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青年團契1974年9月)
改變

改變

樹枝

時間會改變一個人的觀點。相隔兩年,陳姊妹前後迥異的話,依然在我耳邊廻轉:

「為什麼要那麼狹窄?大學時代是人生黃金時代,又值年輕,我們能遇見各式各樣、思想豁達,來自各方的同學,……況且,由傳道做媒而成的婚事,也不盡然是幸福的。我覺得那似乎是機會和概率的問題,因為主內有許多信仰與你同,而其他方面都與你格格不入的人;主外却有信仰與你不同,而其他方面都與你相近的,所以我認為……。」

「……現在,我覺得一個人若把信仰當做她生命的一部份時,就是應該跟主內弟兄結婚的好,因為其他的人,他們的生活方式與我們不同,尤其是他們的思想,對事物的看法與我們有所偏差,這樣子生活在一起,不但難協調,而且只會徒然製造痛苦罷了!」

她的話給我很深的感動,也給關心她的弟兄姊妹驚喜而歸感謝給神。實在,宗教的隔閡帶給婚姻上,感情上的因擾一直都很大。她怎麼改變了?雖然還得問她本人才能得知詳細,不過毫無疑問的,這些日子一定是帶給她不少經歷和體會了,而這經由體驗來的感受也必然會深刻又寶貴地存在她心裏的。

這是一段不算短的日子,兩年的光陰,從大一到大三,尤其又是在珍珠般的青春年華裏。不過依我看,這是值得的。有好些人費去兩年以上的時光,仍沒有得到這個體驗。難道,一定要等到婚後才去體驗嗎?一旦後悔了,還能補救嗎?

*                            *                            *                            *                            *                            *                            *                           

走在從校門口通往教室的小徑上,雖然兩旁前後無人,但想讓自己的頭高高地抬起,讓胸膛毅然挺出,却是辦不到。這是什麼緣故呢?不是來自生理,而是心理的問題。總算勉強地、偽裝地將頭抬起、胸挺出,但帶來的是不自然。那股心理的毛病又不可隱藏地從眉梢間、從眼神裏無助地悄溜出來了。

這種形容很過分嗎?不過我還得說有這種感覺還不止是一次,且是經常。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應該說是「牛山之木,旦旦而伐之」所致。一股心靈的不滿足與不安寧,來自對社會的不滿,於是乎不平的心憤然而起。來自對世事的絕望與嘆息而帶來精神上的疲憊。來自不斷地心靈裏向善向惡之爭競而又常作了敗將。來自……。等等諸如此類,能不叫我悲觀、消極?

後來,他們說靈修,追求神是醫治心病的絕妙良藥。我試著作,是改善了,但還沒有根治。他們說找神要有信心,但我是小信的人,怎辦?我是要儘量又繼續地去作,但從神來助我的力量在那裏呢?我在期望裏憧憬著擁有它的得勝時日。那時,感謝和歡欣會要我落淚的。那時,我也能告訴你我的體驗,幫助你在像我一樣的痛苦裏。

不過,我得先讓我自己的頭抬起,胸挺起呀!

*                            *                            *                            *                            *                            *                            *                           

瞧!

要改變一個小小的觀念,竟要費去兩年,

那麼,

要培育一個堅強又健全的信仰,就是要花盡一生,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



作者: 樹枝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 09/01/197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