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青年團契1975年3月)
讚美詩漫談(二)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讚美詩漫談(二)

頌楓

靈磐係指耶穌基督(請參看林前10:4;詩31:2),主的慈愛何其高深,為了救贖世人,被釘在十字架上,靠著寶血的赦罪功能,使得原已絕望無助的罪人,獲得重生的救恩,因而有了永生之盼望,這是何等令人欣慰的信息!詩中充分顯示了安慰、感恩、稱頌、信心與盼望的情感。因此從宗教的觀點來說,這首詩頗具內涵且富精神上的感召力;再就詩詞的形式而言,原文共分四段,而譯文三段,每段裡譯文與原文皆屬6句的音節:「7,7,7,7,7,7」,其中第一、二句,第三、四句,第五、六句的最後一字分別押韻(開與懷,傷與長,靈與刑,功與空,休與憂,愆與前,生與眠,塵與民)清晰,此外辭句簡明流暢,思想清楚連貫,這些特點使此首詩易於背誦與歌唱;綜合上述論點,可知這是一首很好的讚美詩詞。

(2)曲調

一首讚美詩若欲流傳千古,除了應有完善的詩詞外,必須配以優美的曲調。因為讚美詩乃是文學與音樂的組合,兩者缺一不可。所以曲調的判斷、選擇或創作,是十分的重要。而理想的曲調究應符合那些原則呢?換句話說,評判曲調優劣的標準何在?這是個值得深思與探討的問題。以下分為兩部分說明:一是曲調與詩詞的配合,一為樂曲的結構。

1.曲調與詩詞的配合

讚美詩的曲調與詩詞的聲調,尤其重音部分,應該適度的恰合,

不能相差過多;例如第187首「來到美地」詩詞與曲的調重音頗為吻合。若兩者具有相同的韻律節拍,並不見得其重音就能吻合,因此適合於某一首詩詞的曲調,並不一定能夠應用於其他韻律類似的詩詞;例如第50首「惟獨耶穌」與第66首「主,我等候祢」,雖然這兩首詩詞都是四句長音節:「8,8,8,8」(副歌亦然),但第50首的旋律却不適合於第66首的詩詞,即因其重音不同的緣故。

至於曲調應呈現何種情感、諸如輕快、勇敢、奮發、莊嚴、肅穆、深沉或憂傷…等,端賴詩詞的內容而定。一首充滿勇氣、信心的詩詞,例如讚美詩第168首「精兵前進」,其曲調必須顯示出輕快與奮發的氣氛,否則效果定會大減。同理,一首莊嚴、肅穆的詩詞,例如第1首「頌贊獨一真神」,其曲調也以能發揮敬虔的感情方為理想。總之,曲調應能傳達詩詞的思想,並闡明字彙的精義。

2.樂曲的結構

任何形式的藝術,其內容的構造,皆有一些基本原則。音樂屬於藝術的一枝,自不能例外。讚美詩的曲調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音樂,它所適用的場合與對象,有別於其他的音樂,故樂曲的結構擁有某些特性,茲就旋律(Melody)和聲(Harmony)與節奏(Rhythm)三方面,分別討論如下:

(A)旋律

樂句(Phrase)足組成一首旋律的最基本單位,它含有一段完整的樂想。如同文章中的句子一般,樂句的長短相差很大,最普遍的長度是由四個小節(Measure)合成。當兩個或更多的樂句組合在一起時,就形成樂段(Period),再由樂段組成旋律。例如第218首「聖靈佳果」中,每一行的四個小節構成一個樂句,第1與第2行的兩個樂句組成第一個樂段,第3與第4行的兩個樂句則形成第二個樂段。為了便於分析旋律的構造,通常利用英文字母(A,B,C等)代表樂句,因之相同的樂句則以同樣的字母表示,至於經過修飾的類似樂句,則於同樣字母的右上角加上一撇或二撇(A’,B’,C’或A”,B”,C”等)。應用這種方法,較能簡便地分辨旋律的構造。

讚美詩的旋律,最常見的一種形式是「AA’BA’」,此類的例子非常多,而且頗多佳作;例如第7首「萬有齊頌主」(此首旋律取自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第四樂章),第47首「耶穌救我」,第48首「救恩成在十架」,第50首「惟獨耶穌」,第156首「與主同行」,第170首「為主勇往」,第218首「聖靈佳果」,第234首「與主日近」,第259百「恆切禱告」第264首「求主垂憐」和第281首「嘆未得人」……等等。「AA'BB'」的形式也甚為普遍,例如第6首「頌主造化大功」,第41首「主血有權能」,第52首「主恩浩大」,第85首「主快再來」,第136首「我知所信的是誰」……等。其他常見的形式為:「AABA」(第13、28、59首……)。「ABAB」(第12、109、295首……)。「ABAB’」(第98、224、298首……)。「AAB」(第116、118首……)。「ABA(第45、51(乙)、69首……)和「AB」第11、23、212、222、230首……」等。

優美的讚美詩旋律聽起來極富吸引力,且易於歌唱。所有的樂句相互連貫,以求統一和諧,音調儘量簡單樸實,以便教徒能夠同聲齊唱。此外,旋律應求清晰明辨,故節奏不可太強;例如爵士樂或搖滾樂中的強烈節奏,就不適合於讚美詩的曲調。適度的音域亦很重要,因可讓一般人發聲歌唱,所以最好少用太高或太低的音符。相繼音符間的音程(lnterval)不宜太過寬廣,例如第八度、第七度甚或第六度音程,應避免過分地使用,因一般的人未受聲樂訓練,難以唱得準確。

(B)和聲

一首樂曲若只有單一的旋律,往往會顯出單調乏味,因此有時需要和聲的配合,用兩種以上的旋律同時進行。和聲的原理十分繁複,但應用在讚美詩的和聲較為簡單,有一些基本原則可供參攷。通常有幾種基本的和絃(Chords)屬於每一種音調(Key),它們是主調音(Tonic),次屬音(Subdominant)和屬音(Dominant)。所謂主調音是由第一、三與五度音程以任何秩序排列組成;次屬音由第一、四與六度音程組成,同樣是不規則的排列;而第二、五與七度音程則構成屬音。讚美詩的曲調中,這些和弦常常不依順序地重複出現,而且曲調末尾的兩個和弦往往是主調音或屬音。

下面的例子可以說明和聲對於旋律的影響,這是一首C調的簡單旋律。

4/4

    1 1 1 1 │ 2 2 2 2 │  3 3 3 3 │  4 4 4 4│

 

 

   5 5 5 5 │ 6 6 6 6 │ 7 7 7 7  │  1 1 1 1 │  (待續)

 



作者: 頌楓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 03/01/197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