環海,無論從經濟、海運或軍事角度觀之,都應該發展航運事業,開發海洋資源,培植海事人才。經過多方努力與多次商討,並承長榮海運公司董事長張榮發先生熱心贊助,興建「商船學館」,並捐贈各項有關航海、輪機之教學設備,終於在1976與1977年先後成立航海與輪機兩學系,這些都是林長老「以社會的需要為方向」的設定目標原則。
可惜的是1985年4月,由於教育部對海事教育政策的變更,淡江大學奉令於次年停止招生。1989年最後一屆畢業生至海上實習之後,林長老為了不使當初創設海事教育的理想中斷,並充分運用已經設置的珍貴硬體設備,隨即投下巨資,並慷慨捐贈其一生珍藏,價值不斐的各國模型船,讓「商船學館」這座培育航海與輪機學子的搖籃,朝向新目標邁進──「海事博物館」。
從此,這座屬於校園的商船學館,只是一棟培育海事專才的「教室」,猶如由河流而海洋,擴大為屬於社會大眾的博物館,藉此喚醒國人對大海的嚮往、了解與喜愛,學習海洋的開闊包容,提升精神境界,追求美好高尚的人生。這是林長老「以追求更高貢獻為目標」的設定目標原則。
在開創新局的過程中,林長老認為除了堅持理想與目標,方法與態度更重要。首先,任何人都無法改變過去,只能影響未來。林長老說:「今天做的事決定明天的命運,所以我們要慎選目前的行動。」
其次,「以終為始」是決定行動與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林長老認為:「領導人應該以未來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決策。就像航海,要以未來的目的地決定目前的方向。」
第三,凡事全力以赴,隨時都要努力做好該做的每一件事。林長老說:「人生的旅程不像航海這麼明確,有時候我們不知道如何走下一步,甚至不知往哪裡去。但是當我們努力做好今天該做的事,自然就會知道明天該做的事。」
第四,機會不一定是在順境中出現,在逆境中也有大機會。林長老說:「機會是一種幸運,機會的本質是神的賞賜,到處都有機會,隨時都有機會,每個人都有機會。」
最後,當目標受挫時,要以智慧看待挫折,用彈性的眼光看待各種達成目標的方法。林長老說:「我們只要安靜自己的心,拉高自己的層次與格局,就會明白這些困難是我們達成目標的墊腳石,也是我們提升能力的機會。」
五、反省成效
定期反省成效的習慣可以讓自己知道是否應繼續努力既定的目標。如果成效良好,就可以繼續努力所追求的目標。林長老說:「在職業生涯的發展過程中,必須時時反省檢討自己從中到底得到甚麼,未來又該如何作選擇。在這樣的反省與思考過程中修正自己的規劃,落實自己的理想,並累積經驗與人脈。」
筆者從神對亞伯拉罕說的話,找到反省的方向:「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大國」就是有大的影響力,「大名」就是有好的名聲,「叫人得福」就是幫助別人。好的目標會幫助我們擴大影響力,提高聲望,及增加幫助的人數。
1949年林長老到高雄行政院善後事業保管委員會,赴任漁管處副處長兼總船長。當時林長老娘常從台北帶著孩子到高雄來看他。
有一次,見林長老工作繁忙,雖然待遇超過一般人好幾倍,但是這樣的職業不宜長久,就寫一些經節留在長老的抽屜:「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太十六26)。長老娘回台北後,林長老打開抽屜,看見該經節,深深感動,就離開這機構。因為長老認為若長久下去,對信仰生活必有不好的影響。
事後發現這個決策是幫助林長老成為更大的國、享有更大的名與幫助更多人得福的重要關鍵。林長老說他去了日本之後,便立志要成為偉大的船長。如果留在高雄,擔任漁管處副處長兼總船長,在當時是不得了的成就,已達成其人生目標。但是林長老回台北之後,神給他辦教育的機會,成為淡江大學董事長、長榮海運公司董事長,因此有機會開更大的船,成為更偉大的船長。
