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區宗教小組策劃盈彧撰稿
輔導室裡,高二女生──舞,正和輔導老師對談著。
「所以,妳認為當一個學生應該要『今日事,今日畢』才是『對的』?」
「也不是啦!只是覺得至少要做好時間規劃,管理好自己,不是嗎?」
「嗯,做好時間規劃的確重要。妳覺得自己做得如何?」
「很糟,現在的我根本無法靜下來好好念書。每當聽到又有新的作業就感覺壓力好大,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舞,未能如期完成作業,雖然老師在了解她的情況後,願意多給她一些時間去完成。然而,身體不斷發出的警訊:頭疼、失眠、無食慾、精神無法集中……,種種毛病困擾著她,甚至到了難以靜下來坐在書桌前的地步。
原以為這些毛病大概是因身體裡某個部位出了什麼問題。然而,就醫檢查後,醫生告訴她,她的身體狀況良好,之所以會有這些症狀極可能是因課業壓力過大所導致,學習壓力調適將有助於改善。於是,她轉向學校輔導老師求助。
因壓力過大而引起的種種症狀與疾病,諸如:頭痛、食慾不振、失眠、焦慮症、憂鬱症……等,各種身心不適的問題困擾著不少年輕學子。近年來,青少年因壓力過大,導致身心不適而需求助於輔導老師或就醫的比例愈趨增加。身心科的門診,掛號者竟多是年紀輕輕的國、高中生!
壓不壓力,因人而異
面對超乎本身能力所能處理的事情時,人們容易因不知所措而產生緊張的情緒,進而形成心理壓力。然而,因著每個人對壓力的感受程度不同,反應自然也會有所不同:有些人因感覺壓力過大而導致身心失調,鎮日鬱鬱寡歡,怎麼也提不起精神來做事,若再加上得不到周遭親人、朋友的諒解與支持,悲劇往往因此而生;但是,也曾有人笑稱自己對壓力的知覺力極弱,因而被視為是抗壓力很好的人。
一個人如果感覺不到壓力的存在,自然就沒有所謂如何調適壓力的問題,因為壓力在他身上起不了作用,這樣的人的心態也較能維持平衡與穩定。
雖然壓力本身不是病,卻是眾多疾病的根源。現代人生活繁忙、心理緊張,難免會有壓力大的問題。偶爾,適量的壓力固然能逼使個人發揮如短跑健將般的爆發力,卻不是長久之道。壓力過大,往往是長期積累而成,如同小病在不覺間變為重疾,對身心的健康均有相當的危害。紓解過多壓力的知能,當從小教育與培養,使之成為個人生活能力;一個人若能懂得紓壓,抗壓力自然高,於待人處事上均有所裨益。
做自己的紓壓師
「舞,妳知道嗎?正因為每個人對壓力的感受與承載能力都不相同,所以每個人都應該,也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紓壓師喔!」
「真的嗎?那要如何才能成為自己的紓壓師呢?」舞好奇地問道。
「試想:當面對滿桌的教科書、參考書神遊的時候,妳會選擇繼續念書,還是稍事休息呢?」
「我會想休息。」
「那就對啦!我們都知道,持續讀書而不休息,不僅容易疲勞,在精神不濟的情況下,效率也不好。不妨起身,到戶外走走、逛逛,做運動,沖個澡,好好地放鬆一下,轉換心情。適時放鬆後再回來讀書,效率絕對會比一直讀書而不休息要好得多。由此可知,要紓解壓力並不困難,關鍵在於學會『適時放鬆』。」嗯,舞認同地點了點頭。輔導老師喝口茶,繼續說道:
「適時,指的是選對時機。謮書、寫作業都需要動用腦力與體力,我們的腦筋與身體在工作一段時間後,會因疲勞而開始出現注意力分散及倦怠的現象,此時就該好好放鬆、休息一下囉!如果能夠在這時好好地讓自己放鬆一下,相信能夠提升妳讀書的效率,也能有助於減少對讀書的排斥感。」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放鬆是為了紓解過多的壓力!
