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青年團契1975年1月)
由蘇東坡的詞談起

由蘇東坡的詞談起

碩箴

「人文科學依照英文意義是指一切有關於人的智識範圍和人的文化。」聖經可以說是一部最完備的一人文歷史記載,在此我從蘇東坡的詞,旁徵我們所仰望的真理,假使依此博引,更能收觸類旁通左右逢源的宏效,也因此得見基督徒的人生觀是包涵了人生的全面:信、望、愛。

東坡的詞,空淩飄逸,最為膾炙人口,他把人生的境界寫得相當深刻,我們試看他的「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却營營。

闌風靜穀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奇餘生。』

蘇軾拋掉一切名利而飲酒作樂,使人生帶着醉意,求不致因太清醒而痛苦,此種曠然清氣惟東坡能有。在酩酊大醉中踏著夜色歸,由於醉眼惺忪,神思恍惚,不確知午夜何時?敲門不應,乃踱至江邊,此又是其豪放異於常人之處。江水帶去無限歲月,人的年華隨之老去,此身非我所有,豈不可悲?明知人生之一切不能長有,名利地位本不是永恒的,可是仍有千千萬萬人忙於鑽營謀進,因之難免鈎心鬪角,處於驚濤駭浪之中。這在年輕人具冒險有衝勁之時,頗富誘惑,然以一個歷盡滄桑的失意者而言,毋寧是一大風浪,他已厭倦人生煙波飄渺的起伏,對官場之陞降已生畏懼,有無可奈何之情,故欲盪舟於江海中,於風平浪靜中度餘生。此句充滿老年式的諒解,是一種成熟後的悲哀,在滲透人生之後的一種悲涼,頗令人起共鳴,再三吟哦,蘊味無窮。

亞里斯多德認為文學是「對人生諸般動作之模仿」,誠然當我們讀到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蘇東坡臨江仙的「夜闌風靜殼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因其情真意真,幾使我們見落花而傷感,撫落葉而興悲,與江上清風山間明月而共歡。

東坡生逢盛世,然流離居多,由其性格曠達,故形諸詩詞多達觀豪放,句句充滿智慧。可是最後他說─回顧人間世,了無一事真。

說到這裏我記起摩西在詩篇說的:我們一生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與虛空,又記起傳道者說: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捕風。所羅門王說這話,絕沒有酸葡萄的意味,他是在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後有感而發的。是非成敗轉頭空,花開絢爛一時,轉瞬即逝,唯蒼松翠柏,終年常青生意盎然。我們當如何盈握生意蔥籠的光陰呢? 

既然日光之下並無新事。那麼唯有在日光之上才是永恒可依的。智慧者在傳道書提出確切的人生哲學─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

 

總會公告

大專神學研究班,訂於民國六十四年一月卅一日至二月六日,在虎尾教會舉行,敬請各位代禱,踴躍參加為盼。         

 



作者: 碩箴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 01/01/197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