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青年團契1974年9月)
癥結所在

癥結所在

星加坡青年班

感謝主的帶領,星加坡青年班鑒於馬星各地教會聖工發展緩慢,乃於四月二十二日之討論會中以「為何真教會在西馬及星洲的發展緩慢」為題進行討論。一開始我們乃以臺灣本會聖工的發展與星馬各地教會作一比較,然后才探討本地聖工發展緩慢的原因。

真教會乃於一九二六年傳入馬星,至今已有四十七年歷史,然而在這漫長的歲月裏,只在這廣濶的土地上建了十三間教堂及數間祈禱所,信徒人數大約二千多人左右。在這十三間教堂當中,有些是矮小的房子,聚會人數也少得可憐。反之,真教會傳入臺灣在時間上和本地相差不多,然而臺灣教會聖工的發展則一日千里,在這四十多年當中,已開花結果,教堂林立全島,共一百六十間,信徒已有三萬多。這樣的成績與本地比起來真有天淵之別了。茲將我們在討論會中各論點所獲的結果記述於后,作為日后聖工發展的參考。

1.    因:

1.

     

二次大戰以前,傳道人把福音由中國帶來,當時接受福音的幾乎全是受華文教育的,並且這些傳道人撒種后又匆匆回去中國,剩下來的只是一批未長成的信徒,他們只好在迷茫

接下大任,由於他們多是事務纏身,未能全副精神貫於聖工上,因此聖工的發展停滯不前。

為了教會的前途

馬星教會應該要有專職傳道人,以免以前那種不健全現象再延續下去。

2.

     

由於當初傳道是屬於個人傳道的性質,沒有嚴密的組織及計劃,所以對以后聖工的發展起不了作用。

3.

     

當時的聖工人員有了一種「為教會工作是不可接受薪水」的觀念,其實,所謂「薪水」只不過是要用之於維持家計而已,並非能致富或過

舒適生活的收入。

因此使一些有志於獻身工作的都為了三餐問題,不得不去為世事勞碌,這是教會的一大損失,然而很遺憾,這錯誤的觀念至今還繼續的存在

參林前九

4

7

13~

14

2.    近因:

1.

     

在戰後,馬星教會設立了聯絡部,但顧名思義,聯絡部只不過是聯絡性質,並未直接負起傳道使命,以致各區教會的聖工不能有計劃的推行發展,而變成各自獨立進行,因此現今的聯絡部有非常迫切改組的必要,以免各教會還處於一盤散沙不能有系統的向前邁進。

2.

     

缺乏文字傳道的工作,由於馬星教會信徒們所受的教育不一致,有的是中

,有的是

英文。

因此出版的刊物,不能普遍瞭解,懂得中文的大可從聖靈報及其他臺灣出版的刊物中得到很多屬靈的知識。可是受英文教育的

沒有這麼好機會,雖然目前馬星青年班聯絡部有出版一些刊物,但都是英文版,而且這些都是屬於青年們自己辦的,未能作為馬星教會有力

的文字傳道刊物,雖然說青年有義務為神工作,可是這種不協調的情形,怎能令教會健

起來呢

3.

     

缺少禱告,因為禱告乃推動聖工之泉源。

馬星各地教會似乎已忽略這點,我們建議以后建新教堂時,應有禱告窒。

參弗六

18

4.

     

有些地方,教會的長執成見太深,不能樂意的接受別人的意見,這直接的影響了聖工

是以后的

工人員應該注意的。

參加五

13

5.

     

一些同靈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人不需努力而聖靈能替我們解決一切事。

誠然我們要依靠聖靈行事,可是我們並不能坐享其成,以為可以不必進行各項領人歸主的工作及參加研究會等等,教會既有

靈,她必自會興旺,這是錯

的觀念。

6.

     

不鼓勵信徒實行什一捐。

但為了充實神家的倉庫,使神家有糧,教會應該鼓勵信徒奉獻什

瑪三

10

3.    地理環境:

除星加坡一間教會外,在馬來半島的都分佈在西海岸,就是華人聚集的地方,為什麼東海岸沒有呢?有時我們的同靈有遷居到東海岸去的,教會可以盡量利用這機會以他們的家庭為基礎,作為宣揚福音的根據地,使真道及真教會也能在東海岸一帶建立起來。

以上所述的幾點原因,只不過是顯而易見的。致使教會發展緩慢的原因當不止於此,希望教會能及時改革成為更健全的組織。否則像那領一千銀子的,把他埋藏起來,而白受主的恩典,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太廿五29~30)



作者: 星加坡青年班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 09/01/197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