林長老回顧自己一生的路程,雖然有許多變遷,但是不變的原則就是與神親近,他告訴主內的大專青年:「一方面有自己的前程規劃,另一方面與神保持親密關係而調整腳步。」
六、超越論斷
只要努力做事的人,就會同時聽到不同的聲音。有人會覺得你「做得好」,就為你祝福;有人會覺得你「做不好」,就咒詛你。要開創新局的人,一定要超越別人的論斷。將一切論斷都交給神處置。
如果你做得對,別人肯定你,為你祝福,你就想:「神必賜福與他,與我無關!」,所以你不必太高興;如果你做得對,別人卻惡意抹黑,甚至咒詛你,你就想:「神必咒詛他,與我無關!」,所以你也不會太生氣。
林長老將別人的論斷,不論好或壞,都視為神的事,不將短暫的毀譽放在心上,自然會減輕自己的負擔,有能量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例如1987年2月12日,台灣爆發金融史上最大的盜領案,兩名香港黑道大老千,與台灣高雄一家土地銀行的經理及其他人勾結,冒用林長老的身分,設計冒領淡江大學新台幣二億七千萬元的存款,在真相未白之前,各種不實的猜疑與毀謗紛至沓來,幾乎損毀了林長老個人的名譽。
當時的林長老仍然面帶微笑,處之泰然。最後真相大白,林長老是無辜的,不但提高林長老的聲望,更堅固許多信徒的信心。有一天,林長老看到筆者就談及當時的情況,還講了一個笑話:「好多記者圍住我,如果沒有發生這件事,還沒有機會面對這麼多記者,感謝主!」
另一個令筆者終身難忘的是林長老娘蒙主召回安息,林長老失去了至愛的表現。1988年10月7日林長老為長老娘在台北教會舉行告別式,告別式結束,林長老沒有講話,只是深深地向所有的來賓致意。隔天是安息日,剛好林長老領會,講題是「生命的更新」。他說了許多智慧的話:
「生命更新之後,思想就會改變,進而讓生活改變。」(超越了生活的表象)
「基督徒要有基督的生命,活出基督的香氣,成為光明之子。基督徒要活在全世界,向全世界的人負責。」(超越了地域的觀念)
「只要是為主做的,就是聖工。」(超越了教會的範圍)
「基督徒不必憂慮身體的毀壞,重要是精神的更新,一天新過一天。生命更新的人不是不會遇到令人煩惱的事,而是遇到這些事的時候不會煩惱。」(超越了肉體的限制)
「基督徒的死是生命的更新,將來都要復活。」(超越了時間的限制)
自從筆者認識林長老之後,不論遇到甚麼事,林長老總是微笑,淡然處之。筆者只有一次看到林長老激動的情緒。那是他談到總會以傳道、非傳道身分來決定區負責的人選。
林長老說:「有時候人的決策不一定是神的旨意,但是我們一定要相信神會有美好的安排。」當時筆者碩士班剛畢業,很難體會林長老的心情,但是那一幕情景似乎是烙印在筆者的腦海,事過二十多年仍然清晰。
四年前(2005年),筆者與謝順道長老一同去探望林長老。林長老直接問筆者:「最近有沒有做聖工?」
筆者回答:「只要有機會,我一定會做。」
林長老說:「不對!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
一句很平常的經節,自林長老平靜而堅定的口中說出,就是充滿著力量。果然如林長老二十多年前的話:「有體會才會改變。」回到家中,這兩幕畫面同時出現筆者的腦海。
筆者才體會,林長老的情緒不是因為他不能繼續擔任區負責,而是因為每個人都應該要有服事神的機會,他被奪去一個服事神與貢獻教會的舞台。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相信神會有美好的安排?因為每個人都會遭遇委屈與不平的事,只要我們正面看待委屈,所有的委屈不但對自己有助益,也會對別人有造就。
