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生活的體驗談
鄭恩民
兒時曾隨鄰童放牧,出入山林田野,深感嘉木蔥蘢,綠草如茵,確實優美;魚蝦嬉游于澗泉,鰈鰈唼唼;昆蟲群集於花叢,蠕蠕蜿蜒,非常愜意也!這是大地上一部份,引起我童心的嚮往,不能自己;我願一生常在這寧靜安適,優悠和諧的氣氛中活著!
又在盛夏的夜晚,涼風吹拂,蟲聲四起,疏落的農舍,時可洗耳恭聽田園交響樂曲;與參天老松,所發濤聲,互相激蕩,更喚醒起懨懨欲睡的心靈!就在這種洋溢的天籟中,躺在屋後岡陵的草地上諦聽靜思,說不出的美妙,迴旋腦際;仰觀穹蒼,蔚藍似璧,眾星熠熠,又不知是誰燃燈懸掛著?後來在小學的教科書上,讀到了:「地球圓形,浮在太空,繞日運行,成為四季,自轉一周,分為晝夜。大地萬里,極其廣袤;草木生焉,禽獸居焉,礦物藏焉。海洋浩瀚,深不可測,黿鰲蛟龍,魚蝦、龜鱉,各從其類,綿綿繩繩,繁衍不息;蓋皆天地之大德,萬物得以並育焉。」因此恍然大悟,知天地有主宰,有一位神──造物主,祂籌算永遠立定,思念萬代常存(詩卅三6)。
每歲正月初一,五更天,先母燒好了開水,沖泡清茶,先父端往上廳正前的方桌上,先祖母潔淨了衣服,肅襟下拜,而禱曰:「天公啊!過去的歲月,我們都蒙你保護,平平安安過了日子,實在感謝你!願你按照你的慈愛,再施恩給我們!現在,懇求你再看顧我們這些糊塗蟲!賜我們新年平安,萬事如意!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再求你叫瘟疫不來,盜匪不至,人人有衣有食,家家無病無苦……」這禱詞遠隔七十餘年矣,猶如昨日事。
先母嘗言她十二歲時至吾家為童養媳,每炊煑前,先祖母必誡曰:「洗蕃薯要輕輕洗,勿傷其皮!」洗後再至先祖母床頭取勺米合煑之,家窮無米櫃,防鼠囓食也。粥成,先曾祖母及先祖母食,而先母則常半飢,罕獲一飽。這原因要追溯先曾祖父遭遇一次大災難,家道中落而赤貧如洗!
先曾祖父在福建泉州購置十六艘木船,裝運貨物,川駛福州台灣上海漢口,頗獲利,為吾邑巨富。有一日暴風雨驟至。貨船全沒,船員無一生還,其遺族聚集哀哭,呼天叫地,慘不忍聞。先祖父奉命僱挑夫回鄉挑取藏白銀數萬元賑恤之,不足,先祖父復典當田園,以撫之。自則撿「豬糞」以奉養父母,人以「豬糞」二字冠於先祖父的乳名上,先祖母聞而嘆曰:何一至於斯耶!先祖曰:無傷!若窮而為賊,被冠「賊子」於名上,則可悲矣!(憐恤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太五7)
未幾改販紗線布帛,頗獲利。我七歲時,已建新屋。丐者常至吾家,如有剩殘羹冷飯,必盛一大碗餉之使得一飽。如已罄,則改為一盞米。我如在家,則急取茶杯盛米與之,杯常以手掩之,不敢露,喜不自勝;然先祖母先母及諸嫂無不知之!竟以此小事使我受弟姪之敬,老能蒙福。──(傳十一1)
弱冠時。在東京求學,有縣城人亦至焉,因其曾在民軍中工作,留學生多不齒之。余視其離鄉背井,人地兩疏,不能不盡鄉情,乃留其同宿同膳,至彼入士官而余亦告賦歸。
後八年永春縣縣長貪污被撤,余可接替,但須有省府委員為推薦焉。那位鄉友已為參謀長,代求翁照垣垣司令(十九路軍在滬與日軍作戰者)為介紹于閩省府主席蔣光鼐,前後三日余接到訓令,趨永春縣任職,真想不到助人為快樂之本也。
守誡命者神要祝福他的子孫,發慈愛直到千代。(申五9)
如今我家族百餘人 自先曾祖至余為六代,我見及五代,受大專教育者四十餘人,有博士銜者十數人,惜均從事於實業,於學術界無貢獻焉;而亦因大陸淪陷,散居海外,來台僅余一家焉。來台後,即於真耶穌教會受洗入信。
我想中國人重倫理,這倫理就是真理中的重要部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運天下於掌上,這也是神所悅納的。
律己嚴,對人忠,對神敬,自是可參加羔羊的婚筵,自是可為得救的信徒。
神以不同之理,創造萬物,各有其特徵;神更以理維繫萬物,故我們不能背理以成事。理為萬物的圖案,萬物的法則。順理則信仰心昭明如日月,逆理則太陽無光,大地昏黑。
神有豐盛的慈愛,待我們領取,神有公義的律,讓我們自己權衡;故戒慎在己,成全在神,不必憂傷不富不貴,只憂傷為善不繼,為德不卒,為道不終耳。此余可以求自勉焉!非敢標榜以教人也。
作者簡介:鄭恩民,七十三歲,日本早稻田大學商科畢業,現任台北教會教務,著基督教倫理學和宏道論集。