「放鬆有多種型態,重要的是要讓身心皆能獲得舒展,進而達到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效果。舉例來說,有些人習慣透過『獎勵』的方式為煩悶的生活添加一點樂趣,他們會先將自己要念的書和須完成的作業切割為幾個小部分,每完成一小部分就起來走走、伸展筋骨,或閉目養神。每完成一件事或一個目標,就小小犒賞自己一下。」
「自我獎勵?」
「沒錯!妳可以試著到戶外運動、呼吸空氣,買杯飲料或自己喜愛的小物品,看想看的電視節目,或是跟朋友聊聊天等等,藉由此種『苦中作樂』的方式,不僅能夠逐一完成討厭的作業,也能夠減緩大量作業與考試所帶來的沉重壓力。」
「記得,不論採行什麼樣的方式,都該知所節制,才能有效掌握學習節奏,有效紓壓!」
「嗯,我會記得的!」在和輔導老師對談後,舞感覺心情好多了。
受到社會型態急速變動的影響,整體環境的壓力有如潮水猛獸般侵襲而來,以致於今日的青少年所要承受的壓力,除了來自於課業外,還包括了同儕間的互動,師長的要求、父母的期許,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林林總總加起來早已超乎其所能負載的量。
有的學生像故事中的舞,被一堆課業追著跑,加上達不到自我的理想要求(期望自己能今日事、今日畢),因而新的作業一來,壓力也跟著來。
這樣的情形,我們會建議她:藉由將大作業分割為小單位逐一完成的成就感,提升對完成作業的自信心,進而掌握自己的學習腳步,並且學會紓解過多的壓力,調適面對課業時的心理狀態。以平穩的心情面對自己的問題,比慌張忙亂時來得周密、有效率多了。
有的學生成績優異,偏偏和同學就是處不好,每天上學就成了煎熬。這樣一來,人際關係就成了他的壓力來源。一個孩子就算成績再好,人際關係不佳一樣令人憂心。孩子在學校人際關係不好,未必是他個人的問題,有時會涉及極複雜的事件;但家人如何想、如何處理卻是關鍵。
家庭是孕育孩子人格的搖籃,多一些支持和鼓勵,教導孩子以多元角度看待事情、協助處理。畢竟小孩的思慮無法像大人一般地深入、周全。一般而言,家長思想愈正向,處理事情愈明理,教養出來的孩子性情會較穩定、個性也較開朗、活潑,走出人際困境的速度當然也會比性格陰鬱的人來得快。
而有的學生的壓力並非出於本身,而是源於其生活周遭的負面環境。常聽到負面的聲音與訊息(如:批評、否定、悲觀的思想……)易使人心理滋生壓力,長久緊張不安的情緒,使得想法於潛移默化中轉為負向,形成負面的人格。
除了自我感覺不好外,也會有「我做的事情別人都不滿意,好像全世界都針對我……」的非理性想法。不用說,跟這樣的人在一起沒有人會感到開心,久而久之,也會想刻意疏遠他,以免影響自己原有的好心情;漸漸地,他又覺得自己聽到一些批評他的聲音與訊息──典型的負面循環。
紓壓,不僅是解除身體之疲勞、釋放心靈之負累,更要將個人無謂的負面思維轉化為裝滿正向能量的想法,對困難積極以對,再出發!正所謂「心轉境轉」,一件事情是好抑或是壞,不在乎事情的本身,而在於你如何看待,「塞翁失馬」的故事即是最佳事例,更何況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能得著益處呢!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皆有其壓力存在,而這些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壓力,我們不妨將它看作是邁向人生旅途中步向更上一階的關卡。當你「破關」之時,就更進一級囉!能力變得更強,心智也變得更成熟了!
基督徒看壓力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三十15)。主的話絕不落空,但叫你我在被重如軛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不忘緊緊抓住祂的應許,體會祂所要我們學習的信仰功課,將心中的一切煩慮卸給神。
因著沉重的壓力,反而得享主為我們預備的屬靈的平靜安穩,好讓我們在軟弱時仍得以靠主剛強,如同保羅因信稱謝:我何時軟弱,何時就剛強!(林後十二10)。
記得有回聚會,領會者播放了幾則意味深長的小短片,其中有兩則故事令我印象深刻。第一則短片:畫面中出現一個非常忙碌的人,他的辦公室裡從桌上到地上堆積如山的公文讓他忙得不可開交,而在畫面右方是慈愛的主耶穌等待著,等待著這忙碌的人何時有空跟祂對談……。
第二則短片:一群人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前行,長短不一的十字架在各人的肩上看來沉重無比。此時,有個投機取巧的人用鋸子將自己的十字架一而再、再而三地鋸短。他背著這輕巧的十字架,開心而快速地向前行,卻發現前方出現了斷崖!其他人見狀皆放下肩上長長的十字架當做橋樑,輕鬆而順利地通過斷崖,只剩下他一個人呆望著,後悔不已。
不論有多忙碌,多親近主,與主交談,富憐憫、有恩慈的主能慰人憂傷,解人困難──「在人有所不能,在神凡事都能」,多禱告、多有能力即因如此;不論眼前的難題帶給你多大的壓力,如同背十架重擔,都要學會不逃避、不畏難。忍耐到底,終能走到柳暗花明之境。原來困境都是為磨練個人心志,增進各樣智識才能而來,也為將來可能遭逢之事鋪路、預作安排。
結語
「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我口所出的話……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所喜悅的……。你們必歡歡喜喜而出來,平平安安蒙引導……。」(賽五十五8-12)
生理健康影響著心理健康,同時心理健康也影響著生理健康,循環往復的結果,對個人的生活品質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壓力紓解的方式有千百種;然而,對基督徒而言,多麼幸運地能比別人多了那麼一樣祕方:親近主、信賴祂的大能大力!
何況在主內許多弟兄姊妹願意陪伴我們,大家彼此代禱,為軟弱的人鼓舞、打氣。在主裡,屬靈的兒女不僅於困境中得享「平平安安蒙引導」的恩典,最終也必能從壓力的牢籠中「歡歡喜喜地出來」!
|
|
|
|
作者: 南區宗教小組策劃盈彧撰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2009
| |
列印本頁 |
|
分享好友 |
|
意見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