林長老的經驗讓我們了解:超越自己的遭遇,把別人的祝福與咒詛都交託神,不但是一生的功課,更是力量的來源。
七、擴大格局
林長老相信:「世界是從一個人開始改變的。要開創大的格局,必須從自己做起。」如果要實現偉大的願景,就要不斷跳脫「自己」的限制,不能只為自己忙碌。堅持不斷增加自己所能服務的人數,可以為自己擴大格局。就像林長老年十八歲時,就利用學校暑假陪王永生執事往花蓮協助聖工,並關心當時山地教會信徒的生活與信仰。當時山地衛生、醫療設備甚差,生活也極貧苦,林長老常常攜帶很多醫療藥品、維他命等物給他們。
林長老認為:「對別人最大的幫助,是幫助他們不需要再接受別人的幫助。」林長老帶專家教導山區教會的弟兄農業,教姊妹裁縫及烹飪,使東部教會一天天發展起來,生活也大獲改善。幫助別人的方法很多,其中最有價值而且成本最低的工作就是帶給別人快樂。林長老開懷的笑聲與可親的笑容,留給人深刻的印象。直到今日,原住民同靈都還深深懷念他們口中的「喜樂長老」!東、西部山區教會的信徒因林長老得福。
當服務的人數相同,造福的族類越多,格局會越大。例如林長老為鼓勵校友獻身國家、服務社會、回饋母校,便創設校友至高榮譽的「淡江菁英金鷹獎」,每年選出傑出校友,獎勵他們對社會國家的貢獻,全球各地目前已有171名校友獲此榮譽。林長老透過全球各地的傑出校友造福「萬族」的人,的確是偉大的構想與格局。
堅持通過各種苦難的操練,自然幫助我們擴大格局。一生蒙主恩眷的林長老,在晚年卻遭遇病痛。1995年1月,林長老第一度中風。蒙主恩待,不到兩個星期即恢復正常,可以如常到處聚會、領會,彰顯神的榮耀,是神蹟。
2000年10月,林長老又再度中風,幾度在生死間徘徊。他無法站立、無法坐正、不能言語、無法吞嚥、視線不能集中、思考記憶力弱、…,失去所有生活機能,成為多重障礙的人。然而林長老仍堅定信心,保持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努力復健。神回報他的努力,使他日日進步,恢復嚥食能力,眼球也逐漸恢復正常,身體可以坐正。失去的書寫能力,也恢復了!
最偉大的格局是在平凡的生活影響別人。林長老的生活非常規律,每天早晨七點半起床,房間就播放讚美詩錄音帶,梳洗過後就晨禱,禱告內容充滿感恩與代禱。
林長老不但平時的為人處世、信心、事奉、靈修,是家人學習的榜樣,他在病中仍然是他們學習的對象。因為看到長老病中肉體受盡煎熬,在極痛苦中,也從未發出一句怨言,還一直關懷周遭的人。這種在生命極艱難時,仍發放光輝的真基督徒生命情操,實在令人動容。
結論:懷念的笑容與背影
林長老是一位開創新局的頂尖人物。如果只要有一根蠟燭,就能照亮黑暗。那麼林長老就是那一根蠟燭。為我們留下永遠令人懷念的笑容與背影。每一個時代都有開創新局的頂尖人物,每個人都可以學習林長老的方法,成為一位開創新局的典範,但是沒有人能成為和「林長老」一樣,成為第二個林長老。林長老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就是成為一個獨特、有價值、無法模仿的人物。
筆者覺得林長老的一生是落實了神對亞伯拉罕的交代:「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十二1-3)。神對亞伯拉罕的這些交代,蘊藏著培養亞伯拉罕美好的特質,而這些特質正好可以解釋林長老的成功人生與豐富生命。
林長老雖然安息了,但是他的善於教導、樂於助人、善用資源、開創新局、反省成效、超越論斷、與擴大格局的典範,仍然可以成為每個人的生命導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