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85期2009年10月)
宗教教育:需要&缺少

南區宗教小組策劃王雪芬撰稿


一體兩面


英文裡want既指需要,也指缺少。你最需要的,偏偏是你最缺少的。窮人缺錢,卻最需要錢。忙人需要空閒,偏偏缺少空閒。就是不能拿忙人的錢去對換窮人的空閒,眼巴巴地看窮人窮苦,忙人忙死。

青少年啊﹗如果你的需要正好滿足,那就是顛峰的幸福。不愁吃穿,也沒有多溢的苦惱,正是古聖徒亞古珥的祈求。不至於閒得無聊,卻也有事要做,那就是福氣啦!

永遠需要,永遠缺少


有個故事說,有個人作了個奇異的夢,夢見天使許諾他三個願望,只要他求,不論求什麼,都必應驗。這個人如同小孩子般,一時高興過頭竟不加思索回答:「我什麼都要!」

這下子滿屋子充滿了金銀財寶,但也充滿了廢物垃圾。他乍看,唉,怎麼可以說什麼都要呢?這下子可麻煩了。一時焦急,脫口而出:「乾脆什麼都不要了。」果然,屋子裡瞬間空無一物。

當他眼看著空空如也的屋子,開始冷靜地思考:「只剩最後一個願望了,我應該求什麼需要,才不會太少。」

於是,絞盡腦汁、徹夜難眠,既患得又患失,總是下不了主意,至終罹患憂鬱症,多麼得不償失啊!

需要無窮‧缺少更多


「格林如何偷聖誕節?」這個童話寓言故事,是談到一位住在山上的守財奴,他想,如果我拿走所有的禮物,就可以偷走聖誕節的歡樂。但是到了聖誕節的早晨,當歌聲響起時,格林才發現事實的真相:喜樂不是外在,而是內心。

格林的生命需求很多,打從心底扼殺喜樂。當不知足的需求佔據內心的居所,爭端於是擴大,不管你擁有多少,它總能用枯瘦的利爪掐住你的靈魂,擠壓出每一滴喜樂,使你的靈魂乾旱如沙漠。所以需要無窮,缺少更多;但也可以什麼都不需要,並不覺得缺少。

來自神的滿足


人的潛能彈性很大,尤其青少年時期可塑性高,儘管缺少,卻並不需要。像古代的讀書人,窮得幾乎連飯都吃不飽,可是粗茶淡飯,也過得歡樂。需「要」多少才不算缺少,這可沒有個底。像使徒保羅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在任何景況中,都有一祕訣,就是靠著加給力量的主,凡事都能。

我們家附近有一個人,他不用工作,因為沒有這個需要。他終日徜徉海灘,唱卡拉OK,把玩吉他,吃喝玩樂,甚至志願作義工──但他從未擁有一份工作,因為他父親已為他留下一筆可觀的遺產,像含著金湯匙出世的孩子,多令人羨慕啊!

然而,身為基督徒的青少年,是否曾自問這樣一個問題:生命、氣息、食物、空氣、溫暖的火、鄰人的愛……,這些不都是祂賞賜的遺產嗎?天父知道我們的需要,雖然我們總是覺得缺少,但祂不供給太多,本意是出於愛護,就怕少年ㄟ消化不良,反倒上吐下瀉。戕害身體又毀了靈命。

猶太歷史中那段令人戰慄的黑暗時期。當時的先知阿摩司得默示論以色列。他一開始就直呼那些有錢人是過胖癡肥的牛。

「你們住撒瑪利亞山如巴珊母牛的啊,當聽我的話!你們欺負貧寒的,壓碎窮乏的,對家主說:拿酒來,我們喝吧!」(摩四1)

巴珊的母牛,牠們有著美麗光澤的毛色,被人呵護飼養,放牧在巴勒斯坦的約但河北岸草場。

「主耶和華指著自己的聖潔起誓說:日子快到,人必用鉤子將你們鉤去,用魚鉤將你們剩餘的鉤去。」(摩四2)

需求過多容易揮霍無度,落入貪婪的深淵。青少年若本著單純的信心,持續的信靠,即使面對人生的風暴,相信神知道我們的需要,祂的愛必不缺少。

另眼見識神的能耐


我們家有一隻西施犬,名叫帥哥,每當牠用迷魂眼勾著我時,我總是問:「你要什麼?」牠因天意創造所限,不會說話,我只好盯著牠的肢體語言,試著了解牠的需要。「肚子餓了嗎?」,「口渴要喝水?」,「你要尿尿嗎?ㄜ便便?」,「不行,老是想要出去玩!」,「哦,我知道了,原來你要抱抱喔!」漸漸地,十之八九倒也答對了!

我想起神的話,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人是按照神的形像和樣式所創造的。主人尚且能知道不會說話的狗之需要,何況創造人的神呢?《聖經》上告訴我們,神數算人的頭髮,髮生髮落,神竟數算過。但我可沒能耐數算我家狗狗的呢!

「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太十29-30)

神絕對知道你的需要,只要你肯用馨香的祝禱獻祭,神百分百知道你的需要和缺少。

已吹起末日的風暴


今天,我們面臨世界性百年罕見的經濟風暴,民眾的購買力大幅萎縮。現今的人所面臨的災厄太大,病苦太多,問題太複雜,遠超過我們的能力所能解決。

誠如劇作家Maurice Maeterlinck在「群盲」(The Blind)中所描述的:十二個盲人,坐在海邊,左邊六個,右邊六個(有男盲人,女盲人,老盲人,少盲人,生而即盲的盲人,新近才盲的盲人,略可見光的盲人……),舞台景象愁慘困滯。

一個年老的黑衣祭司(象徵因僵化而失去作用的宗教)坐在正當中,他們因眼盲而不知道祭司已經死去。

舞台上不盲的只剩下二位,一隻狗和一個瘋盲女所生的嬰兒。

沒有人能帶他們回家,天漸冷,海潮上漲,情勢愈來愈緊迫,直到狗兒揭露了這個殘酷的事實,他們才發現不盲的祭司死去,於是他們高高舉起那唯一有視覺的嬰孩,嬰孩惶恐無助地哭了──幕在此時落下。

多淒涼的一場戲,生命裡盡是無邊的黑暗。

需要神,更不能缺少禱告


這個時代的青少年當有所覺悟──沒有一個時代比這個時代更需要神,沒有一個時代比這個時代更不能缺少禱告。

我們若不能在主裡面禱告得安息,是因為自己心境混亂。俗務需求是無止境的,總有無數的任務在排隊,總有不斷的緊急事件在發生,我們老是埋頭苦幹,缺少禱告、也忘記安息,更忽略了一項真理:人最大的成就乃是建立在自己的膝蓋上。

主耶穌深知退下來專心禱告的必要性。這位平靜風和海的主也設法安排專心禱告的行程,因為知道禱告是與天父必不可缺少的溝通。

「散了眾人之後,他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裡。」(太十四23)

當主耶穌邁向各各他山的十字架之前,他並沒有再在自己的安排表中塞進任何福音傳講,而是進到園中去禱告。在禱告後,主耶穌重新得著決心和毅力,能夠照著天父的旨意繼續往前行。

年老的史學家湯恩比終身致力於歷史研究之餘,也忍不住感嘆:「我們必須要向神禱告……,倘若我們以一顆虔誠和破碎的心祈禱,相信神不會不顧我們的需求。」

我們需要祈禱那拯救人民於水火的大能的手,那雙溫和有力、足以挽回人類悲劇的一雙手,就是那雙已經向我們伸出、願意接納我們的──神的大能手。


作者: 南區宗教小組策劃王雪芬撰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200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